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爲何鬱鬱而終?

揭祕: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爲何鬱鬱而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睿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晉作爲一個南渡政權,本身並不具備極高合法性,皇族也沒有高度專權,更像是一個皇族遠支(司馬睿)與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等)共建的政權,所以東晉初年是“王與馬,共天下”。

再往上追溯,其實西晉的合法性也挺勉強的,因爲司馬氏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奪取的帝位,按《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明帝聽說西晉的發家史後,捂臉哀嘆:“祚安得長!”自己人都覺得過分,更別提其他人了。

尤其西晉在開國之初便埋下了親王掌軍權的隱患,導致晉武帝駕崩後,智障兒晉惠帝被後宮、朝臣、宗室玩弄於股掌之間,司馬氏皇族內訌,爆發八王之亂,不僅導致生靈塗炭,還讓遊牧民族趁虛而入,中原陸沉。

在洛陽失陷後,西晉小朝廷在長安建立,繼續苟延殘喘,此時北方仍有不少西晉地方力量,比如幽州王浚、涼州張軌等,但除張軌外其餘人多生異心,從不救援西晉,涼州一地又遠不是匈奴等異族的對手,西晉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揭祕: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爲何鬱鬱而終?

與此同時,南方離心力更強,畢竟當時距離西晉滅吳不過二三十年,東吳數十年的本地化使得當地對司馬氏皇族幾無認同感。

這時候,打北方來了個王爺:琅琊王司馬睿。

司馬睿可以說要兵沒兵,要錢沒錢,有兵有錢的王爺早都投身轟轟烈烈的奪權戰爭——八王之亂了,他們的兵和錢以及他們的性命,也最終葬送在那裏,導致西晉的虛弱。

初來乍到的司馬睿面臨的是當地人不合作(吳人不附)且有可能搞他的局面,他又沒有搞人的能力,統治基礎薄弱得很。

這時候,王導站了出來。王導是琅琊王氏的領頭羊之一,也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而在那個士族政治興起的時代,南北方士族交流反而比忠於皇權更加流行,王導親自出面聯繫南方士族,說服他們尊司馬睿爲主。

揭祕: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爲何鬱鬱而終? 第2張

當然也有些士族是不願尊崇司馬睿的,暗地裏搞破壞設置明面上動手,但都被北方士族的軍隊咔嚓了,南方士族於是認清形勢,跟北方士族哥倆好,一起幫司馬睿統治南方,在西晉滅亡後建立了東晉。

除南北方士族外,東晉政壇上還有北方流民帥、南方寒族將領兩股勢力,他們都是靠軍功晉升,砍人砍出來的地位,但前者分化嚴重,後者根基淺,很難做到權力世襲,影響大而深遠的,終究只有士族。

從根源上說,東晉就是士族找個皇族人士建立起來的,其中北方士族出的力比較多,權力也比較大。司馬睿開始心知肚明,建國之初他感激涕零,招呼王導跟他一起坐御座,“王與馬,共天下”就是這麼來的。

可當了幾年皇帝的司馬睿不甘心了,覺得自己是皇帝,怎麼都沒什麼權力?不行,得奪權!

司馬睿開始培植自己的親信,今天奪王氏一個官職,明天搶王氏一個將領,這種情況,王導能忍,他的堂哥王敦不能忍。

如果說王導是琅琊王氏的政治代言人,那麼王敦就是琅琊王氏的軍事代言人,他掌握了琅琊王氏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甚至超過了司馬睿所能夠調動的,所以當王敦反叛之時,晉軍一敗再敗,建康城破,王敦趾高氣揚地進入皇宮。

一見明晃晃的刀兵,司馬睿立刻認慫:“大哥你要我退位,早說啊,我立馬跑回琅琊,怎麼要這麼做呢?”(欲得我處,但當早道,我自還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

見皇帝認慫,王敦也不客氣,什麼權大封什麼,把東晉朝廷的權勢盡收麾下,這才心滿意足地回了駐地。

王敦雖然走了,但司馬睿知道自己加強皇權的措施徹底失敗了,一個沒錢的皇帝當着還有什麼意思呢?次年,司馬睿便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