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長平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長平之戰對秦國有什麼影響?此戰中損失了多少人?

前言

長平之戰是決定趙國生死命運的一戰,本來趙國雖然實力遠不如秦國,但只要延續廉頗加固城防,堅守不戰的策略,其實秦國也佔不到什麼便宜。但是,趙括因爲缺乏臨陣經驗,性格又驕傲自負,一心急於立功,所以冒然命令將士們跟隨自己出戰,最後導致全軍覆沒,經過長平之戰的大敗,趙國的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從此,趙國被秦國滅亡的命運就真的不可避免了。那麼,長平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對秦國和趙國各自有什麼影響?戰爭的損失有多大?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發生的原委

長平之戰的發生時間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爲是在公元前260到261年間,一種認爲是在公元前260到262年。趙國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戰鬥力在七國之中還是不容小視的。趙武靈王是一個銳意進取的君主,他曾經親自喬裝改扮,深入秦國軍事體系內部,考察秦國的軍事部署和地形。另外,在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中,趙國也取得了很多勝利。趙武靈王想從今天的內蒙古包頭進攻,繞開堅固的函谷關,攻擊秦國。

秦國在趙國的西面,本來並不是一個強國,在秦穆公時代漸漸崛起,與諸侯爭霸,最後成爲戰國七雄之一。秦昭襄王時,秦國大敗魏國和韓國,又戰勝了當時實力較爲強大的楚國,得到了楚國的大片土地。而後又在華陽之戰中,大敗趙魏聯軍,加快了一統天下的步伐。

公元前270年,秦國進攻趙國,被趙國名將趙奢大敗,這時,名相范雎來到秦國,向秦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昭襄王決定先攻打魏國和韓國,而後再攻打趙國。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的上黨郡,把上黨郡與韓國內部的聯繫完全切斷。

這時韓國國君命令上黨郡太守馮亭將上黨郡獻給秦國,馮亭不願意就此降秦,所以就轉而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想借助趙國的力量來與秦國抗衡。一開始,趙孝成王平陽君趙豹商議,不接受上黨郡,因爲他們認爲馮亭這樣做,是想要嫁禍給趙國,會帶來災禍。

可是,以平原君趙勝爲代表的一批人覺得,趙國應該接受上黨郡,因爲打仗打很久,也未必能拿下一座城池,但是上黨郡有十七座城池,能夠不戰而得,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

於是,趙孝成王接管了上黨郡,不久秦軍果然來與趙國爭奪上黨郡,公元前261年初,秦國攻佔了上黨郡,趙國派大軍接應韓國的百姓。趙孝成王早就預料到白起會來攻打趙國,他認爲只有老將軍廉頗纔可以與白起對抗。廉頗雖然野戰能力不如白起,但卻是當時著名的守城大將,廉頗駐守在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對秦軍對峙。

長平之戰的過程

戰爭的最初階段,廉頗也採取了進攻的態勢,秦、趙兩國各自殺掉了對方的偵察兵,在戰爭的過程中互有勝敗,公元前260年,趙軍失利,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都尉城和故谷城都被秦軍給佔領了,秦軍還俘虜了幾名趙國軍官。不久趙軍築起圍牆,在營寨中堅守不出,秦軍發起猛烈攻擊,趙軍再次失敗,兩名軍官被俘,兩處陣地失陷。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第2張

▲影視劇中的廉頗

在趙軍多次初戰不利的情況下,廉頗堅定了堅守不戰的信心。其實,廉頗的堅守不戰並不是真正的堅守不戰,而是想先避開秦軍的鋒芒,等到秦軍數次挑戰,沒有結果,軍心不穩的時候,在尋找機會出戰。但是,秦國派出眼線,離間廉頗和趙孝成王的君臣關係,說廉頗堅守不戰是因爲畏敵。趙孝成王也許一開始不相信,但是後來,連身邊的人都向他進言,趙孝成王也就不能不信了。於是,他多次派人責備廉頗,催促廉頗出戰。

廉頗深知,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率領趙國的大軍與秦軍硬拼,一定會失敗。但秦軍遠道而來,利在速戰,一旦趙軍堅守不戰,時間長了之後,秦軍必然士氣下降,這個時候,趙軍再一鼓作氣,擊垮秦軍也不是沒有把握。

本來,當初趙軍面對秦軍,屢次失敗之後,趙孝成王曾經想親自率兵出戰抗擊秦國,但是被身邊的近臣婁昌勸阻。婁昌認爲,國君親自出徵與國不利,與戰爭的形勢也無濟於事。婁昌建議派人去和秦國議和,其他大臣建議趙孝成王聯絡秦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一起對抗秦國,但是這樣做的目的,最終還是爲了和秦國議和。一些大臣極力勸諫,認爲只要派使者入秦,秦昭襄王必然會隆重接待使者,麻痹各國盟友,而爲自己爭取時間,進一步對趙國發動進攻。而且,聯合的各國還會覺得趙國反覆無常,不講信義,從而和趙國斷絕聯繫,這樣趙國就被秦國孤立了。但是,趙孝成王本來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君主,他急於求成,卻也很害怕被秦國打敗。議和只是給他猶疑的心理,找到一個合理的出口。趙國最終還是派人去和秦國議和了,秦國果然隆重接待使者,不僅接受了趙國議和的請求,還表示會和趙國建立新的聯盟。這下,趙國可就危機四伏了,從此以後,各國也不會再幫助趙國對抗秦國了。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第3張

▲影視劇中的趙括

紙上談兵的趙括

趙國的形勢急轉直下,秦國在答應與趙國結盟後不久,就單方面撕毀了聯盟的契約。這個時候,秦國國相范雎又使出了百試不爽的反間計。他派人散佈流言,說廉頗很好對付,秦國人最怕的是老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雖然是將門虎子,從小也熟讀兵書,但是因爲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而且性格剛愎自用,非常傲嬌。趙孝成王不但對秦國間諜的流言信以爲真,而且他覺得,廉頗確實有可能因爲年老,而愛惜自己的名聲,不想被秦國戰敗。所以,他也想盡快扶持年輕人上位,於是就罷免了廉頗,讓趙括到前線去指揮大軍。

據說,在趙孝成王決定啓用趙括之前,趙括的母親也曾經勸趙王不要重用趙括,因爲她還是很瞭解自己的兒子的:趙括是一個志大才疏,喜歡誇海口,做事很不切實際的人,趙括的父親趙奢在世時,就覺得趙括雖然對兵法說得口若懸河,但是他視戰爭如兒戲,根本沒有見識過什麼纔是真正的戰爭。這樣的情況下,一旦讓趙括統兵,趙國一定會一敗塗地的。

但是,趙孝成王這時已經被秦國的間諜成功說動,十分信任趙括,連藺相如的勸諫也聽不進去。

公元前260年農曆七月,趙括到達長平,一改廉頗堅守不戰的策略,主動出擊。在趙孝成王決定換掉廉頗的時候,秦昭襄王給了白起更多的信任,不但給白起封了更高的官職,而且派兵增援白起,並嚴守機密,有人如果走漏消息,立即格殺勿論。

最初,趙括下令攻擊秦軍時,秦軍假裝失敗,並連續後退,一直把趙國大軍引入自己的包圍圈。趙括年輕氣盛,一直追到秦軍的大本營,但是趙國的將士無法攻破秦軍堅固的防守。趙軍連續攻打多日,已經筋疲力盡。這時,白起見反攻的機會已經成熟,就親自率領兩萬五千餘人,切斷趙括大軍的後路,然後,又命令一支大軍從中間將趙國大軍分成兩段,讓他們前後不能相互接應。然後,白起帶着士兵們發起了進攻。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第4張

▲長平之戰

這時趙國的糧道已經被切斷,軍心渙散,趙括帶領士兵們突圍數次,都無法衝出秦軍的包圍圈,他們只好就地紮營,等待救援。本來,趙國的大軍,是趕來援救的,但是秦昭襄王這個時候,幾乎是動用了全國百姓的力量,來阻斷趙國的援軍。他把整個河內郡的百姓全部授予爵位,又命令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去切斷趙國的援軍和運送糧食的通道。

這時,山上的趙國大軍已經連續46天斷糧了,士兵們相互殘殺,作爲食物。最後,趙括將剩餘的大軍組織起來,親自帶兵突圍,突圍進行了四五次,但是秦軍好像越戰越勇,趙軍根本沒有可乘之機。趙括在最後一次率兵突圍的時候,被秦軍亂箭射死。

戰爭的結果和影響

趙國的大軍失去了主帥,瞬間土崩瓦解,二十萬秦軍集體向白起投降,白起因爲顧慮到趙國大軍反覆無常,並且留着這些戰鬥力很強的趙國大軍始終是個大患,所以就把趙軍騙到山谷之內,放走了年齡還小的200多人,最後將二十萬趙國大軍活埋。

長平之戰持續了一到兩年,秦軍先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從此有亡國之危,而秦軍內部,也死傷大半,用了很久才恢復了元氣。趙孝成王瞭解結果後,悔之晚矣。但因爲趙括的母親在趙括出征前,曾經極力反對,所以趙王最終並沒有治罪趙括的母親。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第5張

▲影視劇中的范雎

秦軍這時,本來可以乘勝滅亡趙國,戰後,白起兵分三路,意圖擴大戰果。白起親自帶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這個時候,韓國和趙國再次聯合起來,用重金賄賂秦國國相范雎,范雎被趙國使者說服,答應勸說秦王接受合議。秦昭襄王考慮到秦國這時也已經兵疲民窮,所以就接受了合議。白起因爲極力主戰,就與范雎產生了矛盾。應該說,這時候秦昭襄王接受合議的決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因爲沒有采納白起滅亡趙國的意見,秦國後來喪失了絕好的機會,在又一次與趙國發生的邯鄲之戰中,秦軍失敗。此後,趙國的實力又有所恢復。

關於長平之戰的損失,過去學者們普遍認爲,趙國大軍戰死者應該有五萬左右,投降者20萬,投降者幾乎全部被殺。

長平之戰對兩國的影響有多大 戰爭損失很大嗎 第6張

▲影視劇中的長平之戰

現在,一些學者提出,其實趙國當時並沒有動用這麼大規模的大軍去與秦國對抗,而廉頗的戰敗,很大可能並不是廉頗指揮不當,而是趙國大軍力量不足所致。從白起敢於用25000人與趙軍正面作戰,又派5000人把趙國大軍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判斷出,趙國的大軍最多不超過秦軍的兩倍。所以說趙軍四十萬是不可能的。

趙國大軍素來以能征善戰著名當世,秦國在進攻趙國的時候,其實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趙國又聯合其他國家,讓秦國在邯鄲之戰中失敗,就說明趙國雖然損失很大,但還是有與秦國一戰的能力的。而秦國自身雖然損失沒有趙國那麼大,但是錯過機會之後,也不能再拿下邯鄲。根據這個現象來說,長平之戰的損失,也沒有歷史書上寫得那麼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