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咸豐最初禁止宣傳37名婦女自盡殉夫,到了第二年爲什麼又下令表彰她們?

咸豐最初禁止宣傳37名婦女自盡殉夫,到了第二年爲什麼又下令表彰她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37名婦女自盡殉夫 咸豐最初禁止宣傳 爲何第二年又下令表彰?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東周末年,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論,希望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讓人們重新遵守一定的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來維護國家的正常運轉。

然而,在孔子去世,儒家成爲儒教後,孔子的學說不斷被後人根據時代的需要而闡釋和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偏離了最初的原意。

咸豐最初禁止宣傳37名婦女自盡殉夫,到了第二年爲什麼又下令表彰她們?

比如上面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意應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遵守相應的秩序。但到漢朝時,董仲舒將其闡發爲“三綱五常”,其中三綱指的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將其解釋爲了後者對前者的絕對服從關係。而兩宋理學興起之後,儒教理學家們的觀點更爲偏激,將臣、子、妻完全闡述爲君、父、夫的附屬品。

例如理學大家朱熹認爲,妻子應對丈夫保有絕對的忠誠,“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反人道主義的思想盛行。

而且在丈夫去世後,妻子爲守節而自盡殉夫的行爲,也被儒教所大力推崇。但凡有以死殉夫的“烈婦”,往往會得到朝廷的公開表彰,這也使得此類行爲在民間婦女中盛行。

在清朝時,滿人爲鞏固統治,大體上接受了漢人的儒家文化,因此清政府也沿用過去做法,對殉夫的“烈婦”,以及那些爲救病重父母割肉致死的“孝子”們進行表彰。

但是在具體做法上,與之前有所不同。對各省地方官上報的烈婦和孝子事蹟,清政府只對其中一小部分典型案例進行旌表,大約只佔上報總數的十分之一。清朝對待“烈婦”“孝子”事蹟態度的轉變,始於康熙時期。

咸豐最初禁止宣傳37名婦女自盡殉夫,到了第二年爲什麼又下令表彰她們? 第2張

對國家的統治者而言,如何把握對此類行爲的表彰力度,實際上是個權衡利弊的問題。如果正面宣傳力度過大,那麼民間必然紛紛效仿,好處是可以讓三綱五常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百姓成爲順民,起來反抗朝廷統治的可能性減小,但會讓更多的老百姓因爲所謂的貞潔和愚孝而枉死。

況且這些爲人妻、爲人子之人,若爲了自己的榮譽一死了之,還會讓還活着的親人們更加痛苦。康熙是個愛民的君主,不希望因爲對烈婦的過度宣傳製造更多的家庭悲劇,採取了能不表彰儘量不表彰的態度。

不過康熙也沒有搞“一刀切”,雖然不一定表彰,但還是允許各地官員上報此類事蹟,如果遇到確實值得宣傳的典型案例,也會給予褒獎,但不鼓勵百姓爲了這樣的榮譽而選擇自盡。

咸豐最初禁止宣傳37名婦女自盡殉夫,到了第二年爲什麼又下令表彰她們? 第3張

康熙制定的這個規則,被清朝歷代統治者們較好地傳承了下來。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冬,禮部給剛登基沒多久的咸豐皇帝上奏,說上年全國共有37名烈婦自盡殉夫,是否要進行表彰。當時咸豐按照祖宗過往的做法,說以仁愛爲年,對此不予表彰,防止民間婦女爭相效仿。

然而僅僅兩個月之後,咸豐的態度突然來了180度大轉彎,下令旌表前面提到的這37名貞潔烈女。而咸豐給出的理由,是“上年冬至以後,雪澤稀少,氣候頗形乾暵。入春來冷暖不時,昨已節過春分,密霰凝寒,本日始於暄霽。”說是因爲這一年氣候反常,擔心是因爲自己沒有表彰這37名烈女,導致上天示警的緣故。

當然,所謂天氣反常,只是咸豐的託辭。真正的原因是自道光末年以來,民間叛亂迭起,咸豐主要考慮的問題已經從如何保護百姓生命,變成了如何讓百姓變得更加聽話,因此才加大了對烈婦等事蹟的宣傳力度,讓百姓變得更加溫馴,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