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康熙駕崩之謎:是天命使然還是被人謀害

康熙駕崩之謎:是天命使然還是被人謀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公元1722年的冬天格外冷。十一月十三日晚,凜冽的寒風搖晃着暢春園裏的宮燈,燭影搖紅,悲聲慼慼,69歲的清聖祖康熙帝駕崩了。

康熙在位61年,他的駕崩不啻于晴天霹靂,但與此同樣令人震撼的是:遺詔中的皇位繼承人既不是素有"賢王"之稱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在康熙晚年格外得寵的皇十四子胤禵,而是向來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四阿哥胤禛。

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他的即位之突然,再加上此後康熙諸子在政治上的興衰,以及年羹堯、隆科多這兩位助雍正登基的有功之臣陸續遭到誅殺和幽禁,這種種現象累積,以致讓當時很多人不得不質疑康熙的死因,甚至到了今天,依然有歷史學家爲此爭論不休。

康熙駕崩之謎:是天命使然還是被人謀害

網絡配圖

2

關於康熙的死因,總體來說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爲康熙之死是"天災",是壽終正寢、自然死亡;另一種觀點則傾向於認爲康熙是被雍正謀害致死,是爲"人禍"。

在《大義覺迷錄》中,康熙的病逝過程被敘述得極爲簡單: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赴南苑打獵,後因"聖躬不豫,靜攝於暢春園。"

在史料《永憲錄》中,也記載了康熙在十一月初七從南苑回到暢春園,次日有病,他還傳旨說:"偶感風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啓奏。"

3

儘管當時康熙帝已是69歲高齡,但因"偶感風寒"就驟然喪命,未免令人生疑--以宮廷御醫的醫術加上皇家的藥補水平,怎麼可能連小小的"風寒"都無法醫治?這是否意味着康熙帝之死還藏着什麼祕密?

康熙一生極爲跌宕,殺鰲拜、平三番、平準噶爾……爲"康乾盛世"奠定了根基,他雖然有平天定地之能,卻無法化解"九子奪嫡"的尷尬。

尤其到了康熙晚年,諸皇子覬覦皇位,爭相拉攏朝官、結黨營私,勾心鬥角、水火不容之勢愈演愈烈。經歷了兩次廢立太子,康熙爲儲君人選傷透腦筋,臨死之前都沒有透露絲毫。

康熙駕崩之謎:是天命使然還是被人謀害 第2張

網絡配圖

4

死於這種背景之下,又有未定的疑點,人們首先會想到康熙的死可能與奪嫡之禍有關,而雍正--這位最後的贏家,自然首當其衝。

從抱恙到駕崩的六天之間,康熙並未完全不理政事,初九那天,他還讓四阿哥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壇舉行冬至祭天大禮,這大概是因爲胤禛有過類似的經驗。

此後,胤禛多次派太監和侍衛到暢春園請安,尤其是康熙病逝的當天,胤禛幾次進出暢春園,這期間沒有任何其他皇子、后妃或大臣在場,康熙給胤禛交代了什麼,胤禛又進宮做了什麼,沒有人知道。所以,這也成了後人揣測康熙之死可能與胤禛有關的重要依據。

5

據說,康熙最初打算傳位給十四皇子胤禵。康熙五十七年秋,他封胤禵爲撫遠大將軍並委派軍務,明顯地表現出了對胤禵的讚賞。倘若胤禵就此立下軍功,無疑能爲繼承皇位增加籌碼。

但是,誰也沒料到康熙病逝地如此突然,雍正即位時胤禵尚在邊疆,他一回京奔喪就被架空了兵權,此後更是被雍正常年幽禁,再無起事的可能。

胤禛與胤禵是一母同胞,有人把雍正的狠心歸因於他的虛心,民間向來有"聖祖皇帝原傳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將十字改爲於字"的說法,也有人說,康熙病中"降旨召胤禵來京,其旨爲隆科多所隱,胤禵不到,隆科多傳旨,遂立當今。"

6

而曾靜說得更是直白:"聖祖皇帝在暢春園病重,皇上就進一碗人蔘湯,不知如何,聖祖皇帝就崩了駕,皇上就登了位"。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這一說法,就出自於此。

儘管目前並無確鑿證據,但很多史學家還是通過多年文獻分析與考證,尋找着蛛絲馬跡,試圖破解康熙駕崩之謎。

清史研究專家許曾重先生在《清史論叢》中,把康熙之死和雍正繼位總結爲"一場以武力爲後盾,精心策劃,巧妙安排的宮廷政變",康熙之死是因爲"隆科多在藥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藥"。

康熙駕崩之謎:是天命使然還是被人謀害 第3張

網絡配圖

7

另外,清史專家孟森先生也認爲雍正之所以能打敗衆多兄弟、順利爭得皇位,正是因爲他 "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用陰謀害死了康熙,幾年後隆、年兩人的遭遇是因爲雍正急於滅口。

甚至連當時身臨現場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都說道:"(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種種跡象表明,康熙之死可能不像正史記載得那樣簡單,"偶感風寒"四個字可能是康熙的死因,更可能是爲雍正遮羞的帷幕。

不論真相如何,康熙晚年因爲子嗣奪嫡受到的打擊毋庸置疑,只嘆在權力誘惑下,父子倫理與君臣綱常竟然都成了擺設,令人唏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