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努爾哈赤爲何創建滿洲八旗制度?目的是什麼?

努爾哈赤爲何創建滿洲八旗制度?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努爾哈赤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01金太祖規範了猛安謀剋制度,基本成爲大金國標準的軍事單位。

一個軍事集團有大大小小的領導,每個領導手底下負責的人人員數量是不同的。比如說軍師旅團營就是現代部隊的標準建制。

同樣的道理,大金國也有屬於自己的軍事建制,那就是猛安謀剋制度。猛安和謀克其實應該分開來看待。

所謂猛安,也就是千夫長的意思,基本上就說,你手底下掌管着一千個人或者數千個人,都可以稱之爲猛安,最初是沒有人數限定的。所謂謀克,也就是百夫長的意思。他們比千夫長要低一個級別,手裏頭只掌管着百來號人或者數百號人,都被稱之爲謀克,最初人數也不一。猛安謀克聯合起來,也就是說軍隊按照千夫長和百夫長的規格來建立統一的管理制度。其實猛安和謀克在很早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稱呼,可是並沒有嚴格規定他們所能夠擁有的人數。一直到了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認爲必須要嚴格建立統一的標準,才能夠使得軍令得以快速有效地實行。

所以完顏阿骨打下令,一個謀克管理三百戶人,而一個猛安手底下,則可以掌管10個謀克。形成了這樣的統一制度以後,猛安謀剋制度纔算是正式推行了下去。

本部落實行這一制度一段時間以後,女真領袖們覺得這是比較靠譜的軍事管理制度,所以他們就將這一制度在整個金國內部實行。

加之地狹產薄,無事苦耕可給衣食,有事苦戰可致俘獲,勞其筋骨以能寒暑,徵發調遣事同一家。是故將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齊,一旦奮起,變弱爲強,以寡制衆,用是道也。及其得志中國,自顧其宗族國人尚少,乃割土地、崇位號以假漢人,使爲之效力而守之。猛安謀克雜廁漢地,聽與契丹、漢人昏因以相固結。迨夫國勢浸盛,則歸土地、削位號,罷遼東渤海、漢人之襲猛安謀克者,漸以兵柄歸其內族。---《金史》

他們甚至將征服的契丹人、渤海人以及漢人,也設置了相應的猛安和謀克。金太宗完顏晟繼位以後,打下了平州,也就隨之改變了軍事制度。

因爲他發現,中原王朝的官職制度似乎更加合理,所以那些被征服的外族人,則以漢官名號來統一編制,而女真族內部則依舊沿用猛安謀剋制度。

努爾哈赤爲何創建滿洲八旗制度?目的是什麼?

02後金開國之君努爾哈赤,創建了滿洲八旗制度。

經歷了元朝和明朝,女真部落在東北地區,逐漸形成了大大小小若干個部落。其中比較強大的,就有三個,分別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葉赫女真。

這三個部落中,又屬建州女真最有戰鬥力,他們的領袖努爾哈赤,相繼滅亡海西女真和葉赫女真,逐漸完成了一統女真的宏圖大業。

戰爭過程中,努爾哈赤爲了提高整支軍隊的軍事戰鬥能力,組建了滿洲八旗。所謂八旗也就是黃、白、紅、藍四旗,再加上鑲黃、鑲白、鑲紅以及鑲藍四旗。每個旗最多隻有1萬人的建制,有些只有六七千人,這還算上了老人和孩子。而除了女真族自己的滿洲八旗以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後來還增設了漢軍八旗以及蒙古八旗,這樣一來八旗制度就算基本成型了,並且延續了兩百多年。八旗各旗都設立了3名都統,分別是滿洲都統、漢軍都統以及蒙古都統。每個滿洲都統和漢軍都統下面又分別有5名參領,而蒙古都統下面則只有2名參領。在女真人入關之間,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樣的國家一把手直接領導,剩下的6旗則是分給了努爾哈赤的子侄。

努爾哈赤爲何創建滿洲八旗制度?目的是什麼? 第2張

等到順治皇帝入關,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將多爾袞的正白旗也收了回來,由自己直接領導,所以皇帝掌管上三旗的形式也就這麼形成了。

熙宗皇統五年,又罷遼東漢人、渤海猛安謀克承襲之制,浸移兵柄於其國人,乃分猛安謀克爲上中下三等,宗室爲上,餘次之。至海陵庶人天德二年,省並中京、東京、臨潢、鹹平、泰州等路節鎮及猛安謀克,削上中下之名,但稱爲“諸猛安謀克,”循舊制間年一徵發,以補老疾死亡之數。---《金史》

後來歷代皇帝基本都是手握上三旗,其餘五旗則由各自的旗主王爺們領導。不得不說,八旗制度在當時來看,的確是非常先進的制度,使得清王朝成功入關,又成功一統天下,成爲天下霸主。

03八旗制度參考的應該就是猛安謀剋制度。

努爾哈赤不可能直接就能發明八旗制度,因爲這種制度,相對來說非常先進,有利於軍隊提高戰鬥力,也能夠鼓舞士氣。

金之初年,諸部之民無它徭役,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爲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詣諸孛堇徵兵,凡步騎之仗糗皆取備焉。其部長曰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爲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謀克之副曰蒲裏衍,士卒之副從曰阿里喜。部卒之數,初無定製。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謝十,始命以三百戶爲謀克,謀克十爲猛安。---《金史》

每一旗的旗主都能夠擁有足夠的權力,而最大的權力始終掌握在大汗或者皇帝手裏。所以這種制度之前,肯定是有相應歷史依據的。

沒有足夠的實踐,任何一項制度,都難以在短期內在社會上實行開來。就算是一種教育制度,都要在不同的省份做實驗,更何況是軍事制度呢?

我們回頭來看猛安謀剋制度,與滿洲八旗制度其實是高度相似的。一個猛安掌管10個謀克,一個謀克掌管300戶人。而滿洲八旗制度中,一個都統或者說旗主,下面掌管着5個參領,一個參領掌管的軍士則數量不一。滿漢蒙各八旗的建制基本接近。每一個旗的人數大概在六千到一萬之間,和猛安謀剋制度下的管理形式如出一轍。只不過八旗制度使得八旗旗主的權力更加大,且能夠相互制衡,從而使得皇權更加集中。而猛安謀剋制度,則是根據女真族古老的狩獵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軍事制度。當時的女真族人依靠狩獵過日子,必須要編排成一支一支隊伍有序狩獵,才能保證部落的存活。

久而久之,便相繼出現了猛安和謀克的稱呼,一直到金太祖時期,這種制度才真正制度化。而努爾哈赤的八旗制度,與之十分類似,那就是從猛安謀剋制度這裏得到的經驗。

總結:化整爲零後更加有利於皇權的集中。

其實我們看滿清王朝,沒有哪個權臣是可以操縱皇帝的,就算多爾袞和鰲拜這樣的權臣,最後還是隻能爲皇權讓道,爲什麼呢?因爲八旗制度有利於皇權的集中。

最初八旗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所以八旗的權力比較分散的,每一個旗都有自己的旗主。可是努爾哈赤本人掌管着兩黃旗,而且其他六旗沒有哪個旗主有能力單獨對抗努爾哈赤。這就是八旗存在的意義。

努爾哈赤通過將滿洲女真兵馬給打散了,分爲了八個旗,這看似打散了的方式,其實是換一種集中統治的方式而已。

因爲八旗的存在,所以不可能有哪一個旗主,可以凌駕於皇帝之上,畢竟你敢這麼做,其他八旗旗主也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