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史對陳宜中的評價:他遭到萬人唾棄了嗎?

歷史對陳宜中的評價:他遭到萬人唾棄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宜中是南宋末年的最後一位丞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陳宜中也是溫州歷史上的第一位丞相。作爲南宋末年叱吒風雲的人物,陳宜中所留下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陳宜中的生平事蹟到底有哪些呢?

歷史對陳宜中的評價:他遭到萬人唾棄了嗎?

網絡配圖

陳宜中出身貧寒,但是有位商人看中了他,認定他必定會成大器。於是便將女兒嫁給了陳宜中,並且出資送陳宜中去太學院讀書。陳宜中出衆的才華讓他大放異彩,被許多同道中人所認可。陳宜中不僅才華出衆,爲人也正直,敢做敢說。

陳宜中爲人通達識務,在南宋瀕臨滅絕之際,受到了太皇太后的賞識,委以重任。陳宜中爲人剛正不阿,不願意向元俯首稱臣,於是在危在旦夕之際請求遷都。剛開始並沒有得到太后的准許,陳宜中在宮中痛哭相求,這才答應。但是遷都日期剛定,陳宜中的母親去世,陳宜中回溫州服喪,於是遷都之事便由此擱置了。

在當時的南宋,陳宜中一心想的就是抗元,但是卻無力迴天。南宋當時的困境,根本不是他一人便能夠左右的。他致力於南宋朝廷的重建,心懷天下百姓。他肯定會有缺點,但是陳宜中的生平事蹟表現出了他忠貞,踏實,務實的優秀品質。

陳宜中的生平事蹟大多都是圍繞着如何復國抗元進行的。陳宜中在崖山之戰失敗後,覺得復國無望,卻又不願意回國俯首稱臣當亡國奴。在無奈之際,只好舉家全部遷移至泰國,客死異域,成爲溫州華僑先驅。

陳宜中簡介

陳宜中,字與權,是能左右南宋政治局面的不可忽視的人物,但他在歷史上卻鮮爲人知。這與他在歷史上的評價有一定的關係,在流傳下來的陳宜中簡介的文章中,對陳宜中貶多於褒,主要是因爲他與賈似道的關係和他對宋元戰爭的含糊態度,使得人們對他先入爲主產生了不好的印象。

歷史對陳宜中的評價:他遭到萬人唾棄了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陳宜中作品

陳宜中,少時家庭貧苦,當地有一位富商認爲他未來能有大作爲,於是把女兒許配給了陳宜中。陳宜中在太學時因爲寫的一手的好文章,所以他在作爲太學生時得到了許多有識之士的讚賞。在那期間,他與其他太學生聯名狀告佞臣丁大全,儘管後來因爲此事被髮配到地方,但從此事足可以看出陳宜中是一位不畏強權,有正義感的青年。

丁大全被逐後,“六君子”被允許參加廷試,陳宜中獲榜眼,從此踏上仕途,依附與賈似道。從此以後,官途一帆風順,但同時,朝廷的狀況卻江河日下。皇帝荒淫無度,不理政事,將國家大事全部丟給賈似道處理,而權力大於皇帝的賈似道卻並沒有對國家上心,只顧自己玩樂,消極抗戰。由於賈似道的對元的一味求和,最終,襄樊被元軍攻破,南宋處於瀕臨崩潰的邊緣。後來,由於敗局已定,賈似道逃亡,陳宜中被任命爲右丞相解決國家危機,陳宜中在國家滅亡之際逃離,一生未歸,死於泰國。以上便是陳宜中簡介。

陳宜中的故事

陳宜中是南宋末年的宰相,一生波折不斷,爲官之路也是十分地坎坷,在那個朝代更迭的不平凡的年代留下了許多不平凡的人生故事。那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歷史流傳的陳宜中的故事有哪些呢?

陳宜中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後有一個人給他算命,說他將來必定大富大貴。於是一個商人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還送他到太學院去讀書。他的文章寫得很好,受到許多人的讚賞,並且他還十分關心時政。當時,丞相丁大全橫行霸道。陳宜中對此十分不滿,聯合其他五人向朝廷上書,因此惹惱了丁大全,便將他們的太學生資格取消還發配到了地方。他們的行爲被文人所讚賞,稱他們爲“六君子”。

後來,六君子得到平反,陳宜中參加科舉,一舉拿下榜眼之位,後平步青雲,直達副宰相之職。後來,南宋朝局岌岌可危,陳宜中臨危受命,開始掌管南宋的局勢。他回到朝廷之後,想要抗元救宋,但無論是動員抗戰還是主動求和都沒有作用,他苦苦地撐着殘局。後來,元軍攻打到臨安,他建議遷都,但在關鍵時刻他的母親去世。元軍打進臨安城,南宋滅亡了。之後,益王趙昰在福州稱帝,陳宜中被請來輔佐,但奈何大勢已去,沒過多久就失敗了。

陳宜中的故事到這裏並沒有結束,歷史流傳的陳宜中的故事還包括了他最後客死異鄉。據說,當時在崖山失敗後,他不願意做亡國奴,但又覺得復國無望,於是便帶着家人前往海外,最終客死他鄉。

陳宜中的評價

歷史對陳宜中的評價:他遭到萬人唾棄了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歷史上,對陳宜中的評價褒貶不一,一部分人認爲,陳宜中在宋元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懦弱丟了中國人的面子,是中國人的恥辱。但卻又有那麼一羣人認爲儘管陳宜中表現出來的退縮不那麼光彩,但是這正是陳宜中以退爲進的策略。

陳宜中作品

如果戰爭真的能解決一切問題,那歷史上怎麼還有那麼多的和親產生,不是隻有暴力纔是處理事情的唯一辦法,在許多情況下,人們不得不向現實妥協。陳宜中就是一個赤裸裸的現實主義者,議和,妥協,在當時那個時期也許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陳宜中才學過人,在爲官時期有許多功績,爲朝廷,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這是不能抹掉的事實。但同時,他在對元的態度上使他招來許多不滿,甚至是謾罵。當時,太皇太后讓陳宜中去與元軍交涉,但結果並不盡人意。此時,元兵打到了城下,陳宜中對元的態度是絕不能“稱臣”,但是打又打不過元兵,只能選擇逃脫,這是惟一的辦法,也是正確的抉擇。但是在此事之後,人們對陳宜中的評價便完全變了,陳宜中也由此事之後成了反面人物。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像陳宜中這樣的人物是要遭人唾棄的,只有文天祥那樣的爲國家鞠躬盡瘁的才能得到百姓的敬仰,成爲人們心中的英雄。世人對陳宜中的評價或許有所誤解,陳宜中固然能力有所欠缺,但他在後來一直爲南宋王朝的復興而努力,直至老死他鄉,這樣的功績也是應該被人們所敬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