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百慕大三角地理環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爲何出現這些東西

百慕大三角地理環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爲何出現這些東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百慕大三角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羣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羣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裏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捲,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百慕大三角地理環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爲何出現這些東西

而且,百慕大三角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複雜。百慕大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臺,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羣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衆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羣島、大安的列斯羣島和小安的列斯羣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複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羣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百慕大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爲130~150公里。如此“浩浩蕩蕩的大軍”也從百慕大三角海區通過。百慕大三角海區洋流複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衝得無影無蹤。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佈滿了以馬尾藻爲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關於百慕大三角的具體位置,不同作家有不同說法,且百慕大三角的面積也隨不同的作品而變化。

研究探索

物種考察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來自14個國家的28位海洋學專家於2006年4月份在百慕大三角海域進行了爲期20天的考察,將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處的浮游生物“一網打盡”。在捕獲的數千種生物中,科學家已經對500種進行了分門別類,並對其中220多種的基因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至少有20種浮游生物是第一次發現。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了120餘種魚類,其中有幾種也是百慕大的“特產”。

百慕大三角地理環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爲何出現這些東西 第2張

這次考察是全球性的“海洋生命大普查”項目的一部分。負責考察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地理研究所的彼得·維貝博士表示:“我們正在繪製海洋浮游生物的分佈圖,就像天文學家繪製太空星圖一樣。”世界目前有7000種已知的浮游生物,到2010年數目可能翻番。科學家希望能將所有的浮游生物登記在冊,揭示它們在地球氣候和海洋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

根據粗略估計,每1萬磅浮游植物能養活1000磅小浮游動物,後者又能爲100磅大浮游動物提供食物,而它們又能餵飽10磅小魚。最後這10磅小魚將成爲1磅大魚的盤中餐。浮游生物不僅是海洋魚類最根本的食物來源,而且對淨化大氣功不可沒。海洋能吸收空氣中的碳元素,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浮游生物的活動。

異常地磁帶

百慕大三角的奇怪之處,在於海洋和大氣層。此處的海洋和大氣層發出的波段與其他海洋區域不同。因此,很多船隻和飛機在此消失。衛星記錄的數據顯示,在南大西洋存在地磁異常帶,這裏只存在地球內部輻射。這條輻射帶被命名爲範艾倫帶。

地球輻射帶有兩個外部輻射和內部輻射。他們到達地磁層積累高能粒子,從而防止他們侵入地球,內層帶主要有質子組成,而外層帶充滿了電子。內外層帶的形狀都像甜甜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 範在分析來自衛星“探險者一號”的數據後發現了內層帶。因此百慕大三角輻射帶被命名爲範艾倫帶。

百慕大三角地理環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爲何出現這些東西 第3張

這也證明了前蘇聯物理學家謝爾蓋 維拉諾夫和亞歷山大的研究。科學家表示,正是因爲百慕大三角存在一條地磁帶才產生了這種罕見的地理情況,他們是通過俄羅斯的三號飛船進行數據採集的。數據顯示,當出現長時間的太陽活動時,例如耀斑、太陽黑子,地球有時候會發生變化出現第三個波帶。太陽狀態穩定的時候,這層波帶會自然消失。2012年,美國航天局發射兩顆測量衛星。通過他們的測量,得到的數據顯示,該地區的粒子可以瞬間從0加速到接近光速,除此之外還發出超低速電磁波。

意大利人用一些無人認領的人造衛星來採集數據,他們發射了名叫BeppoSAX的衛星。該衛星自1996年到2003年工作。當衛星通過百慕大三角上方時,明顯感受到輻射增強,飛離百慕大時輻射逐漸消失。

海底金字塔

1967年,一位美國飛行員羅伯爾·布盧斯和助手迪米特來·勒皮科夫駕機在百慕大海區的巴哈巴羣島一帶低空飛行。突然他們發現比米尼島水面下有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物體。第二年8月,考察組來到比米尼島水域展開水下考古工作,發現,在比米尼島水下,巨大的石頭建築羣靜臥洋底,它們結構嚴密,規模宏大,形狀變化多端。長達1600米的大石牆,由長4.5米,寬6米,高3米的大石塊砌底,每塊大石至少重25噸。石砌的街道,還用長方形或多邊形的石頭排列出各種圖案花樣。一座高42米,每邊長54米的平頂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還發現有碼頭、港口設備遺蹟和大理石的雕像。

1978年,國際潛水中心主任羅歇韋率領一部分隊員來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風暴,海面瞬時間迷霧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無法控制,他們只好捨身潛入海里。當潛入100米深處時,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它有兩個大洞,海水以極快的速度從洞中穿過,激起海面怒濤狂卷,水霧飛騰,工夫不大,當這一現象消失,海面又恢復了平靜。經細心測定,他們發現,坐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邊長300米,建築年代約比埃及金塔早7000年。由於海水太深,環境複雜,水下勘察的科學家無法斷定,該金字塔與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築羣是否系同時代的產物。

百慕大三角地理環境如何 百慕大三角爲何出現這些東西 第4張

在發現這座巨型水下金字塔的前兩年,科學家們就在其東面發現有一座金字塔深藏在百慕大海區的底部,它的塔頂離水面達700米。對大西洋中百慕大海底文明遺址的最新發現是在1989年,兩名挪威潛水員在“魔三角”的一個水底平原上見到一座古城。他們二人用水底攝影機拍下了有關鏡頭,從中可以看到許多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座座圓房頂的建築物排列道路兩旁,此外還有競技場及長方形的建築物。它們都保存完好。這兩位挪威人自信發現了柏拉圖所提到的“亞特蘭蒂斯古陸”。

2012年,美、法兩國的科學家聯合其他國家正在對百慕大三角區的海牀進行調查,聲明發現了一個人類從未發現的金字塔。金字塔周圍長300米,高200米,海牀上露出的部分,從底部到頂尖的高度是100米。初步推斷這個結構是由玻璃或者類似玻璃的材質組成,因爲它全部都是光滑,部分屬於半透明的形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