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爲什麼不敢稱帝?他在害怕什麼

曹操爲什麼不敢稱帝?他在害怕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曹操爲什麼終身不敢稱帝!他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曹操曾佈告天下,表達其尊擁漢室的忠心。但天下人都知道,這些鬼話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就連他自比周文王之說,也絕非心甘情願,只是因爲不具備自立的條件,只能退而求其次罷了。

事實上,老曹一直心存不遜之志。自從遷都許昌後,他就採取了一系列步驟,積極謀代漢位。然而他一世奸雄,在這件事情上卻始終沒能志得意滿。直到老曹死後,他的兒子曹丕才正式代漢稱帝。那麼,老曹那個野心勃勃、牛逼哄哄的傢伙,爲何終身未能自己代漢稱帝呢?

曹操爲什麼不敢稱帝?他在害怕什麼

一、曹家與士族的矛盾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曹操與士大夫有着嚴重的對立,這與老曹出身於閹宦家庭有密切關係。東漢末期,士族官僚集團和閹宦集團的對立是非常嚴峻的,在出身,爲學、信奉、行事、及入仕途徑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極大區別,從而在權力分配問題上,有着尖銳的矛盾和鬥爭。

桓靈之間,宦官勢力把持東漢朝政,士大夫恥於與其爲伍,通過作秀和貶斥等手段以保持自己的清操和名節,與宦官相對抗,“黨錮之禍”因此發生。而東漢末年的“婞直”士風亦因之形成,士族和宦官構成了勢不兩立的嚴重格局。

曹操出身閹宦家庭,祖父曹騰是一個資格很老又奸狡誤國的大宦官。曹操之父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憑藉財貨,交通權貴,買官進爵,是一個行跡穢惡的人。在那個重名節的時代,老曹這家風確實有點拿不出手,所以陳琳在爲袁紹寫的檄文中痛斥老曹是“贅閹遺醜”。由此可見,曹操在他未掌握實權前,就和士族階級存在着尖銳的對立。這種對立也成爲他後來謀漢代位的重大阻力。

當然,老曹也不是吃素的,他爲了實現代漢稱帝的野心,曾採取對策,要摧毀名節,轉變士風。建安15年以來,他下達三次求賢令,提出“唯纔是舉”以對抗經明行修、以名節爲重的士風。

老曹爲了排斥儒風,還推行法治,重用崔琰、毛玠、陳羣、鍾繇等人,大搞刑名之風。然而,老曹所實施的策略,究竟取得了多大效果?事實證明,在代漢問題上,擁漢派士族和老曹的對立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擁漢派士族阻止老曹代漢,有的人是用言語規勸、或加譏諷;有的人則玩暴力、搞暗殺。前者有被老曹視爲張良一般的重要謀臣荀彧,以及名士崔琰、毛玠等,後者則有董承、耿紀、魏諷等大案。

建安9年,老曹領冀州牧時,欲復九州古制,荀彧即進行勸阻。八年後,老曹進爵魏公,欲行“九錫”大典,以效前朝王莽“代漢”經驗,爲“禪讓”作準備,荀彧又進言勸阻。老曹當然懷恨在心,終於逼得老荀“飲藥而死”。甚至於在老荀死後,老曹仍不把他作魏臣看將,不入“太祖廟廷配飧”。

建安21年老曹稱魏王,鉅鹿人楊訓上表讚揚他的“盛德”。冀州名士首領崔琰寫信給楊訓,表示譏諷,老曹對老崔指桑罵槐的做法非常生氣,迫令老崔自殺。崔琰之死引起了另一士族毛玠的不悅,最後也因“毀謗太祖”,被逐出了朝廷。

除上述三人外,還有魯國孔融、南陽許飲、婁圭等名士,被因爲擁漢尊帝、反操代位而被曹操誅殺。

曹操爲什麼不敢稱帝?他在害怕什麼 第2張

至於擁漢派以暴力謀操事,有建安5年董承事件、建安23年的吉本、耿紀案件,以及鄴都發生的魏諷謀襲事件。這三次重大刺殺未遂事件,都不斷地提醒着老曹,在代漢這個問題上,條件和時機都未成熟,你還是耐心多等等吧!

所以當建安24年吳國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老曹對手下表示,孫權這傢伙是想把我推到爐火上去烤啊。這裏面所說的爐火,就是指擁漢派的反對。

三、江湖未靜,有吳、蜀的對立

老曹曾在《本志令》中感嘆:“江湖上還沒平靜,我現在可不能讓位啊!”這裏面所說“江湖”二字,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吳國孫權和蜀漢劉備兩大割據勢力。孫、劉的存在,成了曹操不敢代漢稱帝的又一種阻力。老曹在官渡大破袁紹後,統一了北方,他企圖席捲天下,囊括四海,要削平吳蜀統一全國,然後黃袍加身,建立曹魏政權。

建安13年,他統率號稱八十萬大軍南下,在赤壁和孫、劉決戰,結果全軍覆沒,大敗逃歸。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確立,魏、蜀、吳相互爭戰不已。但對老曹來說,雖然積極鞏固北方,增強實力,而在軍事上對吳、易的進攻,並未取得很大的進展。

建安18年,老曹率大軍進據濡須口,攻打東吳,但與吳軍相持了一個多月後就無功而返。建安24年,老曹又發兵西征劉備,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擊斃。同年老曹親自領軍征討漢中,又被趙雲擊潰。之後又有關羽攻克樊城,大敗操將於禁七軍,這都是老曹所沒有料到到也讓他大爲震恐的結果。老曹欲削平吳、蜀的計劃,看來短期之內已難實現,他當然不敢草率稱帝,成爲被天下人攻擊的對象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