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趙武靈王和秦昭襄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如果你以爲趙武靈王是看上了秦昭襄王的母親羋八子,那我只能說你太小看他了。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這是一個龐大計劃的最後一步,趙武靈王以天下爲棋盤,各諸侯國爲棋子,下了一盤大棋。此舉既使得趙國的國力達到巔峯,又爲趙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力士孟碩比賽舉鼎,結果被龍紋鼎給砸中,英年早逝。他除了留下一個笑話,更是留下一個爛攤子。

秦武王膝下無子,他死後,圍繞着秦國王位,引發了一場血雨腥風。

當時爭奪王位的是兩方勢力,一方是當朝太后秦惠文後,她支持秦武王的兄弟公子壯繼承王位。另一方則是我們所熟知的羋八子,她支持自己的兒子公子芾繼承王位。

秦惠文後是太后,地位崇高,且在此事上擁有最大的話語權。而羋八子這邊,她的兄長魏冉是秦國重臣,雙方也算是勢均力敵,因此一直相持不下。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所有人都以爲秦國內亂在所難免的時候,趙武靈王看不下去了,他決定再插一腳。

他既沒有支持公子壯,也沒有支持公子芾,而是提出了第三個選擇,那就是羋八子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稷,也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

此時的公子稷正在燕國做人質。在當時,諸侯國林立,各國之間或戰或和,經常締結盟約。爲了避免對方撕毀盟約,兩國往往會互派王子到對方國家去做人質。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秦始皇的父親,公子異人了。

由於此前的佈局,趙武靈王和燕國打了聲招呼,便將公子稷給帶走了。羋八子一看,既然趙國支持公子稷,那她也支持公子稷好了,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支持哪個對她來說區別不大。

最終,在趙武靈王和羋八子的共同努力下,秦國避免了內亂,公子稷成功繼承秦國王位,史稱秦昭襄王。

趙武靈王這麼做完全是爲了趙國,這只是趙國霸業的開始罷了。

而想要了解趙武靈王的整個計劃,則要從他繼承王位開始說起。

整個計劃的開端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趙武靈王繼位,然而他剛繼位便面臨着一場重大危機。

自古以來,王位更替都會導致政局不穩,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時機。於是魏、楚、秦、燕、齊五國打着參加趙肅侯葬禮的旗號,各派出一萬大軍護送使者前往趙國,史稱五國會葬。

雖然說得好聽,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這是打算來趙國撈好處的,如果讓他們得逞了,估計半個趙國就沒了。

趙武靈王第一次意識到,強大的國力是多麼重要,弱者只會被人欺負,而強者則沒人敢招惹,你不欺負別人就不錯了。

好在,各國並不齊心,這纔給了趙武靈王可乘之機。

首先,他下令全國戒嚴,同時趙國開啓軍隊總動員,做出隨時準備開戰的樣子

然後,他當機立斷與韓國、宋國結盟。三國形成了一張並不嚴密的包圍網,一旦開戰,秦、魏、楚、齊四國便要面對兩面、甚至三面受敵的情況

此舉的目的在於威懾,使得四國一時不敢輕舉妄動,爲趙武靈王后面的行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第2張

接着,趙武靈王花費重金,換來越國出兵攻打楚國。楚國和越國本身就有舊仇,因此雙方一打起來就什麼都顧不上了。

趙武靈王又故技重施,請動了樓煩王出兵攻打燕國和中山國。燕國實力較弱,面對樓煩王的攻勢,只能全力以對。

至於攻打中山國,由於其地處趙國腹地,經常跟着其他國家趁火打劫,所以趙國不得不防,乾脆先下手爲強好了。

自此,五國聯盟只剩三國,還要面對趙、韓、宋三國聯盟,這三國只是想撈些好處的,本不想真的開戰,加上趙國軍隊已經動員起來了,只得放棄原先的計劃。

最後,五國只得按照趙國的要求,讓護衛的軍隊都停留在趙國邊界,只派使者進入趙國參加趙肅侯的葬禮,一點好處都沒佔到。

而此事之後,趙武靈王發誓要讓趙國強大起來。但是他首先要搞定兩個國家,那便是燕國和秦國。

插手秦國前,先拿燕國練手

想要搞定燕國和秦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這兩個國家實力不俗,不是那麼好拿捏的,必須等待時機。

不過趙武靈王的運氣真不錯,他先等到了搞定燕國的機會

公元前315年,燕國發生內亂。燕王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被人忽悠準備將王位傳給權臣子之。

問題是燕王又不是秦武王,他是有太子的。燕國太子自然不能接受這個結果,於是上演了爛俗的橋段,燕國太子向齊國借兵,許諾事成之後給予對方天大的好處。

此舉技能削弱燕國,還能撈到一大筆好處,齊國自然樂意出兵,當即派出了將軍市和燕國太子一起出兵燕國。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第3張

結果,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人們的想象,齊軍大敗,市被斬殺。於是事情升級成了兩國戰爭,齊軍派出大量援軍,殺死了燕王和子之,然後又大肆劫掠,燕國太子根本無力控制局面。

本來事情到這裏便可以結束了,從此以後燕國便是齊國的小弟,和它一起愉快地欺負趙國。

不過此時出現了一個不守規矩的觀衆,竟然跳上舞臺,強行要求加戲,此人便是趙武靈王。

就在所有人都認爲燕國大局已定的時候,趙武靈王卻表示支持公子職爭奪燕國王位。

當時,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公子職正在韓國做人質。不過這也好辦,當時韓國和趙國是盟友,趙武靈王給韓國那邊打了聲招呼,韓國便放人了。

於是在趙國軍隊的護送下,公子職很快便回到了燕國。由於此前齊國軍隊的暴行,燕國百姓普遍對燕國太子不滿,於是紛紛支持公子職和趙軍。

趙軍本就佔據了地利和人和,又讓公子職請動秦國出兵,很順利地擊敗了齊軍,公子職正式繼位,便是後來的燕昭王。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燕國和趙國都關係和睦。而在搞定了燕國後,趙武靈王便開始尋找機會搞定秦國,於是便有了開頭的一切。

那麼,趙武靈王送秦昭襄王回國,到底有何圖謀?

最核心原因:爲了趙國的崛起做準備。

趙武靈王選擇的趙國崛起之路是增強武力,具體做法則是實行胡服騎射。讓趙國人從習俗到生活方式,乃至作戰方式全面效仿胡人。

這種移風易俗的事情,實行起來必定困難連連,趙國國內上至權貴下至平民必然會有很多人反對,如果此時再有別國介入,趙國就危險了,最差的情況也是持續衰敗下去。

所以趙武靈王必須保證周圍國家不會在此期間對趙國出手。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第4張

而趙國周邊的幾個國家,韓國與趙國是盟友,有着共同的利益;燕國剛經歷內亂,忙着恢復國力,加上燕昭王欠趙武靈王一個人情,不好意思出手;魏國不足爲慮,於是只剩下秦國了。

搞定秦國有多種選擇,雖然等着秦國內亂,持續衰弱下去也是一個選擇,但是趙武靈王選擇了扶持一個親近趙國的秦王。

畢竟,秦國家大業大的,一旦其陷入內亂,想要等到其徹底衰敗,無力干涉趙國事務,時間太長,存在太多變數,很多國家都會介入其中,到時候就算趙國想置之事外都難了,哪裏有空去實行胡服騎射?

所以,趙武靈王選擇了相對穩妥的第二個選項,扶持一個親近趙國的秦王,不過這秦王的人選也是有講究的。

當時,秦國已經有兩個王子在爭奪皇位了,趙武靈王不管支持哪一個,都只能算錦上添花,效果不大。而最合適的人選,最好是最慘的王子。

在當時,王子混到最慘的地步,除了國滅,就是去別國當人質了。而趙武靈王的運氣不錯,燕國就有一個秦國王子,便是公子稷。

由於此時趙國有大恩於燕國,想要接走公子稷簡直是易如反掌。

而選擇公子稷還有一個原因,他是羋八子的兒子。

從趙武靈王幫助燕昭王奪得王位,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趙武靈王一直在避免趙國投入過多資源。畢竟,他不想過多消耗趙國國力,助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罷了。

而一旦趙武靈王支持公子稷,羋八子必然也會轉而支持公子稷的。畢竟對她來說,只要是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就行了,至於是哪個兒子,她並不在意。

這樣,由於趙國的介入,即使不用派兵,僅僅是表個態,秦惠文後與羋八子之間的平衡就已經被打破,羋八子這邊佔據了優勢,公子稷繼位基本問題不大了。

趙武靈王基本不用出兵,就幫自己看上的王子奪得王位。然後秦國和趙國的關係必然進入蜜月期,加上秦昭襄王還要處理秦惠文後的勢力,秦國是不會干涉趙國內政的。

至此,趙武靈王終於可以施展他的胡服騎射計劃了。

秦昭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將他送回秦國 第5張

總結

趙武靈王費盡心機,幫秦昭襄王奪得王位,爲趙國的崛起創造了機會。隨後,憑藉着胡服騎射,趙國的軍隊威震天下,即使是強大的秦國也要避其鋒芒。

然而,幾十年後,秦昭襄王領導下的秦國,憑藉長平之戰,殲滅數十萬趙軍,使得趙國的國勢急轉直下,到後來最終被秦國所滅。

這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趙武靈王光顧着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卻沒有考慮過將領的培養,於是出現了趙括這樣的“人才”,將他多年的努力都付之一炬。

如果他早知如此,不知道還會不會將秦昭襄王給送回秦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