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獻忠與李自成聯合會怎麼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常言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縱觀我國曆史長河,每一個朝代好像都會經歷萌芽、發展、全盛,直至最終的衰亡,這樣的四個階段。一個國家興盛的時候,自然四海臣服,萬衆歸心。但是,由盛到衰既是大自然的法則,也是任何一種事物都無法逃避的自然規律。

當一個國家漸漸走向衰亡之時,曾經欣欣向榮的局面,也自然會隨之傾覆。如果,你對歷史稍微有那麼幾分瞭解的話,你會發現當一個王朝到了末期的時候,往往生活最苦的就是那些普通民衆。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大明王朝末期的那些事。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相傳,明朝末年一些個皇帝昏庸無能,只知道沉迷於縱情享樂。都知道,一旦一個國家的最高首腦,失去了自己統御治下的能力,那麼,他手下的官員,自然是怎麼放肆怎麼來。而那些官員,爲了維護自身,以及其背後家族的勢力,自然會大力排除異己。

心思都放在黨派鬥爭之上了,那麼,他們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餘力去爲百姓申冤做主和謀福址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朝廷官員的貪污腐敗問題。他們貪污的錢,從哪裏來呢?自然是搜刮百姓的血汗。從中央到地方一層一層盤剝下來,百姓的生活,當然過得是苦不堪言。

但是,正所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既然說到這,我們自然就得說一說,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了。在我國曆史上,雖然,時不時就會爆發那麼幾場,農民爲了反抗官府壓迫,而引發的起義運動。但是,他們大多都是小打小鬧,並不足以對國家造成什麼嚴重性影響,更不能讓朝廷傷筋動骨。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畢竟,如果不是實在被逼的走投無路,誰不願意過安安穩穩的日子。大概沒有人天生喜歡戰爭,更沒有多少人願意以自己和家人的性命爲代價,去獲取一個未知的結果。

但是,發生在明朝末年的這場農民起義運動,卻和以往發生的有很大不同。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相傳,明朝末年朝廷昏庸無能,官場腐敗盛行,百姓的日子過得是苦不堪言。而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王朝,又盤踞東北對大明王朝虎視眈眈。內憂未平外亂又起,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大明王朝的覆滅好像早已經成爲了板上釘釘的事實,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生逢亂世,對於那些一心只想過安逸生活的人來說,自然是一場災難。而這樣混亂的時局,對於那些有野心有抱負的人來說,卻恰恰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有的人天生就具備冒險精神,他們可以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拋頭顱,灑熱血,不懼犧牲。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3張

而明朝末年,就出現過許許多多這樣的人物,他們一直堅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們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既然朝廷給不了百姓安穩富裕的生活,那麼,我們何不將其推翻,重新建立一個更好的王朝呢?

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天真,太過幼稚,太過理想化,畢竟,無論是想要推翻一個王朝,還是想要重新建立一個王朝,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事在人爲,總有那麼一些人是不但敢想,還敢於付諸實際行動的。

明末的那些農民起義將領,恰恰就是這麼一羣人。或許,他們想要推翻明朝統治的動機,並不純粹是爲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更甚者,他們更多的人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和讓自己獲得的榮華富貴。更或許從某種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甚至都不算好人,畢竟“一蔣功成萬骨枯”的事情,並不少見。

但是,就個人而言,依舊還是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和膽量。畢竟,改朝換代的雄心壯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因爲,有的人即使有了這樣的決心,他們也並不敢於付出自己的實際行動。所以,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這些起義將領的勇氣都是值得世人佩服的。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4張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對明朝兩個比較著名的農民起義將領的看法。

他們分別是:張獻忠和李自成。

人作爲具有社會屬性的生物,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總是離不開“合作”兩個字,往往許多合作,能夠讓我們所做的事情,事半功倍。而且,如果大家注意觀察的話,你們會發現那些具備合作精神的人,在做某件事時,通常更容易獲得成功。即使是我們古代許多著名的格言中,也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從古至今,人們通過合作取得成功的事例數不勝數,在此不一一列舉。要說這陝西,還真是一個出人才的地方。今天,我們談到的這兩位將領都是陝西人,一人家在陝西定邊,另一人出生於陝西米脂。說來也是緣分,兩人不僅是老鄉,而且,連年齡都差不多。

年齡相仿的兩人,一起參加了農民起義,而且,還都頗有幾分勢力。在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兩個人,應該惺惺相惜纔對,可是,事實卻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張獻忠的起義軍隊是他自己組織起來的,換句話說,他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並且,由於此人不但讀過書,還曾經當過幾年兵,受過軍事性訓練,因此,他也算得上是能文能武。在他的帶領之下,他的部隊很快就壯大到了幾萬人。幾萬人的隊伍,在當時來看,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並且,在他的精心訓練之下,他手下隊伍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強。這樣一支能力出衆的隊伍,自然很受各方及將領的欣賞。且張獻忠心裏也非常的明白,雖然,自己手下的隊伍戰鬥力不錯,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依靠自己手上這幾萬人的話,是幹不成什麼大事的。

因此,最終他選擇了加入高迎祥手下的起義聯軍。

而李自成,剛好是高迎祥的外甥,此時的他,一直在舅舅的麾下效力。由於能力出衆,他也頗受舅父的賞識,聯軍建立之後,兩人便成了同事。能力相差不大的人在一起共事,自然免不了摩擦。但是,在高迎祥的領導下,兩人雖然偶有摩擦,卻合作得一直還算不錯。

一路上,他們的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從陝西、山西攻打到了河南。之後,他們又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佔”的作戰方針。在此作戰方略的指導下,他們一路向東前進,將明朝的防守軍隊打得潰敗而逃。就這樣,他們的隊伍一直攻打到了太祖皇帝的老家安徽,並掘其祖墳。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6張

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人是非常迷信的。祖宗墳地的風水,關乎着後代子孫的命運,他們的這一舉動,相當於一舉毀掉了大明王朝的根基與氣運。如果,他們能夠保持這種態勢,一直進行下去的話,那麼,他們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權,也並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事情永遠不會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向,一成不變的發展下去,事實上,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一次戰役中,高迎祥不慎被明朝軍隊俘虜了。主將被俘,軍隊的凝聚力和士氣,自然會受到影響。爲了儘早穩定軍心,作爲外甥的李自成,順理成章地被推上了主帥的位置。

原本的同僚,突然成了自己的上級,往後自己的行動,將處處受其肘制。而心高氣傲的張獻忠,自然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於是,兩人決定就此分道揚鑣,往後二人各自帶着自己手下的軍隊,攻打天下。由此看來,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決定。

之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並散佈“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從而獲得廣大農民支持,隊伍發展很快,最後攻入北京滅了明。而張獻忠在崇禎16年據武昌、克長沙,宣佈免徵三年錢糧,也獲得很多農民的更從,隊伍發展也很多,後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權。

即便是擁有如此成就,曾經的強強聯合一下子被拆散了,這不是等着讓別人逐一擊破嗎?

當初如何張獻忠和李自成聯手的 中國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7張

或許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太過有信心,不曾預料過這樣的結果。又或許二人都有自己的驕傲,即使早已預料到之後的結果,卻也不願再勉強進行合作。

而事實,也與推測的完全相符,在接下來短短兩年的時間裏,兩人的起義行動,均先後遭遇到了很大的失敗。雖然,在之後的歲月中,他們各自憑藉自己的本事,扭轉了頹勢。但是,散夥之後的兩人,還是沒能避免被人逐一擊破的命運。

曾經手握數十萬大軍的兩人,之所以會敗得這麼慘烈,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他們對彼此不夠信任。倘若,他們能夠放下對彼此的成見,通力合作。當一方遭遇困境的時候,另一方進行及時援助,那麼,二人未嘗不能共同坐擁天下。即使他們不願意共同分享勝利果實,那他們也可以先行合作,待取得成功之後,兩人再來一較高下。如此,他們的結果或許也會好很多,可惜,這些都只不過是設想罷了。

他們都太過相信自己,也都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明史·張獻忠傳》、《明末農民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