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狄仁傑一生政績卓著,歷史上的他真是神探?

狄仁傑一生政績卓著,歷史上的他真是神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狄仁傑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一生歷經太宗、高宗和武週三朝,從不受重用的地方小官做起,到後來的曾兩次出任宰相,不管是身居何處,他都是不畏權貴,忠誠輔佐君主,特別是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他很受重用,他也是珍惜機會適時地向武則天諫言,舉賢不避親、也不避仇,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好,特別是武則天的晚年,他極力的勸誡立廬陵王李顯爲太子,將天下又還給了李家,所以李氏重掌皇權後對他極爲感激。

雖然他是個很稱職的宰相,但是他更聞名於世的還是在律法方面的特長。根據《舊唐書》記載,他並不擅長八股文,所以科舉是走的是明經科的道路,這門科目考的主要就是對經文的記憶能力,所以他中舉以後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只是當了個七品的判佐,後來因爲表現優異被提拔到了幷州都督府法曹,這個職位主要就是協助審案的,由此開啓了狄仁傑成爲神探的第一步,他在斷案方面的才華逐漸顯現出來。

狄仁傑一生政績卓著,歷史上的他真是神探?

到了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被提拔爲大理寺寺丞,此時的狄仁傑好像是開啓了斷案的神技,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解決了大理寺堆積了幾年的疑難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而且沒有一件是冤假錯案。由此,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慢慢傳了出去,成爲了朝廷信賴、百姓敬仰的大法官。

狄仁傑參與的調查審判的案件中,就出名的一件就是“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案件,權善才是當朝的大將軍,不小心砍了一顆柏樹,要命的是這顆柏樹長在李世民的昭陵旁邊,因爲此案牽扯到的當事人一個是皇族,一個是朝廷的大將軍,一個處理不好可能就會冤枉了好人也毀了他神探的名聲,要危險的是會成爲皇權的犧牲品。

狄仁傑想要保住無辜的權善才,於是就想方設法做皇帝的思想工作,他一方面搬出律法爲準繩,一方面引經據典,說“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爲難,臣以爲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如此的理論與情感綜合運用,將唐高宗爭辯的無話可說,爲了證明自己是個明君他也只得放了權善才。

由於狄仁傑秉公執法、不畏權貴,所以其法官形象在民間傳得越來越廣,無論是知名度還是讚美度都越來越高,並逐漸被賦予了傳奇色彩。明末清初,小說這一新型的文學形式悄然興起,民間傳說中的清官形象幾乎都被搬進了小說,包公、施公等都成了斷案傳奇小說的主角,其中有本名爲《武則天四大奇案》的小說也橫空出世,主角正是狄仁傑。

狄仁傑一生政績卓著,歷史上的他真是神探? 第2張

該書結合了部分歷史資料,又根據作者的想象杜撰了幾個破案故事,共有六十四回。前半部分描寫了狄公當縣令時所破的幾個冤假錯案,後半部分則是在講述狄公當宰相時和貪官爭鬥的故事。乍一看是公案小說,其實這裏面還夾帶着私貨。百姓看到的是清官們平冤情、斬貪官,文人看到的是明君用清官、暴政重奸佞,甚至將暗諷着清廷的無能腐敗。

不過總體而言,這還是一部挺有吸引力的書,在民間廣爲流傳,並最終到了荷蘭人高羅佩的手上,後者的創作真正令狄公譽滿全球。高羅佩,原名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是一位對中國文化癡迷的荷蘭外交官。此人具有極高的語言和文學天賦,通曉英、日、中、梵、藏等15種語言,19世紀的清朝被派到中國來做外交官,雖然他的外交生涯做得風生水起,但是真正讓他留名千古的卻是他的業務愛好——文學創作。

良好的語言天賦讓他在中國不但學會了說漢語,還會寫中國的小說和古詩、文言文等,真的是個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在中國任職期間,高羅佩無意間看到了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令他對主人公狄仁傑的破案奇才大爲驚慨,同時也對古代中國的刑偵技巧心生敬佩。

隨後,他將這本自認爲可與福爾摩斯偵探集媲美的小說翻譯成英文,並在西方國家出版,沒想到反響空前強烈,幾度賣到斷貨。更讓人意外的是,出版商看見有利可圖甚至一再催促他出版續集。

於是高羅佩一邊在中國收集狄仁傑的斷案故事,一邊不斷的潤色加工。到後來,他嫌棄民間小說中的情節過於雜亂,於是就開始自己編劇,一口氣創作了16部長篇小說和8部短篇,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迷宮案》《黃金案》《鐵釘案》《四漆屏》和《銅鐘案》等。

高羅佩的這些作品統稱爲《狄公案》,在西方文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也讓更多的外國人瞭解了中國,知道了這位中國的福爾摩斯。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文學創造氛圍越來越寬鬆,這本著作也成爲了“出口轉內銷”的經典之作,再後來影視界多次將其翻拍成電視劇,狄仁傑的神探之名也就徹底蓋過了他的宰相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