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司馬炎真的一統三國了嗎?真相是什麼

歷史上的司馬炎真的一統三國了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炎是那個統一三國的人嗎?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出生於魏青龍四年(236年)。其母親叫王元姬,外曾祖父是魏國元勳王朗,外祖父是著名的思想家王肅。年輕時司馬炎是一位貴公子,人稱“寬惠仁厚,深沉而有度量”,甚至據說在根據九品中正制度評定鄉品時,其出生地河內郡無人能比。

歷史上的司馬炎真的一統三國了嗎?真相是什麼

出仕後他歷任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曾擔任過的官職,264年被立爲晉國的世子,進而在父親去世後,於265年八月繼任司馬昭原來的晉王和相國的官爵。緊接着在十二月終於接受魏帝(元帝)的禪讓,即帝位(十七日),改年號鹹熙(魏)爲泰始。當我們審視司馬炎初期的政治時,首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他所任命的重臣大多是學識與禮教並重的名望人士。

這與曹操重才幹輕德行的方針大爲迥異。司馬炎即位後,馬上送出了一道厚禮,恢復了因三國的混亂而一度中斷的民爵賜予,而且一律提升五級。民爵賜予是指漢代重視鄉村的年齡秩序,賜予鄉村的父老爵位和酒肉,並由父老在鄉村的社中主持祭禮,由此實現國家營造下至平民、上至皇帝的國家成員的一體感和秩序化的目的。司馬炎的這份民爵“大禮”有着強烈的傾向性。

其意圖是在西晉王朝建國之初籠絡民心。然而,我們在審視前述司馬炎重視禮教的施政特色時,從中也可以看出其努力克服東漢末年至魏朝的苛政,構築以禮教爲基礎的國家。另外,司馬炎在即位後的次月,即泰始二年正月,分封司馬氏一族二十七人爲郡王。魏朝除了魏明帝時期稍有緩和之外,根據曹丕的遺命,王族宗室之人一概不得就任官職,並始終處在國家的監視之下。

歷史上的司馬炎真的一統三國了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曹丕與因七步詩而聞名的曹植兄弟之間的“相煎”便是這種宗室關係的一個明證。這種宗室抑止政策,從某一方面上看也是東漢末年以來同族之間難以互信的混亂時代的產物。然而,西晉時期卻與此相反,允許宗室出仕甚至就任高官,且宗室所受到的優待不只如此。這種政策的推行,某種程度上具有強幹弱枝的性質,而考慮到前面所說的魏朝情況,我們確實可以看出司馬炎希望糾正魏朝的過酷政局。

將政治建立在宗室之間團結友愛的基礎上。泰始元年,司馬炎解除了漢魏時期宗室任官的禁令,對官員的任用顯示出極爲寬大的態度,例如任命曹植之子曹志爲太守,任用諸葛亮的子孫爲官等。這方面也跟他的政治姿態有關。天下統一兩年之後,282年,司馬炎命令齊王攸前往自己的封國齊國。其背景是兄弟之間的不和,這與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這兩個同母兄弟一樣。

歷史上的司馬炎真的一統三國了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另外,司馬炎的嫡子司馬衷(後來的惠帝)是個政治低能兒,是後來引發八王之亂、導致中國大崩潰的一個關鍵人物。當時許多朝臣早就對此憂心忡忡,因此在司馬炎的繼承人選上,司馬攸乃人心所向,被寄予了厚望。於是幾年後就有了司馬炎強令司馬攸到其封國赴任,當時有許多朝臣諫言反對,然而司馬炎禁止這種進諫,但凡提出諫言的朝臣都遭到降職等處罰,因此皇帝的一意孤行未被阻止。

司馬攸自己對這個命令感到憂憤交加,終於生病。儘管司馬攸身體有恙卻仍被勒令啓程,兩天後在途中吐血身亡。震撼朝廷的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自此以後不再有朝臣向皇帝秉言直諫,西晉王朝原來開明的輿論環境不可避免地變得閉塞了。後來,司馬炎晚年的朝政被楊皇后的族人楊駿所掌控,司馬炎死後楊駿出任輔政大臣,宛如東漢末年外戚專權的情形再現。

歷史上的司馬炎真的一統三國了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從公元280年結束三國時代再度統一到晉武帝司馬炎290年駕崩,從此中國就像從時代的斜坡上滑落一樣,進入即便是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的大混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