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秦國,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秦國自公元前230年發動滅國之戰,歷經十年,至公元前221年,滅掉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也是中國封建制王朝的開始。要知道,從周平王遷都到洛邑,周王室衰落,然後各諸侯崛起,足足有五百年的歷史,尤其是老牌的諸侯國如燕國、齊國、晉國、楚國實力一度十分強大,然而最終統一中國的確實從西邊不毛之地逐漸走出來的秦國,是哪些原因讓統一中國的重任落在了秦國的肩膀上呢?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千古一帝秦始皇

1 秦國的社會變革比較徹底

秦國由於長期的社會變革,並且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之始參與中原角逐,乃在秦穆公之時。秦穆公德才兼備,又善於納賢,先後尋覓重用百里傒、蹇叔、由余。這些人成爲秦穆公成就霸業的重要功臣。在秦晉崤之戰後,能主動承擔罪責,並繼續重用打了敗戰的百里傒、孟明視、蹇叔、西乞術及白乙丙。最終依靠三人伐晉,以報崤之仇。後來又任用由余,進攻西部的少數民族,滅掉了十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得到了數千裏土地,人口大爲增加,爲秦能統一中國奠定了根基。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2張

變法始祖商鞅

秦穆公之後第二個重要的的重要人物是秦孝公。秦孝公經過河西之戰後,深刻認識到了秦國的弊端,如果不進行變法強國,秦國就可能被魏國消滅。於是,他頒佈了歷史著名的開創了中國先河的求賢令。衛國的公孫鞅聞令來到秦國得到重用,並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這是一次劃時代的變法。商鞅變法後,秦國成爲戰國第一強國。商鞅變法一共進行了兩次。第一次變法在秦孝公六年,這次變法的主要內容有:頒佈一系列適合秦國的法津,加強秦國對民衆的管理。頒佈一些獎勵軍功的法律,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並禁止私鬥,實行按軍功進行封賞的二十等爵制。廢除貴族的特權,就算貴族是國君的宗室族人,沒有軍功也不能獲得相應的爵位。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發展農業生產。大力招攬各國的閒民,來到秦國進行墾荒,墾荒達到一定年限,並贈予土地和生產農具。在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只有農業得到發展,國家纔有可能強大。農業是是人們衣食之源,立國之本。商鞅在變法中,制定了大量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的法令和措施,使秦國的農業得到大發展,秦國也由此更加強盛起來。

秦孝公十二年,商鞅把秦國的國都從櫟陽遷到咸陽,進行第二次變法,其內容主要有:廢除舊的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土地私有制度。普遍推行縣制。縣級職官直接由中央任免,縣級的行政權、兵權就集中於朝廷,中央集權的封建政治體制,就建立了起來。統一度量衡。統一度量衡器的目的是便於徵收賦稅和給官吏發俸祿,同時也有利於商業的發展。這一措施是在秦孝公十八年進行的。按戶徵收丁口軍賦。革除落後的風俗,按照中原的風俗,將落後的習俗,如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同居一室等革掉。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說之士。秦國的商鞅變法前後持續了18 年,是戰國七雄中最爲徹底的一次變法,取得巨大成功。秦國由一個落後的、被東方各國看不起的國家,變成七雄中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最爲強大的國家。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3張

商鞅變法

雖然商鞅在秦孝公死後被殺,由於變法確實使秦國富兵強,在新興的強大的地主階級的支持下,擊敗了舊貴族的反抗,使變法在秦繼續下去。從秦孝公後的惠文王、武王、昭王、秦始皇,繼續實行商鞅變法是奠定的基礎方針。而其他六國雖然也實行過變法,如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燕國樂毅、趙國武靈王服騎射、齊國的管仲鄒忌。但這些改革有些只是個別制度的改動,有的只是短暫變法,並沒有觸動阻礙社會發展的根本制度—奴隸社會的世襲等級制,而且改革、變法也是人存法在,人亡法消。

綜上所述,從內容和時間上來看,秦國的商鞅變法是當時最徹底的變法,他是秦國劃時代的變革,讓秦國在戰國時期具有了極大的優勢,爲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 秦國的人才制度極其先進

秦國爲了招攬傑出人才,做到了不分國家、不重門第、不計貴賤,甚至不看操守、廣納賢才、任人惟賢,而且用人不疑,因此人才羣聚。秦孝公嬴渠樑爲尋求人才頒佈求賢令,開創了中國歷史求賢才分封土地的先河,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4張

秦孝公與商鞅

助秦之謀國開霸業者有衛人公孫鞅、趙人樓緩、魏人張儀、魏丹、範睢、尉繚子、燕人蔡澤、韓人呂不韋、楚人李斯。而其他六國所用者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奉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爲相。六國對異國人持排斥與懷疑的態度,因此留不長久人才。同時,秦王政能誠信待人,獎勵軍功,不求全責備人,從秦國內部提拔和使用人,如蒙恬、李信。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5張

戰國四將之首白起

秦國從孝公之後,其相繼爲王者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秦王政皆非昏君,並且其時輔國政的犀首、張儀、樗裏子、甘茂、魏冉、範睢、呂不韋、李斯皆有才能,又有司馬錯、白起、蒙驁、王齕、王翦、王賁、李信、蒙恬等名將,故秦國國勢日盛。

3 秦國建立了強大的軍事武裝力量

用武力統一天下,沒有能征善戰的軍隊就是空談。好武尚力的強悍民風和軍功爵制的實行,造就了能征善戰的秦國軍隊。有了軍功爵制的和嚴格的法律規定,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下,秦國軍隊戰鬥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兵士爭勇、將帥爭先,造就了虎狼之師。同時秦王政看到了軍民同心的重要性,在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中,進行了全國範圍的軍事總動員。秦王政加強和改革了軍隊建設。如:對秦軍進行了組織改造,讓所有成年適齡的秦國人都要服兵役;對秦國進行思想改造,用法家思想代替了禮治思想;把強悍的民風培養成尚武精神,用尚武精神武裝軍隊;獎勵耕戰,以農養戰。這樣終於建立的能征善戰的團結一致的強悍軍隊。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秦能用武力一統天下是順應時代潮流之舉。其他六國不能完成大業是有其原因的。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6張

秦軍方陣

韓國在諸侯中地不廣,土不肥、民不重,處於魏楚秦趙包圍中的“四戰”之地。韓昭侯是任用申不害變法。但申不害的變法沒有觸及國家制度的實質,成效不大。等主持改革的韓昭侯和申不害死後,落後的封建貴族勢力捲土重來,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果逐漸被廢除。韓國國勢江河日下。魏國也是四戰之地的交通要衝。魏國雖然是戰國時代變法最早、取得成果最大的國家,但由於沒有徹底剷除腐朽的政治勢力,因此沒有保住變法成果。更爲嚴重的是,商鞅在魏國遭受迫害,不得不遠走異國。魏國的改革不徹底,必然走下坡路,最終成了苛延殘喘的弱國。趙國地處中原北方,與五國搭界。趙國的變法主要是側重於軍事改革。趙武靈王向北方能征善戰的草原民族胡人學習胡服騎射,獲得了成功。在趙惠文王時,趙國有廉頗、趙奢、藺相如等人,國力強盛。但趙孝成王由於昏庸無能,導致長平之戰失敗,從此元氣大傷,對秦國的進攻只有招架之力,而無還受之力。楚國的疆域是戰國七雄中最大的。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變法,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楚悼王一死,吳起被殺,變法失敗。因此楚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始終沒有多大起色。齊國在齊恆公時,任用管仲爲相,進行改革,從此國力日漸強大,並取得了桂陵、馬陵之戰的巨大勝利。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成東帝,齊湣王稱西帝。但是好景不長,五國合縱伐齊,齊受重創,元氣大傷。期王建時,君臣目光短淺,不思秣馬厲兵,坐山觀虎鬥,再加上四十年不興兵,軍隊缺乏訓練,人心無鬥志,重臣被秦收買,國無賢臣良將,只有坐以待斃。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7張

秦軍方陣

4 秦國曆代國君的雄才大略

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使秦國成爲戰國第一強國。秦惠文王稱王后使秦國更加強大,秦昭襄王在位期間,更是多次打敗六國合縱,讓六國畏秦如虎。秦王政由於童年的苦難生活,在周圍人的仇恨目光和無辜虐待中成長,他學會了在逆境中忍受,同時孤僻、冷漠。同時皇族的優越血統,使他自卑與自傲、冷酷與狂熱、進取與容忍於一身,並具有成就非凡事業的慾望。歷史用獨特的方式和經歷塑造了一個剛毅、果斷、不屈不撓的鐵血帝王。但同時秦王政有虛懷若谷的氣度和胸懷,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敢於納柬,禮賢下士。返回秦國後,在呂不韋的言傳身教下,秦王政博覽羣書,開闊視野,積累從政經驗。在親政後,先剷除嫪毐,後徙呂不韋,把王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爲統一掃除了國內障礙。於是在一羣傑出的人才李斯、魏繚、白起、王翦、蒙恬、頓弱、姚賈、蔡澤等幫助下終於統一了中國。由此可見,秦國國君個個雄才大略,連續七世不出昏君,實在難能可貴。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8張

秦昭王

5 秦國的地理位置極具優勢

秦國地處中國的西部,在戰國時期具有非常大的地理優勢。周天子將西部分封給秦國,關中屬於戰略要地,但絕對不是四戰之地,地勢險要,有險可守。秦國擊敗西北的少數民族後,解除了後方的威脅,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向東發展。在秦王政親政之時,秦國經過歷代攻伐,已佔領關中、陝西、四川全部,並蠶食了魏韓燕楚趙的大片領土,基本打通了通往六國的戰略通道。秦國可以從陽平關南下,走巴蜀,順長江東進,對楚國用兵。除了函谷關就是魏國和韓國,這兩個國家已經沒有任何抵抗力了。還可以走長平對趙國進行用兵,也可以走北方草原直達燕國。這些戰略要地都在秦國自己手中,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9張

戰國七雄形勢圖

關中土地極爲肥沃,鄭國渠修建成功後,關中四萬頃良田得到灌溉,,農業得到了巨大發展。在司馬錯平定巴蜀後,蜀地也成爲秦國的糧倉。再加上西北戎狄地區出牛馬,這些豐富的資源能夠支持連年不斷的戰爭。

6 法家思想爲秦國統一提供了理論基礎

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的思想和法制基礎,讓秦國崛起,遠遠領先於東方六國。變法給秦國和秦國人民帶來了實惠,因此秦國的法制深入民心。戰國末期,韓非子迫於壓力進入秦國,秦始皇更是得到了韓非子更爲系統的法家思想的精髓。韓非子在他的法家思想中指出“倡變法,反道德,行法治,除異端,勵耕戰,抑末業”。韓非子還指出“出賣國家利益,搖脣鼓舌的縱橫家;攜帶刀劍,任意觸犯國家法令的墨家遊俠之徒;唬弄國君的近臣;掙不義之財的工尚之民。”這些先進的法家思想被秦始皇全盤接受。這些法家思想在後來秦進行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得到了完美實施和貫徹,正因爲有了這些法家思想,秦國的統一戰爭才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10張

法家韓非子代表

7 秦在滅國戰爭中的正確戰術

有了正確的戰略思想,還需正確戰術的實行。

“遠交近攻”戰略實施的手段就是“財、劍、兵”相配合進攻:在物質上,提供連橫策士遊說遠方所必需的充盈的財力,保障他們活動的順利實施,收買敵國權臣或行反間計,收集各國機密軍事情報;在方略上,提供智勇雙全的武士作爲策士的陪伴,可以用來隨時刺殺破壞連橫活動的敵國權臣;在武力上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軟硬兼施、分化瓦解、恐嚇震懾六國。

在破壞六國合縱的連橫活動中,秦國的外交活動極其成功。陳弛盟齊:欲吃掉中央的韓趙魏,則要先使三國孤立,不與齊、楚兩強國合縱。秦王政派陳弛到齊國用重金收買齊相後勝和後勝手下的賓客。這些人給齊王灌輸了親秦的思想,不要幫助五國攻秦。昏庸的齊王建聽信了讒言,西入秦國與秦結盟,在秦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坐觀其他五國成敗。姚賈聯楚:姚賈在楚國精心策劃,四處活動重金收買楚權臣,散佈背秦之害、親秦之利的輿論,大造輿論效應。昏庸的楚王分辨不清利害關係,也與秦結盟,保持中立。蔡澤盟燕:蔡澤在燕三年,收買燕重臣,說服燕王喜親近秦國,使燕王喜派太子丹入秦爲質。頓弱行間五國。頓弱遊於趙國,使趙悼王廢棄名臣廉頗不用,又收買趙王寵臣郭開,陷害名將李牧,將李牧置於死地。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11張

秦滅六國形勢圖

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秦國的軍事戰術更是靈活多變。面對勁敵趙軍,秦四次攻趙,均採用了兩面合圍,直逼邯鄲的戰術,迫使趙軍前腹受敵,處於被動挨打之中。在趙軍負隅頑抗,攻趙連遭失敗的情況下,秦及時作出只能智取、不能強攻的策略,用離間計除去李牧,終於力克趙軍。攻擊燕軍採用的是速戰速決、迂迴包圍,揮師追擊的戰術。燕代聯軍乃烏合之衆,秦軍輕易的佔領燕都薊城。攻楚則採用了大兵團的殲滅戰術,即在運動中尋找戰機,以靈活機動,擇機殲滅楚軍的有生力量。李信將殲滅戰變成了奔襲戰,偏重於攻城佔地,不注意調動楚軍,故失敗。老將王翦增兵後,抓住戰機,大量殲敵而成功。攻齊,採用了突襲戰術。秦軍一路騎兵,直趨齊都,用計生擒齊王建,達到兵不血刃之目的。

戰國末期的韓國,已經失去了戰鬥力,秦國兵不血刃的滅掉了韓國。滅魏國,則是一次極其精彩的教科書式戰役。秦國新生代猛將王賁,水淹大梁城,一舉滅掉魏國。

8 秦國的戰略原則極其正確

面對六國的“合縱”之策,採用了張儀“連橫”之策成功的破壞了六國聯盟。後用採用範睢制定的“遠交近攻”之策。秦王政親政之後,又用李斯之計策爲攻伐做準備。《史記》曰:“秦王乃拜斯爲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並在李斯、魏繚的協助下,制定了統一六國的戰略,即先將位於秦國正面的韓國吞併,然後消滅南北兩翼,最後兵進東方,滅掉齊國,完成中國統一。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個諸侯國 最後爲什麼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12張

合縱連橫示意圖

秦國的人才制度爲秦國招到了無數的人才,人才爲秦國進行了最徹底的變法,國君勵精圖治,秦國國富兵強,加之地理優勢,函谷天險,立於不敗之地。六國國君昏庸,制度腐朽,軍隊戰鬥力不弱,自然不是強秦的對手。由此可見,統一中國的重任終於必然的由秦來完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