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戰國秦國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背景

所謂"千古一國",便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封建王朝的開端——秦朝。秦國作爲春秋戰國時期衆多諸侯國之一,起初是因養馬有道而被周孝王封地,這樣一個鄰近西戎,出身卑微,被衆多中原諸侯與西戎混爲一談的秦國,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是如何厚積薄發,成爲"天子致胙","諸侯畢賀"的軍事強國;又是如何一掃中原,成爲中國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這其中除了歷史的機緣巧合之外,更離不開秦國自身的奮發圖強。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一、風起雲涌,戰國時代的帷幕悄然拉開

戰國初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達到了白熱化階段,曾在歷史長河上掀起一段風波的吳國,也在越王勾踐的鐵騎之下被徹底摧毀,更不用提在史書上寥寥幾筆的濫、沈、鮮虞、唐等小諸侯國。

經過春秋時期的明爭暗鬥之後,原本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諸侯國數量漸漸減少,到了戰國初期,存活下來的諸侯國大約有30個。土地、人口和財富漸漸集中到了少數的大諸侯國手中。國家實力的增長,促使統治者階級慾望的膨脹。再加之隨着各諸侯國不斷的蠶食分解,周的勢力範圍漸趨縮小,雖表面上還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名義,但實際上其僅相當於一個次等的諸侯國,在各大諸侯國面前,其威望已大不如前。這一切都催生着當時各諸侯國想要爭霸中原的豪情壯志,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吹響了號角。

經過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長時間的相互傾軋,在公元前453年,晉六卿之爭終於告一段落,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大致格局,自此之後,各國積極變法圖強,展開了一場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持久拉鋸戰。魏國、齊國、趙國便如曇花一現般,驚豔而迅速的凋零。秦國在時代的打磨之下,終成千古一國。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2張

二、羣雄逐鹿,誰將掀起最大的一片浪花?

武器的出現推動着作戰方式的轉變,在戰爭頻繁的戰國時期,兵種、兵制、作戰策略等是諸侯國的歷代國君所高度關注的,而這些元素也大大影響着戰國時期局勢的走向,爲了積極適應種種變化,各國積極變法圖強,增強實力。在戰國尾聲時,誰將憑藉歷代積攢下來的優勢條件,成爲最終的霸主?

1、戰爭方式的轉變

隨着財富的逐漸集中和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於武器的需求便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鐵犁牛耕在農民之間的普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這也爲各國之間進行軍事競賽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當時鐵製兵器在各國之間最爲流行,若論其質量最好,產量最高,應以楚國爲首,現目前所挖掘出的鐵製兵器,多數是由楚國鑄造的。兵器的鐵製化,使劍、矛、戟、鉞等傳統兵器的殺傷力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弩的發展,也讓遠距離攻擊效果顯著提升,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在面對久攻不下的城池時,亦有公輸般發明的雲梯,在強行攻城時,雲梯的出現讓城池的防禦作用大大減弱。

在兵種上,戰國時期也較春秋時期有了較大的改變,隨着中原諸國與邊疆少數民族的衝突不斷增多,中原傳統的以戰車部隊作戰的方式暴露出了極大的弊端,其遠遠不如遊牧民族的軍隊靈活輕巧,經過長時間的作戰,各諸侯國吸取教訓,漸漸改戰車部隊爲輕巧的步兵,在後續的發展中,步兵漸漸成爲最主要的作戰部隊。此外,各諸侯國受到趙國"胡服騎射"的影響,也開始慢慢發展本國騎兵部隊。由於兵種的改變,傳統的車陣作戰被漸漸拋棄,逐漸由更爲靈活機動的野戰和游擊戰所取代。由於戰爭成本的降低和作戰策略的多變,戰國時期的作戰時長往往比春秋時期要長得多。比如著名的長平之戰與馬陵之戰,都有"曠日持久數歲"的特點。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3張

2、秦國的商鞅變法

變法圖強,是戰國時期離不開的一個時代主題。各國經過自身長時間的變法改革之後,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中最爲有效的,莫過於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其爲秦國在一統中原的征途中,奠定下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商鞅在秦國進行了兩次變法。在第一次變法,商鞅稍微改造了魏國李悝的《法經》之後,大面積的在秦國推行。對於當時整頓社會風氣的方法,商鞅採用了刑罰嚴酷的連坐制,若犯輕罪必用重刑,巧合的是,在商鞅喪失了改革支持者後,不得已逃亡時,其本人也因此法令而找不到隱身場所,最終被官兵抓捕,施以車裂極刑。

在面對各國普遍存在的舊貴族利益問題上,商鞅雷厲風行,直接廢除世卿世祿制,施行獎勵軍功,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這極大程度上動搖了舊貴族的勢力,提高了軍人階級的待遇,爲後續的改革創造了發展空間。

在第二次變法中,商鞅進一步剝奪舊貴族的權利,"開阡陌封疆",廢除傳統的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化,並將農民與土地綁定在一起,編訂戶口,五家爲伍,十家爲什,極大程度上拔除了舊貴族的勢力,推動了秦國農業的發展。爲了積極融入中原各國,商鞅還特別推出了革除戎俗的法令。

經過商鞅變法,曾經根植於秦國土壤中的消極因素被一掃而光,其經濟實力大大提高,秦國逐漸在戰國七雄中展露鋒芒,最終成爲實力最爲強大的國家。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4張

3.齊秦相爭中,楚國的作用巨大

魏國衰落之後,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更爲頻繁,這時期連名義上的周天子,各諸侯國也並不引以爲然了。隨着作爲中間緩衝地帶的小國逐漸滅亡,各個大國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各國更改了作戰策略,採取團結作戰,孤立敵國的方法來進行爭霸戰爭,被先秦學者以"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形容的張儀和公孫衍,便於此時期大放異彩。

楚國是春秋時期的老牌強國,經過長達數百年的對外擴張和內部改革,楚國的綜合實力不容小覷。在齊秦對峙時期,楚國明顯偏向齊國的選擇,給秦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面對這樣一種局面,秦國派出當時在秦國政堂中初露鋒芒的張儀,張儀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假借秦國商於六百里之地來換取楚齊絕交,肥沃的土地正中貪婪無厭的楚懷王下懷,楚懷王中計。

在騙局被揭穿之後,惱羞成怒的楚懷王兩次發兵攻打秦國,均遭慘敗,公元前311年,秦國給予楚國最後一擊,攻取召陵,楚國三戰皆敗,韓、魏兩國趁機進攻楚國,奪取了楚國在中原的大片領土,楚國大國地位剎那間崩塌殆盡;公元前278年,在秦國大將白起的逼迫下,楚被迫遷移到陳,從此之後楚國逐漸走向沒落。

喪失了強大盟友的齊國,實力大減。再加之聽信了燕國間諜蘇秦攻宋的諫言,一舉滅亡了宋國,引起了其他六國的恐慌,秦便趁機聯合其他各國,共同攻齊,攻取了齊國9個城池。次年,韓國樂毅英勇善戰,一連攻下齊國70多座城池,燕國之恥得以雪恨,此戰役之後,齊國便一蹶不振,齊秦對峙的局面被打破了。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5張

三、九鼎歸秦,秦統一中原絕非偶然

秦國經歷了五百多年的動亂之後,結束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這樣偉大的歷史成就並非偶然實現的,它離不開秦國曆代國君的精益求精,和秦國優越的地理位置。

1、政治因素

秦孝公在位時期,重用商鞅進行變法,在國君的積極支持下,秦國成爲七國之間改革變法最爲徹底的國家,商鞅變法也爲秦國打下了牢固的經濟基礎和軍事實力,在戰國後期,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最終完成統一中原之大業。

秦國變法成效顯著,與秦國常年征戰的原因有關,在秦國發展初期,常年與西戎混雜而居,遠離中原,其所開拓的領土也幾乎是與西方少數民族爭奪而來。這樣的現實情況不僅使秦國受中原分封制的影響較少,舊貴族勢力較爲薄弱,而且常年的征戰,也讓秦國軍人地位較高,在以後推行軍功制時,也就較爲容易。在優越的政治土壤的培育之下,秦涌現出尉繚子、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軍事家和將領。

2、地理位置

優越的地理位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秦地處於關中平原與成都平原之間,這兩塊肥沃的土地滋養着秦國的人民,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豐富的糧草供給爲秦國提供了統一中原的資本。不僅如此,在兵種改革後,騎兵的作用日益上升,四川盆地肥美鮮嫩的多汁牧草,爲秦國的畜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便爲秦國的軍隊提供了大批強健有力的戰馬。

秦國位於我國第二階梯之上,在地勢上高於其他六國,在居高臨下的條件下,敵軍面對着高聳入雲的山峯時,使秦國很容易便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並且陡峭的山峯,蜿蜒的黃河,也給秦國創造了天然的地理屏障,使秦有着易守難攻的優越地理條件。

秦國作爲衆多諸侯國之一 最後爲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 第6張

"天時地利人和",古代作戰時所首先考慮的三大要素,秦國三樣具全。在天時上,數百年的兼併爭霸戰爭,讓普通民衆苦不堪言,人民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王朝,中原一統成爲大勢所趨;在地利上,秦所佔據的緩和的地緣政治環境,不僅給秦提供韜光養晦的機會,而且衆多的自然天險,也爲秦國提供了堅不可破的牢固屏障;在人和上,秦國積極推動變法,歷代國君善於用人,培養了一大批有識之士。

結語

總而言之,這個領土覆蓋了漠北到嶺南的政權;這個奠定中國幾千年政治基礎的政權,它的成功並不是依靠於歷史的機緣巧合,更多的是取決於秦歷代國君的正確決策和依靠民衆的辛勤付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中,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建立起來了,這爲中國歷史的豪邁篇章裏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書籍: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戰國策·趙策》

《富貴不能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