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鄭和下西是爲了尋找朱允炆?爲何這樣說?

鄭和下西是爲了尋找朱允炆?爲何這樣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中山:乃鄭和竟能於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運二萬八千人巡遊南洋,示威海外,爲中國超前軼後之奇舉;至今南洋土人猶有懷想當年三保之雄風遺烈者,可謂壯矣.

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船隻和海員最多、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遠洋航行,而且比15世紀末歐洲大航行的時間更早,是世界歷史上官方的規模最大的海上探索活動。但是,關於鄭和如此規模的遠洋航行到底有着怎樣的目的,史學家們依舊對此衆說紛紜。

鄭和早早年在平定雲南的戰爭中被虜獲後成爲隨軍太監。而在洪武年間入宮。而在洪武十八年,又被調往燕王府服侍。而在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後,因爲有功,被朱棣賜姓鄭,成爲後來的三寶太監,鄭和。但是史書上並沒有說清楚鄭和到底因爲什麼被賜信鄭。

公元1402年,朱棣歷經靖難之役,推翻了建文帝后成爲了內官太監。並於永樂三年至二十二年六次帶領大明船隊下西洋。而在明成祖朱棣去世後,於宣德五年受命最後一次出使西洋,與史料記載於宣德八年卒於出使古裏國的途中,船隊歸來葬於南京牛首山。

那麼我們可以看看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做了什麼。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到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殺海盜陳祖義,封西王。 明成祖朱棣對於鄭和的首次此行感到滿意。

鄭和下西是爲了尋找朱允炆?爲何這樣說?

永樂五年至七年的第二次遠航明史中並未記載,這次航行的規模較小,主要以送外國使節回國爲主。訪問了今越南中南部、泰國、爪哇、蘇門答剌北部,冊封古裏王,並在古裏刻石立碑,並佈施錫蘭部分佛寺。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鄭和第三次率領副使王景弘、及大明官兵二萬七千餘衆,駕駛戰船四十八艘出海。封滿剌加國,並賜予冠帶袍服。擒錫蘭國王,廢其國君另擇他主。明史卻將其記爲第二次下西洋,原因不詳。

永樂十年11月,成祖命命鄭和率領副使王景弘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戰船四十艘出海。賜占城王冠帶,生擒了蘇門答剌王蘇幹剌。此次航行船隊第一次繞過阿拉伯半島,最遠到達東非肯尼亞。永樂十三年,鄭和船隊歸航,明成祖樹“天妃宮碑”以示對其庇佑船隊之感謝。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十日,明成祖命鄭和護送各國宣慰使歸國,並在柯枝賜柯枝國王印誥,途中各國進獻各種珍奇異獸不計其數。鄭和率領船隊約在永樂十七年回國,結束了其第五次出海。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朱棣再次命令鄭和護送各國宣慰使回國。 鄭和船隊到達占城、暹羅、、錫蘭山、溜山、南巫裏、蘇門答剌、阿魯、滿刺加、甘巴里等地。並於永樂二十年回國。

鄭和下西是爲了尋找朱允炆?爲何這樣說? 第2張

明成祖去世後鄭和被朱高熾任命爲南京守備,鎮守南京。而在不久之後明宣宗繼位。朱瞻基命鄭和第七次出使西洋二十國及舊港宣慰司,此次航行,鄭和船隊最遠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據傳三寶太監鄭航行歸來的途中去世。

可以從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歷中看出,明成祖朱棣命鄭和出使的目的,實際上以宣揚大明國威和恩賜爲主,並與周邊海上各國展開經濟貿易纔是遠洋的真正目的,衆說紛紜的爲了尋找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的建文帝朱允炆實爲傳言。因爲在這一系列大規模的出海活動中,無論是其外交、貿易、航路、軍事方面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尋找朱允炆。而三寶太監鄭和展現出的外交才能與軍事策略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更爲後世所紀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