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鞅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趙鞅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鞅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春秋末年,晉國公室衰微,大權旁落六卿,即“六卿專權”。趙鞅以卿主政晉國,挾強大武裝,率諸侯之兵,戌周十載,又鑄“刑鼎”,頒佈晉國法典……這一切兆示着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趙鞅(?—前475年),又名志父,諡號簡,時人尊稱其趙孟,史書裏多稱之趙簡子、趙簡主。實際上他並不姓趙,而是姓嬴。原來遠古時期,姓氏一分爲二,既有姓,又有氏。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直到秦漢時,姓氏才合二爲一。

趙鞅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趙鞅就屬於嬴姓趙氏。嬴姓,源於顓頊高陽氏之孫皋陶,字庭堅(八愷之一),生於山西洪洞(一說曲阜),被舜賜以嬴姓。至皋陶的十世孫造父時,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得知,嬴姓趙氏始於西周造父。

那爲何沒有嬴鞅一說?因爲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是用來別貴賤的,而國君最爲尊貴,不需要用“氏”辨別。據顧炎武在《原姓》載:“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次則公子,公子無氏,不稱氏稱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無氏,不稱氏稱名……”如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姓”是貴族身份的象徵,只有武士階層纔有“姓”。明治維新後,日本平民階層纔有“姓”。但日本的“皇室”卻至今沒有“姓”,因爲其社會地位早已尊貴至極,毋須通過“姓”來反映。

好吧,我們再來看看趙鞅是一個怎樣的人?

趙鞅出生在顯赫的趙氏家族,其祖父就是趙氏孤兒--趙武。趙武曾掌控晉國朝政長達二十多年,其子景叔儘管沒有執政,但卻是上將軍,在晉國政壇仍舉足輕重。公元前525年,趙景叔去世,趙鞅繼承其父上卿職位。

率諸侯之兵,會盟戌周

自晉文公起,晉國一直稱霸諸侯,中間雖有挫折,但霸業仍持續百年之久。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王子朝發動叛亂。當時執掌晉國大權的是韓起,爲平定周王室內亂,他隨機豎起“尊王”大旗,派荀躒前往勤王,結果卻大失所望,於是又派趙鞅前往協助。公元前517年夏,趙鞅與宋、魯、衛、鄭、曹、邾、滕、薛、小邾十國代表於晉國黃父(山西沁水翼城)會盟。趙鞅主持此次會盟大會,他在會上先是痛斥王子朝發動的叛亂,再提議各國應立即調集軍隊,提供糧草勤王,次年一定要將周王迎接回都城。參加會盟的各國都表示願意聽從調遣。次年,王子朝叛軍不敵強大的盟軍,撤出王畿。據《史記?趙世家》載:“晉頃公之九年,簡子將合諸侯戌於周。其明年,入周敬王於周,闢弟子朝之故也。”這是趙鞅首次亮相盟會舞臺,所表現出的果斷與強硬,顯示其已成長爲一位有風範的大政治家。晉國能成功主導此次盟會,也反映出當時晉國的霸業仍存在。

不過,到了公元前482年的吳、晉在黃池(河南封丘南)的會盟卻不一樣了。當時的趙鞅早已步入暮年,而且吳國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國了。吳國原爲晉國扶植的一個小國,目的是防禦南方強大的楚國。但隨着吳國實力的與日俱增,先是於公元前506年攻入楚國,公元前494年平定鄰國越國,又北上與齊、魯兩國相繼交手。此次盟會上,吳國鐵定要與晉國爭奪霸主之位。根據盟會制度規定:誰先歃血誰就是今後霸主。吳王夫差一到黃池,就要先歃血,立即遭到趙鞅的堅決反對,甚至下令軍隊隨時做好戰鬥準備。不過到了最後,晉國還是讓吳國來主盟。可見,此時晉國的實力難以維持霸業,但趙鞅在盟會上顯示出了臨危不亂的大政治家氣勢。

頒佈成文法,廢分封制

晉頃公九年(公元前517年),趙鞅已是晉國執政。據《史記》記載:“(當時)趙簡子在位。”

就在其執政不久,晉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就下令讓晉國民衆捐錢出力,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曰:“鑄刑鼎,著範宣子所爲刑書焉。”史稱“公佈成文法”。頒佈成文法典,這在春秋時期以奴隸主貴族爲主的社會裏,無異於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要知道,當時的政治是“刑不可知,威不可測”,而成文法典則徹底否定這種狀況。因此,遭到舊的奴隸主貴族的強烈發對。後來,在趙鞅“刑鼎”、子產“刑書”、鄧析“竹刑”的基礎上,李悝編著成《法經》,法家學說逐漸成爲新興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強大理論武器。趙鞅儘管不算法家學說的代表,但他卻是首個頒佈成文法典的晉國執政,在推行“以法治國”方面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從此,晉頃公一病不起,於十四年夏六月卒,秋八月下葬。翌年“子定公午立”,即晉定公元年。

實際上,自晉獻公起,晉國就開始有意識地取消親近公族的一些特權。當時的晉獻公就察覺到自己的堂兄弟們,尤其是曲沃桓叔、武公的子孫,嚴重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就提拔士蔿,準備剪除公族。

春秋時期的公族,是指各諸侯國國君以外的同姓近親--國君的兒子中,除太子,都稱公子,公子及其後人均爲公族。晉獻公是晉國“公室”的代表,而曲沃桓叔、武公的其他後人都是“公族”。

士蔿接受任務後,採取離間、分化策略,成功地使羣公子將富子排擠了出去。之後,士蔿又鼓動羣公子盡殺遊氏之族。自此,晉國公族勢力對公室已構不成威脅。爲了斬草除根,士蔿修築聚邑(山西省絳縣東南十里之車廂城),將羣公子遷進去,其實是拘捕,士蔿在築城的時候,就將聚邑當成牢獄來修建的。公元前669年冬,晉獻公出兵包圍聚邑,一舉殲滅羣公子。晉國自此無公族,西周以來一直奉行的分封制與血統貴族把持政權的格局被徹底打破,爲晉國的軍事、經濟與政治改革掃清道路,趙鞅“鑄刑鼎”正是基於這樣的局面。

趙鞅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第2張

其實,對於晉獻公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晉國的未來卻未必。他滅公族原是想保護公室不受威脅,誰知最後公室卻徹底被架空了。

立趙氏宗邑,營建晉陽

在趙鞅之前,趙氏宗邑發生國數次遷移。如趙夙爲趙氏宗主時,封於耿,此時趙氏宗邑在耿這個地方。趙武復興趙氏後,宗邑在溫地。到趙鞅時期,他將趙氏宗邑立在晉陽(山西太原南古城營)。

原來,當年晉頃公因爲趙鞅入周平王室之亂勤王有功,又爲了防羊舌氏楊食我之子孫勾結秦國侵犯,就賜封趙鞅於靠近秦國邊境的趙邑,允許他在蒲阪築城。晉陽城於頃公十三年秋八月開工,周天子令晉國主持建築汝水城。據《左傳譯文·昭公二十九年》載:“晉頃公十三年“冬,晉國的趙鞅、荀寅領兵在汝水邊(今河南郾城)築城。”

晉陽,位於今晉中盆地北端,西臨汾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趙鞅將這裏確立爲趙氏新的宗邑後,前後派謀臣董安於、尹鐸前往治理。

董安於經營晉陽的最大貢獻就是在這裏儲備了充足的武器兵械。據《戰國策》載:“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室之垣,皆以荻蒿苫楚牆之,其高至丈餘。公宮之室,皆以鍊銅爲柱質。”據《晉陽古城勘察記》載,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市南的古城營村,發現了春秋晚期董安於所築的晉陽古城遺址。當時所存的晉陽城南城牆殘長626米,寬30米;西城牆殘長2700米,其中有900米高出地面約7米。從連接現存於地上和地下的城垣遺蹟來看,此城的南北長度估計可達4500米左右。經過二千五百年的風風雨雨,仍能保存如此“完整”,可見當年的晉陽城絕對是大邑。

之後,趙鞅又派尹鐸代替董安於經營晉陽。尹鐸臨行前請示趙鞅:是要將晉陽當做提供賦稅的城,還是當做保護的屏障?趙鞅十分肯定地回答:“要建成保護的屏障。”尹鐸隨即裁減各戶的稅額。趙鞅還對兒子們說:“晉國如果有了禍難,你不要認爲尹鐸年輕,不要嫌晉陽路遠,一定要到那裏避難。”

可見,趙鞅營建晉陽城,充分體現了他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和具有遠見的卓識。在之後的六卿鬥爭裏,晉陽城真的起到了保障趙氏一族的巨大作用。

六卿大兼併,八年戰爭

晉陽城建成之日,晉室公族與六大卿族之間矛盾徹底爆發,六大卿族間大兼併戰也自此開始。

公元前497年,趙鞅原本打算將安置於邯鄲的五百戶家奴遷到晉陽,邯鄲大夫趙午從中阻撓,趙鞅怒斬趙午。趙午的兒子趙稷、涉賓在邯鄲發動叛亂。趙午的舅舅荀寅(中行氏),聯合自己的姻親士吉射(範氏),想借機打壓趙氏。

一開始,趙鞅就被逼退至晉陽。但隨着局勢的發展,趙氏與範氏、中行氏的“窩裏鬥”無疑於開啓了六卿大爭鬥的大門。晉國很快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是趙氏、韓氏、魏氏、智氏、晉公室組成的陣營,另一方是範氏、中行氏、邯鄲趙氏與各諸侯國的支持者組成的陣營。

自此雙方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戰爭。戰爭開始時,範氏和中行氏略佔優勢。

趙鞅爲保衛趙氏宗廟、團結宗族一致對外,對族人和家臣施壓,讓他們聽從自己的指揮。首先對付那些早已被驅逐的敵對宗族,防止他們返回晉國;其次讓族人和家臣以己身或兒子作爲人質;再次,讓族人和家臣發誓不能培育私家勢力,一旦發現必嚴懲。沒多久,趙氏宗族空前團結。

公元前493年,雙方在鐵丘(河南濮陽西)決戰。戰鬥前,趙鞅爲激勵將士鬥志,向參戰將士承諾:如果戰勝,犒賞上大夫一縣,下大夫一郡,士十萬畝田地,庶人、工、商可做官,奴隸可得到自由。這一招果然湊效,戰鬥開始後,“趙家軍”個個奮不顧身往前衝殺,大敗敵軍,史稱“鐵丘之戰”。

此戰後,範氏和中行氏再也無力與趙氏對抗了。

公元前490年,趙鞅率軍攻佔柏人(河北隆堯西),士吉射、荀寅亡命齊國,晉國開始了趙、韓、魏、智四卿專政時期。

趙鞅成爲晉國的實際控制者,趙氏也得到了大片“領土”。

趙鞅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第3張

隨後,智氏的智伯不聽趙鞅“勸阻”,瘋狂掠奪各卿領土,但是年邁的趙鞅沒有精力“討伐”智氏,於是他開始考慮挑選有能力“接班人”,讓他帶領趙氏征討智氏。

趙鞅爲了考驗幾個兒子的能力,讓他們到常山(今河北曲陽西北)尋找寶符,並承諾誰最先找到必重賞。

很快,回來的除了趙毋恤之外,其他兒子都說沒找到。而趙毋恤對趙鞅說:從常山居高臨下可以看見代國,因此寶符就是代國。趙毋恤成了趙氏領導者,即趙襄子。他興兵滅代,反滅智伯,爲“三家分晉”奠定基礎。

對於如何評價趙鞅,可以這麼說,他爲趙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