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想立侄子爲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改變她想法

武則天想立侄子爲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改變她想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狄仁傑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代女皇武則天無疑是歷史上最爲人熟悉的歷史人物。武則天的功績就在於讓科舉制得到了發展。衆所周知的是,古代屬於男權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女人想要從政幾乎是不可能的,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稱帝,足以說明武則天肯定是有能力的。

早在李治在位期間,武則天就與李治一同聽政,在這一時期,武則天開始參與朝政,可是李治萬萬想不到,武則天到了後來竟然選擇了稱帝。武則天是有治理朝政的經驗,當初與李治一同聽政,足以說明武則天是有治理朝政的經驗。

武則天想立侄子爲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改變她想法

李治駕崩後,武則天的機會到了,在太子李亨守孝期間,武則天發動了總攻,於是太子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武則天成功兵變,於是武則天稱帝。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則天在位期間,有不少大臣爲武則天出謀劃策,這其中就包括人們熟悉的狄仁傑。

武周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九月,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內史、銀青光祿大夫狄仁傑病逝。狄仁傑的病逝,無疑是武則天的一個大損失,其次武則天在狄仁傑去世後,痛哭道:“朝堂空矣!”,下詔廢朝三日,追贈狄仁傑爲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狄仁傑出生於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年輕時,應科舉,中舉之後,狄仁傑走入了仕途。以明經科及第而出仕,擔任汴州判佐,後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從此開始,狄仁傑走向了權力的巔峯。

《新唐書·百官志》記載:法曹,司法參軍事,掌鞫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狄仁傑在幷州都督府法曹的職位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邏輯能力。唐高宗李治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無一人訴冤。

在武則天稱帝的過程中,狄仁傑幾乎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垂拱二年(686年),外放爲寧州刺史,遠離了中央朝堂的血雨腥風。也就是說,在武則天稱帝的過程中,以及武則天稱帝后,狄仁傑都沒有受到政變的牽連。狄仁傑來到寧州後,採取措施,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緩和了民族之間的矛盾,受到當地民衆的稱讚。

於是狄仁傑繼續回到朝中,這是狄仁傑能力的體現。走入朝中的狄仁傑,開始爲武則天獻計獻策。晚年時期的,武則天,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出現了猶豫不決的情況。武則天有兩個侄子,分別是武三思和武承嗣,有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

武則天糾結的就是到底是立侄子還是立兒子,這個問題狄仁傑爲武則天輕鬆的化解了。武則天因爲這件事,特意詢問了狄仁傑的意見,當時的狄仁傑整理思緒,後來說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今欲繼統,非廬陵王(李顯)莫可。”

武則天想立侄子爲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改變她想法 第2張

武則天聽到這樣的回答,大怒,不等詢問結束,便離席而去。之後,李顯被立爲太子,在這一過程中,狄仁傑肯定是發揮了重要作用。聖歷年間,武則天命剛被複立爲太子的李顯募兵討伐突厥,“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李唐家族在民間的威望還是存在的,其次就是沒有喪失統治基礎。狄仁傑的話能夠改變武則天的想法,並不是說狄仁傑有多麼厲害,只是當時武氏家族不具備繼承皇位的基礎。武周朝能夠持續統治中國十五年,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爲武則天本人。

武三思和武承嗣都不行,武三思性格跋扈,精通阿諛奉承,卻沒有治國才能;武承嗣除了爲武氏爭權,賣力地製造輿論,排除異己外,沒有什麼功績可言。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武則天傳位侄子,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最終江山還會是李唐家族的。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