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探究:歷史上流傳千年的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探究:歷史上流傳千年的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說楚人卞和在楚山得一美玉,獻於楚王,名爲和氏璧。秦滅六國得天下,得和氏璧並以它爲主體,造了一枚傳國玉璽。這枚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代表着皇位的正統。然而,流傳了千年的傳國玉璽卻最終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不知去向。

探究:歷史上流傳千年的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網絡配圖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雲:“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纔可稱璽,奉爲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爲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爲“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秦始皇死後,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爲符應,奉若奇珍,尊爲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後,卻神祕地失蹤了。幾千年來,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着神祕的色彩。

戰國時,趙惠文王從太監纓賢處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後,打算強取,後來藺相如據理力爭,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爲璽,即爲傳國璽。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過洞庭湖口,這時風浪驟起,龍舟將傾,於是始皇將璽拋入湖中,祈神鎮浪,傳國璽就此第一次失蹤。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從此,傳國玉璽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苦。

探究:歷史上流傳千年的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第2張

網絡配圖

西漢末年(公元8年),王莽專權,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后代爲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一角,後來用黃金鑲補。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殺,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鬆。又由李鬆派人送給更始帝劉雲。劉云爲赤眉軍所擄後,傳國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爲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爲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璽,返宮後傳國璽查無下落。

東漢末年,袁紹、袁術率領天下豪強討伐董卓,董卓棄城逃往長安。孫堅率兵駐紮洛陽城南宮殿中,突然發現宮中一口井內閃着五彩光,孫堅命手下下井探望,撈上一女屍,脖戴一錦囊,打開一看,裏面有一玉璽,正是秦始皇的傳國璽。孫堅將璽祕藏於妻吳氏處,沒想到他的手下告密於袁紹。袁紹下令扣押了孫堅的妻子,孫堅被逼無奈,只好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敗在了曹操的手下,傳國玉璽又回到了漢獻帝手裏。

曹魏代漢,傳國璽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此後,北方陷於五胡十六國分裂動盪的局面,傳國璽幾經輾轉。晉元帝東渡,玉璽先後失落,數帝皆無玉璽,北人稱之爲“白板天子”。《南齊書·輿服志》:“乘輿傳國璽,秦璽也。晉中原亂沒胡,江左初無之,北方人呼晉家爲白板天子。”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爲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探究:歷史上流傳千年的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第3張

網絡配圖

楊堅建立隋朝後,公元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入了隋宮。公元 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唐朝。唐末,天下大亂,羣雄四起。朱溫篡唐後,傳國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經歷了1500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淹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這枚傳國玉璽究竟是什麼所造,我們目前已經難以考證了,它的具體造型是什麼我們也已經無法得知,我們只能期盼着它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