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盤點:古代歷史上六位靠篡位奪得天下的帝王

盤點:古代歷史上六位靠篡位奪得天下的帝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秦二世:嬴胡亥

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祕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嬴胡亥作爲中國封建皇權歷史上第一個篡位者,嬴胡亥並末給人留下老謀深算富於心計的印象,除了一顆勃勃野心之外,他似乎一無是處。也許這唯一和其父皇相同的一點,讓他得到了始皇帝的歡心,得以隨侍左右,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篡位良機。2、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爲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爲唐太宗,年號貞觀。

盤點:古代歷史上六位靠篡位奪得天下的帝王

貞觀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來的。李世民是唐帝國實際上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淵只是名義上的)。在中國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出身也最爲高貴。他胸襟開闊,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在當政期間創立了蓋世絕倫的文治武功。在中國這個高度集權缺乏民主和人權觀念的國家裏,最高領導人的素質決定國家的命運。

3、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王莽篡漢:主角爲王莽和劉嬰,西漢滅亡,新朝建立。

首先王莽這個人,在稱帝之前,很是禮賢下士,謙恭待人。但是後人對於他篡漢稱帝,有人覺得他是亂臣叛逆,畢竟爲臣不忠,搶了漢家天下。所以有兩極化。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王莽稱帝后,爲了安撫朝政,和安撫天下百姓,爲了儘快平息自己代漢帶來的動盪,決定大加改革,希望自己的改革能給百姓帶來實惠。

可是由於王莽太過於求成,急功近利,而適得其反。他有的改革措施雖然理想很好,卻不適合那個時候,甚至他有的措施直到現在纔得到實現。這也是爲什麼王莽被稱爲是“穿越者”的原因。由於他的措施太先進,就出現更加動盪的情況,天下就開始亂了起來,在加上漢朝的皇室宗親要恢復漢室,最後王莽的新朝就被滅亡。

4、隋文帝:楊堅

楊堅篡北周:主角爲楊堅和宇文闡,北周滅亡,隋朝建立。

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爲帝,改元開皇。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爲“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爲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楊堅在大寶殿駕崩,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典型的短命王朝,一共只有三十七年,然後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雖短,卻具有承前啓後,開往繼來的歷史意義。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和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給後世子孫所帶來的影響絕不亞於中國古代史上任何一位君主。隋文帝楊堅更是被西方人認爲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5、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死後,皇孫允炆即位,是爲建文帝。鑑於北方諸王勢力過於強盛,建文帝採納大臣齊泰、黃子橙建議,決計削藩。他們謀劃先廢勢力較弱的藩王,再及擁有重兵的燕王。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率師向南京進發,拉開了皇位爭奪戰的序幕。此即“靖難”之役。然而,朱棣挑起的武裝衝突,雖名爲“除奸惡”,後來卻把建文朝凡抗節不屈的大臣統統列入奸臣榜。靖難之役名爲“清君側”,結果卻把建文帝趕下了皇位。靖難之師師出無名。靖難既無名,朱棣即位的合法性自然成了疑問。奪嫡始終是明成祖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

盤點:古代歷史上六位靠篡位奪得天下的帝王 第2張

朱棣在諸多的奪位者中,明太宗朱棣的文治武功即使不排榜首,也是名列前茅,重開運河、營建北京、征服安南、五出漠北、七下西洋、十巡奴兒干、編纂永樂大典……

歷代帝王即使只做了其中的一件,都足以名垂竹帛,也難怪嘉靖皇帝要把他這位先皇的廟號由宗改祖。6、宋太祖:趙匡胤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衆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爲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作爲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得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爲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