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爲什麼說曹振鏞是大清命最好的宰相?

揭祕:爲什麼說曹振鏞是大清命最好的宰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曹振鏞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清朝270多年的歷史上,據嚴復統計,有清一代有諡號的大臣2748人,能夠得到“文正”諡號的大臣僅有八人,其中不乏軍機大臣劉統勳(劉墉之父),鎮壓太平天國挽救大清危局的曾國藩等公認政績卓著的能臣。但是,在這八人中,卻有一人生前無什麼卓越政績,後世也籍籍無名,卻能夠與劉統勳曾國藩等名臣並列,堪稱大清三百年命最好的宰相,但其爲官之道處事之道極具爭議,他成功的仕途生涯也起到了很壞的官場示範作用,進一步帶壞了晚清官場風氣。他就是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曹振鏞。

“多磕頭少說話”的爲官之道,成就了曹振鏞的好命

清朝承襲明朝官制,廢除了丞相一職,在雍正七年(1729年)之後,設立了軍機處,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撰述諭旨",雖然名義上是皇帝的私人祕書機構,但實際上逐漸成爲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入值的大臣被稱爲軍機大臣,類同於明朝時期的內閣羣輔。按照清朝的官制,清朝不存在宰相這種官職。大家常說的宰相,大概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假宰相,也就是隻是軍機處大臣沒有大學士頭銜;另一種是真宰相,既是軍機處大臣,又有大學士頭銜。我們這裏要說的曹振鏞就是屬於第二類。

曹振鏞是安徽歙縣人,乾隆四十七年(1781年),27歲的曹振鏞考取進士進入仕途,進入翰林院做庶吉士,進入朝廷的培養梯隊;嘉慶皇帝繼位時,任吏部工部侍郎,還受嘉慶委託代理朝政三個月,他老家安徽歙縣,至今人們仍然會驕傲地念叨“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的諺語。在嘉慶皇帝任內,曹振鏞仕途也極爲順暢,不斷加官進爵,嘉慶十八年(1813年),官拜體仁閣大學士。到了道光皇帝手裏,曹振鏞達到了仕途的巔峯,是道光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擔任武英殿大學士,掌管軍機處長達15年,官齡長達53年,80歲才退休。最後頤養天年、壽終正寢,道光皇帝聞訊親自弔唁,並賜諡號“文正”。要知道“文正”可是大臣一生夢寐以求的諡號,後世立下收復新疆這樣不世之功的中興名臣左宗棠也不過是諡號“文襄”。

揭祕:爲什麼說曹振鏞是大清命最好的宰相?

道光皇帝

那麼,這位的權臣究竟有多麼大的功績可以配得上諡號“文正”?但曹振鏞在後世的知名度很低,因爲沒有留下什麼事蹟可以大書,所以《清史稿·曹振鏞傳》的篇幅很短,只有700多字。平平庸庸,無所建樹的曹振鏞官職就像坐上火箭,屹立三朝不倒。有人向曹振鏞請教爲官祕訣,他很直接:“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由此可見,安安穩穩爲官,深得皇帝信任,還得高壽,死後獲賜諡號“文正”,堪稱300年最好命宰相。

揭祕:爲什麼說曹振鏞是大清命最好的宰相? 第2張

曹振鏞像

一生既做庸官,又做巧官,功德圓滿

如果單純認爲曹振鏞是一個平庸的官員,又感覺低估了曹振鏞先生的水平,畢竟庸才那麼多,能像曹振鏞這樣持續位居高位的官場不倒翁着實不多。說曹振鏞是庸官着實委屈了人家,好歹人家也是科舉進士出身,本身資質頗高,又是官宦世家出身,官場的處事之道早已耳濡目染,單純以庸官概括他不妥。

事實上,曹振鏞是以巧取勝,在官場做一個巧官。他的爲官之道就是老闆上任之後,當務之急是先琢磨清楚老闆的基本工作思路,再順着老闆的心思辦事努力跟到位,有風險有責任的事不表態不發言,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專門在小事細節做文章,零風險低成本高收益,最終贏得盆滿鉢滿。他既要表現得無所作爲,又要在小事細節上體現出自身的能力和價值,這些小事細節看似沒有什麼價值,但也沒有什麼風險,卻能夠打動皇帝的心思。在曾國藩、劉統勳們披肝瀝膽,甚至出生入死,用學識和才幹建功立業時,曹振鏞也沒有閒着,把所有的精力和聰明才智都用在如何琢磨皇帝、琢磨上級和琢磨同僚方面,以巧取勝。

在最得寵的道光朝,曹振鏞就多次在細節上應對自如,獲得皇帝的信任和同僚的感激。才能平庸的道光皇帝即位後,爲了整治官場奢靡之風,決心推行勤儉節約政策,併發布了一份上諭《御製聲色貨利諭》。上諭中,他規定在全國推行三項新政策:一是節省財政開支,杜絕奢華浪費;二是停止各省進貢,減輕百姓負擔;三是嚴控基建規模,嚴懲工程回扣。道光皇帝以身作則,逢年過節不做新衣,穿着的都是打了補丁的衣服褲子;宮中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節慶不得吃肉。軍機大臣兼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爲了討好皇帝,也在朝服之下的褲子上打補丁,在上朝跪拜掀開外袍的時候,補丁自然就露了出來,道光皇帝一看很高興,沒想到自己的宰相與自己一道勤儉節約,曹振鏞從容作答:“做新褲子是很容易,就是太貴了,舊褲子打上補丁跟新的一樣,何必浪費呢!這句話表明當朝宰相在政治上跟自己保持高度一致,道光帝自然龍顏大悅,於是揮筆給曹振鏞題了四個大字:恭儉惟德!並在朝堂上通報嘉獎。

曹振鏞奏摺

由於內務府負責皇室的飲食起居,通常爲了撈回扣把物品的價格定得很高,道光皇帝爲了節約開支,便親自過問內務府報銷情況,發現雞蛋要紋銀十兩一個,其實市場上大概三個銅板一個,但自己又不知道市場上雞蛋價格是多少,就在曹振鏞彙報工作的時候,問他雞蛋多少錢一個。聰明的曹振鏞一聽就知道是因爲內務府虛報價格,忽悠皇帝,也不敢據實回答,因爲內務府大臣也得罪不起,於是曹振鏞只好回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家不吃雞蛋,所以沒買雞蛋也不知道雞蛋價格。

這些細節體現了曹振鏞爲官的“巧勁兒”,把“多磕頭,少說話”發揮到極致。道光皇帝因此喜歡他。稱讚其:“承書諭旨,盡心竭力”,在他去世後,道光皇帝給了曹振鏞高度評價:“大學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來,靖恭正直,歷久不渝。”最後賜予文臣最高諡號“文正”。

曹振鏞的爲官之道帶壞了朝廷風氣

曹振鏞貴爲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憑藉“多磕頭,少說話”琢磨領導多年位居高位,再加上嘉慶和道光皇帝也多是守成之君,算不上是開拓進取型君主,上行下效,自然也爲曹振鏞這樣的守成型官員提供了良好的棲身土壤。曹振鏞在政壇上的得勢,引領了官場風氣潮流,就像前面講到的曹振鏞爲討好皇帝在褲子上打補丁得到讚譽,使得當時京師大小官員競相學習,紛紛在褲子上打補丁,甚至還出現舊衣服比新衣服貴,窮京官買不起舊衣服,只好讓妻子把新衣服剪破再打補丁的咄咄怪事。這種爲了討好領導講政治的形式主義,使得大清官員大都沒有心思在開拓進取建功立業方面,把精力放在當太平官和事佬。

而此時的世界已經處在大變革時代,道光年間,西方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英國人的堅船利炮已經在東亞打開了天朝的大門,《南京條約》的簽訂已經使得國家處於生死存亡之際,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候,正是需要君臣同心,打破常規革故鼎新。由於道光皇帝本性是守成皇帝,這就更需要身邊肱股大臣敢於面對困境,敢於擔當,勇於任事。但是,宦海浮沉多年的曹振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壞的示範作用,大臣們紛紛效仿曹振鏞的爲官之道,苦心鑽研如何應付皇帝、如何讓皇帝高興,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沒人想、沒人幹,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即使是在曹振鏞去世後,他帶動培養了諸如杜受田、賈禎、翁心存等一大批不作爲混吃等死的庸官,這樣庸官佔據了朝堂的主導地位,即使偶爾有有心作爲的良臣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難以有機會施展身手。正是在諸如曹振鏞這樣的庸官巧官的帶領下,清朝積重難返,逐步加速走向滅亡的方向,最終“抽心一爛”,轟然倒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