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除了閉關鎖國,嘉慶帝還做過哪些影響國家的事?

除了閉關鎖國,嘉慶帝還做過哪些影響國家的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嘉慶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乾隆朝是清王朝的盛世時期,乾隆晚期,夕陽西下的沒落之勢開始出現。很不巧,這個“爛攤子”正好被嘉慶帝趕上了,嘉慶帝雖然從小苦讀四書五經,但不得不說,他還是一個沒有什麼才能的皇帝。

嘉慶帝的主張類似“無爲而治”,對國家的治理極爲守成,不懂變通,以至於我華夏民族在百年後遭受大難。歷史是恥辱的,但人民不是,我們瞭解歷史,學會歷史,只爲規避過去犯的錯誤,我們要回首觀歷史,即使是恥辱的,我們要清楚,除了閉關自守,嘉慶帝還做了些什麼?

嚴行礦禁

中國自古東臨太平洋,北接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西北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南爲喜馬拉雅山,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之內生存,養成了國人含蓄內斂、保守中庸、消極忍耐的農耕性格。故歷朝封建政府皆重農抑商,重倫理文采,輕科技使用,拒絕蓬勃的商業發展。

守成的嘉慶帝自然也不例外。他對待開礦,一開始就擺出來極其嚴峻的態勢,因爲他害怕“滋生禍端”。

嘉慶第一次接觸有關礦業的問題是在親政後的第四年(1799年)三月,兩廣總督吉慶針對民間私採生銅一事上疏稱:“廣東採挖黎地石碌銅斤,試辦一年,額已短缺,且該處濱海臨洋,多人前採,恐致滋生事端,似應亟行停止。其省局鼓鑄,仍請運用滇銅。“

他立即批覆說:”所辦甚妥,所見極是。任用滇銅,不必開採。“嘉慶批覆的文字雖然不多,但觀點鮮明,態度也很堅決。

廣東省在乾隆初年獲得開發礦業的權利,原本是來之不易,因爲這在當時屬於想頑固守舊的禁礦派發起的猛烈衝擊的結果,這在我國礦業史上有“鄂氏三疏”之稱,(當時帶頭的兩廣總督姓鄂)。

除了閉關鎖國,嘉慶帝還做過哪些影響國家的事?

可嘉慶一上位,就將這股“面帶春風”的勢頭壓了下去。自此以後,嘉慶帝就在礦業政策上不斷倒退,變得越來越頑固和僵硬。

嘉慶推行消極倒退的禁礦政策,在朝廷中並非無人反對,只不過人數太少,絲毫起不到一絲動搖嘉慶的力量。

禁止流民出關

嘉慶的關外墾荒政策,與他的禁礦政策一樣消極和僵化。雖然他很重視農業發展,但他只許百姓在關內耕地,禁止流民到關外墾荒。

1808年,爲了進一步嚴格控制內地人民出關耕墾,由盛京將軍負責制定了新的章程,規定關內人民出山海關至奉天所屬各地,除得有原籍發給的關照一張,填注性命及所往處所,到關驗明身份外,還要有隨身護票備查。

同時指出:“盛京地方設立邊門,原所以稽查出入,用昭慎重,若聽任流民紛紛出口,並不力爲攔阻,殊非嚴密關禁之道。嗣後着照該部奏定章程,交該將軍嚴飭守口員弁(bian),實力巡查,並出示曉諭各處無業貧民,毋得偷越出口私墾,致幹例禁。“

除了閉關鎖國,嘉慶帝還做過哪些影響國家的事? 第2張

這在嘉慶一朝禁止流民出關私墾諸章程中,屬內容最爲詳盡、措施最爲嚴密的一個。

限制對外通商

如果禁止開礦、禁止關外墾荒等政策只是嘉慶重農抑商或防止流民作亂的手段,那麼限制貨物出口和進口則是閉關自守政策的繼續,它保護了封建經濟,隔絕了人民與外界的往來和交流。但這種保守、消極的對外貿易政策,既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不利於國力的增強。

當然,這並非嘉慶帝的首創,而是來自於乾隆皇帝所實行的“閉關政策”,沒有什麼才能的嘉慶帝只能再次遵循老祖宗的方法,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就是這種保守政策的牢固基礎。

嘉慶自即位以來,嚴守乾隆皇帝所定下的一口通商的僵硬政策,沒有絲毫鬆動餘地可言。即使在廣州港,也並非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除了由公行實行壟斷外,還有諸多的“清規戒律”,比如規定國外商船於每年五六月間抵粵,限於當年九十月間回航返國。

所以當時的廣州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個貿易市場,而且還是季節性的。而且雖無明文規定,實際上廣州港的貿易對象主要是歐美商人,至於像北方的俄國這些國家,很顯然是被排除在外的。

僵化的嘉慶

就拿廣州通商口岸來說,1805年十月,俄羅斯兩艘商船,經海道南航,先後駛抵廣州港。當時即將卸任的粵海關監督延豐,雖然知道“該國向在恰克圖地方通市”,但鑑於船貨已到,而且俄國商人只不過意在“省費圖利”,於是特予通融,準令俄商在此卸貨。

延豐覺得自己所爲合情合理,且自己盡職盡責,只不過不清楚以後該如何處理類似事件,便上疏嘉慶,懇請嘉慶給予訓示。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嘉慶看到奏摺後,大發雷霆,斥責延豐“專擅乖謬”,”所辦粗率之至“,並下令對此事嚴加追究。

除了閉關鎖國,嘉慶帝還做過哪些影響國家的事? 第3張

又令新任粵督吳熊光逐一查明,以遞速四百里奏聞。可吳熊光剛一接手,就犯了類似於延豐的“錯誤”。因當時俄商早已卸貨完畢,並稱該地“地處極北,若遇風汛,遂致阻滯一年,叩請早給牌放關開行。”

吳熊光與人商議,一致認爲“撫卹外夷,自應示之以信。”於是在查明該船“所販貨物系茶葉、瓷器,並無違禁物件”後,準其開船返國。結果可想而知。

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是:延豐被革職,吳熊光等人交部議處。

從表面上看,這件事是因爲延豐等人沒有遵守制度,但其實質卻反映了嘉慶對通商口岸規定太過狹窄,限制過於死板,缺乏靈活性。嘉慶所背的“出處防夷”的思想包袱極重,這類事情在嘉慶朝廷屢見不鮮,可見嘉慶在死守“定製”方面,思想已趨於僵化了。

1811年12月,嘉慶頒佈了《御製守成論》。其中稱:“後世子孫,當謹循法則,誠求守成至理,以祖宗之心爲心,以祖宗之政爲政,率由舊章。”

嘉慶謹守他父親的閉關自守政策,雖然有利於封建專制主義的維護和鞏固,但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起着嚴重的阻礙作用,影響了中國學習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與發達的科學技術,致使中國在世界前進的行列中逐漸落伍,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以阿美士德爲首的使團來華,因爲沒有向他三拜九跪就把人家攆走了,還寫信斥責英王不懂禮儀。

嘉慶在位時期正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英國的工業革命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而嘉慶帝對此卻一無所知,繼續嚴守先君之制,重本抑末,閉關自守,壓制各地工礦業,清朝不亡天理難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