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岳飛爲何必須死?宋高宗爲何一定要殺害他?

岳飛爲何必須死?宋高宗爲何一定要殺害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代精忠報國的英雄、善於謀略治軍嚴明的南宋將帥岳飛,在其戎馬生涯中,親自參與指揮了126次戰役,沒有一次失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長期以來,岳飛之所以受到國人的敬仰,是因爲他一方面壯懷激烈,精忠報國,另一方面壯志未酬,卻屈死在風波亭上。

提到岳飛之死,人們沒有不歸罪於秦檜的。但是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呢?爲什麼岳飛會身死功滅?

岳飛爲何必須死?宋高宗爲何一定要殺害他?

網絡配圖

今天人們已經知道,宋高宗纔是殺害岳飛的真正凶手。秦檜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對此也有所描寫:審問岳飛的大理寺的官員何鑄,向秦檜辯白,說岳飛實在無辜,爲什麼一定要殺。秦檜講:“此上意耳。”

那麼,爲什麼宋高宗一定要殺害岳飛呢?

 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是罪魁禍首

歷史上的岳飛既是一個好學習、不擾民、得軍心的人,也是一個不好色、不愛錢、不貪財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給他,被岳飛退回;年輕時岳飛喜歡喝酒,皇上勸了他一次,他從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給他蓋房子,他不要,並且說:“敵未滅,何以家爲?”這樣一個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產、不怕死的人,圖的是什麼呢?難道圖我的江山?這讓宋高宗趙構心裏犯嘀咕。在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下,只容得住貪財好色糊塗蟲似的將領,可決不許任何將領有知識有志趣得民心得軍心。

像岳飛這樣的人,無論是宋代哪一個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處南宋草創之際,顧慮危疑,對岳飛更是不能相容的。因爲岳飛的爲人行事有許多優點,而這些優點都爲宋高宗不願武臣具有的,於是他的優點便成爲他的死因。縱無秦檜,岳飛仍將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樣,也是被宋代傳統的政策犧牲掉的。我們與其痛罵秦檜,還不如詛咒宋代的傳統政策,並譴責宋高宗的自壞長城。

岳飛爲何必須死?宋高宗爲何一定要殺害他? 第2張

網絡配圖

 淮西事變是岳飛被害的重大伏筆

朝廷採用宰相張浚的意見,讓文官呂祉接管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部隊。他的部將後來在要求歸岳飛節制而不得的情況下,發生譁變,殺了呂祉,率領全軍五萬多人集體叛變,投降了僞齊。淮西事變,不但攪亂了北伐大計,而且改變了敵我態勢和力量對比,北伐收復中原在趙構看來是不行了,急令岳飛轉入防禦,保住長江防線。

淮西事變,使趙構認識到這些軍隊和他們的首腦是不可靠的,名義上是國家的軍隊,但實質上,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是私家軍隊。要不,老百姓爲什麼叫他們作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劉家軍?沒有一支皇家軍?四大主力軍全是這些首領們自己拉扯出來拼殺出來的部隊,這些兵將只認多少年來帶領他們出生入死的首領,而不怎麼認朝廷的。如果再來一次“淮西事變”,甚至回過頭來打朝廷,該如何是好呀?當務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頓軍制,把這些軍隊變成真正的皇家軍隊!但要整軍,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談。趙構不是個無能的皇帝,他馬上開始行動了。

第一步是和談。第二步是剝奪韓世忠、岳飛和張俊三將(劉光世早已交過軍權了)的帶兵權,讓他們離開自己的部隊。第三步是把管兵、調兵兩權分開,由兩個部門管轄。淮西事變,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戰派張浚離開了政壇、議和派秦檜當上了宰相,使岳飛由信任到受猜忌,並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難怪岳飛死後有悼詩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義不全屍。”

“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不合時宜

岳飛爲何必須死?宋高宗爲何一定要殺害他? 第3張

網絡配圖

據說有一次岳飛爲感謝皇上對他的重用,向皇帝表忠心表過了頭,他說皇帝您放心吧,我一定要攻克黃龍府,迎二聖回朝。並把此作爲北伐的口號。黃龍是金軍老窩,搗了也罷。

迎回朝的二聖是誰呢?一個是皇帝老爸徽宗,一個是皇帝哥哥欽宗,大家想想,如果他的父親跟他的哥哥回來,那他的位子還能坐得穩嗎?後來秦檜還跑到皇帝那去打小報告,聲情並茂地說了一番,還畫了三個太陽,意思是提醒皇上,這國無二主,天無二日啁。高宗口上不說,心裏肯定不悅。口號這東西似乎頗爲國人所鍾愛,它簡潔明瞭,便於凝聚人心,同心協力。如早些年的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如近些年的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等等,無不簡潔有力,頗具奇效。可口號這東西也不能亂提,弄不好就會渙散人心,模糊目標,甚至會丟掉身家性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