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明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爲何會暴斃而亡?

大明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爲何會暴斃而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常遇春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衆所周知,朱元璋從最底層民衆到成爲皇帝,一定有其過人之處。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手下猛將很多,我們知道的就有徐達、常遇春、傅友德、藍玉等等。在他衆多的猛將中,常遇春可以說是最優秀的一位了。

常遇春,無論是個人綜合實力,還在數萬敵營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都是數一數二的。

常遇春的出身跟朱元璋相比,好不了多少,父母都是農民,不過常遇春卻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這種體貌讓他有了從軍的可能性,也讓他在軍中所向無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我們綜觀常遇春的一生,從太平之戰自告奮勇,到北出沙漠,所向無敵,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是真正的軍事天才,是真正的第一先鋒。他的一生無任何敗績,可以說是一位百戰百勝的名將了。

不過這個名將最後的結局有點尷尬,甚至可以說是不明所以,那就是常遇春是暴斃而亡,以至於連朱元璋自己都不相信。據說常遇春的死訊傳到南京後,朱元璋“大震悼”,以詩悼之:“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

反正是震驚不已,不相信,給了常遇春極高的禮遇。常遇春的靈柩運回的時候,朱元璋親自出城祭奠,不僅追封他爲開平王,還以天子之尊爲常遇春送葬。將其居於首位以祀之。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常遇春是多麼的信任。

問題是,常遇春爲何暴斃而亡?史書的記載是,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暴斃而亡。更關鍵的是史書對常遇春的死卻無任何記載,僅寥寥數語“暴疾卒,年僅四十”。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那麼,常遇春到底是如何暴斃而亡的呢?後人對此有了猜測。

大明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爲何會暴斃而亡?

有人說是常遇春功高震主,被朱元璋殺了。這個有一定的道理,朱元璋猜忌心很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基本都被他幹掉了。常遇春功勞這麼大,軍中威望又高,絕對是個刺頭。

不過這種猜測有些站不住腳,時間上就不對。常遇春死於洪武二年,當時朱元璋剛剛建立大明王朝,局面還很不穩定,其他勢力虎視眈眈,除了北方有蒙元,還有很多割據勢力沒有被擊敗。

東邊的張士誠,西邊的李思齊、明玉珍,東南的方國珍等等,如此形勢,正是用人之際,朱元璋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自毀長城,自斷臂膀來損耗自身的戰鬥力。而且常遇春是猛將,以一敵百。要不然朱元璋聽到常遇春暴斃而亡的消息,也不會那麼震驚,正因爲在朱元璋心中,常遇春還能衝鋒陷陣,爲其打江山。

所以說,常遇春絕對不是朱元璋害死的,不可能因爲功高震主而害死常遇春。

排除功高震主,有人認爲是天理循環,因果報應,因爲常遇春殺戮太重,不過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第三個說法是感染瘟疫,不幸身亡。這個說法很不靠譜,瘟疫是一種傳染性很高的病,不可能只有他一個感染。

大明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爲何會暴斃而亡? 第2張

所以,可信的說法是積勞成疾,得病而亡。那麼,常遇春到底是什麼病?“卸甲風”。聽上去跟詭異,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病。簡單來說就是腦卒中。

現代的說法,“卸甲風”就是軍人在長時間穿甲戰鬥之後,由於沉重的鎧甲導致身體散發的熱量和汗液無法及時排出,身體得不到降溫。加之戰鬥過程中腎上腺激素飆升,心跳急劇加快,致使血液流動速度加快,血管膨脹。

同時,戰鬥過程消耗大量氧氣,而大量流汗也加劇了體內微量元素的流失。這樣很容易造成體內缺氧。

常遇春每次都是戰鬥完就脫去盔甲,結果在缺氧的情況下,汗津津的身體遇上了草原上的強勁冷風,汗液的大量蒸發會導致體溫急劇下降,身體突然受冷因此血管收縮,他的心臟無法及時調節血液流動,結果供氧不足導致人體肺的負擔加重,更讓他的血管出現了血栓,乃至於罹患中風。

這就是常遇春暴斃而亡的真相。這個說法可信度很高,常遇春的確是一位衝鋒陷陣的猛將,當時常遇春行軍到柳河川,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內。雖然當時是7月,但晝夜溫差大。

於是常遇春白天天氣炎熱,常遇春又重甲在身;晚上氣溫涼爽,他不顧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很容易引發“中風”之疾,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征戰沙場,積勞成疾,身體達到了極限。而在當時的醫療條件,常遇春這種情況是沒辦法醫治的。最終加患上了“卸甲風”暴斃而亡。

實際上,古代戰爭中,軍人往往要穿着沉重的盔甲作戰。在盛夏時節,金屬容易傳導熱量,導致盔甲變成烤爐本身,讓穿着它的人生不如死。

所以,常遇春給我們的啓示是,現在大量運動後,切莫貪圖涼快,馬上吹冷風,不然下場極可能跟常遇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