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遼本來姓“聶”是怎麼回事?張遼的本名是什麼?

張遼本來姓“聶”是怎麼回事?張遼的本名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遼本來姓“聶”是怎麼回事?張遼的本名是什麼?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張遼作爲後世傳頌的“五子良將”之一,而且還是他們當中排名第一的,可以說如果不是極強的能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不過,張遼雖然名字叫張遼,但是他卻並不是張家的後人,他的祖先名爲聶壹,這個人是漢武帝時期的人物,是馬邑之謀的發動者,但是他既然姓聶,爲什麼到了張遼這裏卻姓張了呢?張遼的本名叫什麼,爲什麼要改名字?他改名字和漢武帝有關係嗎?

張遼本來姓“聶”是怎麼回事?張遼的本名是什麼?

張遼,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同屬魏武帝曹操帳下的五位將軍。在《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中,陳壽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爲“五子良將”或“魏五子”。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爲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子”,只是一個量詞,“五子”就是說“這五個人”。

相對其他五子良將,張遼在正史《三國志》中,十分出彩,四大段,一千八百多字,洋洋灑灑地將其一生描繪得十分詳細。特別是《三國志》前兩句對張遼的記載,就可給人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間,即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第一句介紹張遼的表字及籍貫,這與其他人物傳記的記載沒什麼兩樣,大同小異。只是第二句就不同,具有很強的信息量。

首先,有關馬邑。

馬邑,秦置,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築城名置,屬雁門郡。西漢初爲韓王信都,既而爲匈奴所攻取,後還屬漢。秦漢馬邑縣故治在今朔州市區西北隅。馬邑地處雁門關外,遙控長城,外連大漠,是中原地區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經之處,自商代便是戰略要地,用兵之地。尤其到秦漢時期,中原王朝北方的主要威脅是來自匈奴。因此,馬邑不僅成爲匈奴南下擄掠的重要進攻目標,還是漢人反擊圍剿的主要防守對象,是秦漢時期北方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白登之圍”時,漢高祖劉邦的進擊路線是自太原道雁門入馬邑而至平城;“馬邑之謀”時,伏擊地就在馬邑周邊的山谷,而單于入塞路徑在秦置馬邑城(今大同市左雲縣境)。

張遼本來姓“聶”是怎麼回事?張遼的本名是什麼? 第2張

接着,有關聶壹。

聶壹,西漢武帝時人。《史記》稱“聶翁壹”。雁門馬邑人,著名的“馬邑之謀”的發動者。聶壹,是雁門馬邑一帶的豪商,不但對匈奴十分熟悉,而且對西漢王朝邊患不息十分焦慮。因而,聶壹主動通過王恢(太行令)向漢武帝建議:匈奴初和親,親信邊,可誘以利。從而出現所謂聶壹爲設計者,王恢爲推動者,劉徹爲決策者的“馬邑之謀”:採取誘敵深入的辦法,在馬邑設伏以圍殲匈奴大軍,解除匈奴對漢朝北部的威脅。

然後,有關馬邑之戰。

聶壹親到匈奴陣營詐降,許以馬邑全縣牲畜財物給匈奴,使匈奴單于信以爲真,親自帶兵進入邊塞。漢武帝則派五路大軍三十萬人在馬邑設伏,想一舉全殲匈奴主力。事已願違,單于識破馬邑之謀,沒有率軍進入伏擊圈,使得在馬邑埋伏的漢軍一無所獲。最終,漢武帝以安慰軍心向天下人謝罪爲由,逼迫推動者太行令王恢自殺。而聶壹的下場就不得而知。畢竟史書上並未明文記載。

張遼本來姓“聶”是怎麼回事?張遼的本名是什麼? 第3張

最後,有關避怨。

避怨,不僅有躲避仇敵的意思,還有避免結怨,不得罪人的解釋。作爲馬邑之謀的設計者、發動者的聶壹可謂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邊不是人,不但得罪匈奴一族,再也不能出塞與匈奴做生意;而且在漢室又失去功勞,圍殲匈奴主力不成;甚至還闖下了滔天大禍,破壞漢匈和平。因此,整個聶氏家族根本不可能在馬邑一帶長住久安。所以,或是聶壹本人或是聶壹後代就改聶姓爲張姓,以保全聶氏家族。

張遼的祖先聶壹設計並發動“馬邑之謀”,不管是出自何種目的,但至少是以國家利益爲先,顧全國家大局的精神品質依然傳承一代又一代,依舊影響一人又一人。三百年後的後人張遼亦繼承聶壹的精神品質:凡事以公爲先,以國家利益至上。

筆者按:傳承,指繼承並延續下去。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先傳了再承,有承上啓下的意思。張遼,本是設計並發動利國利民“馬邑之謀”的聶壹之後。三百年後已由聶姓改爲張姓的張遼繼續傳承祖先聶壹的忠誠品質:以公爲先,以國爲重。所以說,愛國是可以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