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宋朝女人受約束,只因男人太慫

宋朝女人受約束,只因男人太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個王朝,它們起起伏伏,存活時間長短不一,有的被後世人所銘記,有的迅速湮沒在滾滾塵埃之中。

這些朝代大多都有各自的特點,而作爲近現代文人最爲之嚮往的朝代,宋朝也可以說是獨具特色。宋朝最大的特點便是成體系地擴展了儒家學說含義,將聖人之言從士族階層發展到平民百姓中,成爲所有人的行事準則。

“朱程理學”爲代表的思想興起束縛了女人的身心、束縛了國人的靈魂,而這一切正是源於宋朝男人的“怯懦”!

宋朝女人受約束,只因男人太慫

趙匡胤爲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委屈的武將

衆所周知政權都是打下來的,沒有幾個能夠通過口水談出來。無論哪朝哪代,開國兵將的戰鬥力和待遇都是最高的,然而可愛的宋朝卻上演了一則反例,通過行動告訴世人如何自廢武功。

安史之亂的生靈塗炭、動盪不安的藩鎮割據、亂成一團的五代十國,讓天下迫切需要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憑藉後周的強勁國力,趙匡胤終於結束了紛爭的局面。此時的有識之士發現一旦武將掌權極容易引發戰爭,甚至連皇帝都成爲高危職業。

厭倦流離失所的百姓和朝不保夕的羣臣迫切需要對武將進行防範,約束甚至壓榨他們的權力空間。體驗過被部下“造反”的趙匡胤也害怕相同的故事於張匡胤、李匡胤身上重演,於是武將委屈的時代到來了。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宋朝建立不久,一出千古留名的“杯酒釋兵權”從容地剝奪了幾名實力派將領的握兵之權。接着,趙匡胤又從制度上想辦法徹底斷絕武將作亂的可能性。

首先,他取消了自己之前所擔任過的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防止有人照貓畫虎。

其次,他將軍事指揮權和軍事調度權分開,這樣指揮打仗的將領無權調兵,調兵的軍人又無權指揮,通過相互制約防止軍事政變。

趙匡胤還不放心,對於有指揮權的將領頻繁調動,基本上武將到新地方連官兵都沒認全就又被調走了,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如此,固然進一步降低了政變的可能性,卻爲以後軍事鬥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因爲官兵之間互不熟悉根本無法在戰場上順利配合。

宋朝女人受約束,只因男人太慫 第2張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爲了降低武將的吸引力,武官晉升的速度比文官晉升要緩慢地多,社會影響力也被刻意壓制。造成宋代的武官見了文臣,總是自我感覺低人一等。作爲開國元勳、又是國防部長的曹彬每次在道路上迎面看到文臣的車馬,不問官位大小,都會命自家車伕主動避讓。

最爲誇張的便是兩宋交替之時,只是負責起草詔書的中書舍人虞允文,對着手握兵權的大將說道:“努力!打退金軍之後你就是我兒子!”竟然能讓那名將領感激涕零,悍不畏死,帶着手下擊退金軍的進攻。

這一切都因爲,武將一旦搭上文臣的車,就意味着有一個極爲順暢的將來。

二、丟失的尚武精神

趙匡胤自己設計了一盤大旗,顯然只限制武將是遠遠不夠的。開寶三年,趙匡胤宣佈:京都人士及百姓均不得私藏兵器。

要知道唐朝是鼓勵知識分子習武的,比如李白就是一名劍術大家。而趙匡胤禁兵器的命令被後代皇帝視爲“祖訓”,在宋代前後七次頒佈各種禁止民間持有武器的法律,範圍也從首都地區擴展到全國,武器種類從最初的刀劍豐富到老百姓日常用的菜刀!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到了後來,連戲臺上唱戲的道具也在所禁名錄之中,民間頗爲重視的祭祀活動只好用木頭做成兵器形狀,外邊裹上錫紙冒充。

同時,文臣也沒能逃脫,皇帝通過“分權”和“制衡”將文臣勢力分化成幾派,將軍、政、財獨攬於自己手中。

趙匡胤定下的政治格局,讓人醉心於在案牘之前苦讀,探索“黃金屋”、“顏如玉”的真諦,漸漸武將成爲被人鄙視的職業,漸漸讓宋朝出現軍事積弱的局面。

自宋太宗北伐失敗之後,軍事威脅一直如同頭上之烏雲,對環境缺乏安全感的宋朝人不由得開始探尋生命的意義,從超越生死的佛教禪宗中摘取精髓,然後用儒家理論包裝,成爲了宋朝理學的基礎。

三、女性的精神束縛

宋朝女人受約束,只因男人太慫 第3張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圖片來源於網絡

坊間皆說唐代女人開放,而她們的自由奔放與春秋戰國時的女人們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唐朝女人的開放完全是宋朝女人的約束所襯托出來的。

缺乏安全感的文弱宋人只能通過自我暗示來補償精神上所出現的壓力。他們認爲只要恪守本分,用自身強大的意志力遵守行爲準則,從細小處入手鍛造完美人格,災難就不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這種迷信的做法是他們對行爲的理解上產生了“變態”的極端,繼而蔓延到女人身上。正是從宋代起,原本被視爲怪異的裹腳風習被推廣到全國成爲標準,男人們用禮教和裹腳布從精神、外貌上將女人包裹束縛起來。唐代的女人還以寬大爲尚,宋朝就變成以窄小爲美。

更爲誇張的是,宋代男人覺得女性的貞潔已經關係到國家的前途,也就是理學家們所宣稱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梅、蘭、竹、菊這種象徵君子之風的氣節外化之物開始漸漸成爲女性的象徵。當今女性名字中多出現的“梅蘭竹菊”源頭便是在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是唐代男兒胸懷,到了宋朝便成爲“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婉約。這種文風的轉變正是從另一方面闡釋了“弱宋”。無奈的是,那個時代的女人成爲習氣轉變的犧牲品。這一切只源於男人的“懦弱”。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