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聖旨和懿旨相沖突了 底下的臣子應該聽誰的

古代聖旨和懿旨相沖突了 底下的臣子應該聽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了解讀者都很感興趣皇帝聖旨和太后懿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皇帝講究孝治天下,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衝突時,臣子到底應該聽誰的?

在古代,皇帝的命令叫做“聖旨”,太后的命令叫做“懿旨”,這兩種旨意在封建社會是至高無上的,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還是朝中的大臣,如果遇到了旨意,沒有任何人敢不遵從,因爲這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反抗旨意就是反抗皇權。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兩種旨意都是至高無上的,但如果聖旨和懿旨發生了衝突,該聽誰的?

古代聖旨和懿旨相沖突了 底下的臣子應該聽誰的

古代講究一個君爲臣綱,即便是皇帝要臣子去死,這個臣子也只能默默地遵守,但同時古代又講究一個父爲子綱,以孝治天下,父母不管說什麼,子女也得照做。古代的皇帝雖然並沒有君爲臣綱的約束,但他們卻有父爲子綱的約束。不過在古代,約束皇帝的大多數不是父親,而是母親,也就是太后,歷史上有權力的太上皇只有乾隆一人,有權力的太后數不勝數。

古代聖旨和懿旨相沖突了 底下的臣子應該聽誰的 第2張

如果太后的命令和皇帝的命令起了衝突,大家該聽誰的?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法理上來說,當然應該聽皇帝的命令,但有的時候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大家必須要聽太后的。這種特殊的情況一般會有三種。

一、太后的權力大過於皇帝

這種情況不多也不少,歷史上權力大過皇帝的太后比比皆是,比如說慈禧太后,又比如說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一直是以太后的身份治理朝政的,當時她在朝中的地位可謂是至高無上的,兒子李顯就被她廢了兩次的皇位,由此可見武則天的地位。如果在武則天時期,朝中臣子同時接到武則天的命令和皇帝李顯的命令,那麼臣子必然會聽太后的命令。

在慈禧太后時期,清代內憂外患,光緒皇帝就一直想着變法,那時他每日和維新派交流各種變法的辦法。但變法卻和朝中的守舊派發生了利益衝突,慈禧太后在瞭解這件事後,直接將光緒皇帝廢除了。而在光緒皇帝被廢除之前,也發佈過很多命令,但除了維新派那一幫人,其他人都沒有聽他的命令。

古代聖旨和懿旨相沖突了 底下的臣子應該聽誰的 第3張

在太后權力大過皇帝權力的情況下,臣子們都是很現實的,肯定都是聽太后的。因爲不管是太后還是皇帝,他們代表的都是皇權,對於臣子來說,他們倆的命令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自然是誰實力強,就聽誰的。

二、皇帝年幼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次,就比如說宋代非常著名的高皇后,當時皇帝很年輕就去世了,只剩下了一個年幼的太子。當太子登基爲帝后,他一沒有能力,二沒有威望。如果此時將所有的權力交到他手上,那麼必然會導致朝中大亂。這個時候小皇帝發出去的命令是不會有人去聽的,只會聽太后的命令。

不過這裏就有一個問題,當皇帝成年後,如果這個太后不捨得交權,那麼皇帝就會被架空。比如說慈禧太后,本來是要在皇帝成年後就將權力交出去,可在皇帝成年後,她依舊垂簾聽政,徹底將皇帝架空。所以說在皇帝年幼的情況下,臣子肯定是聽太后的命令,而不會去聽一個小孩子的命令。

三、皇帝位置空缺

歷史上有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先的皇帝出了意外,英年早逝,但他此前並沒有留下太子,這個時候朝廷就處於一箇中空階段。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朝廷會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攝政王監國,二是選擇太后監國。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攝政王通常擁有更強的能力與更高的威望,能夠有效地控制住局面,太后更合法理,更有助於未來的正常發展。

古代聖旨和懿旨相沖突了 底下的臣子應該聽誰的 第4張

歷史上選擇攝政王監國的情況很少,因爲這樣可能會出現攝政王謀朝篡位,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出現過不少。通常都是會選擇太后監國,太后畢竟是女性,野心並沒有那麼大,歷史上除了武則天之外,就沒有第二起太后謀朝篡位的事。所以在皇位空缺的情況下,大家肯定還是聽太后的命令。

結語

總的來說,從法理上來說,大家肯定應該是聽皇帝的命令,但現實生活中有着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所以也會出現大家都聽太后命令的情景。現在是一個新時代,這些問題也早已離我們遠去,大家也不用太過於在意這些問題,好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參考資料:《女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