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在面對瘟疫的時候 一般都採用什麼樣的辦法

古人在面對瘟疫的時候 一般都採用什麼樣的辦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抗擊瘟疫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對於古人防疫,我們可以分歷史階段來看。

殷商時期,我們已能看到早期對疫病的記載和所採取迴避等措施。在殷墟還發掘出了完善的下水道,說明城市已有公共衛生設施,有利於減少疫病產生。

周王室定期舉行驅逐瘟疫的儀式活動,還設立了負責處理疫情的官員。《山海經》載有燻草等7種治療瘟疫的藥物。

古人在面對瘟疫的時候 一般都採用什麼樣的辦法

秦漢以後,中醫藥學趨於成熟,《黃帝內經》中有完整的疫病防治思想,提出人們應該在發病之前加強預防,或者在發病早期及早治療,治療後防止復發。

其他中醫經典如《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則提供了防治疾病的辨證處方與藥物知識。東漢末年,瘟疫肆虐。名醫張仲景宗族原本有200多人,10年間死亡了2/3,他在哀傷之餘寫就《傷寒雜病論》,成爲中醫辨證論治的典範之作。他強調醫生要有“上以濟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的擔當精神,在研究醫學中貫徹“勤求古訓,博採衆方”的嚴謹態度,被後世尊稱爲“醫聖”。

古人在面對瘟疫的時候 一般都採用什麼樣的辦法 第2張

晉朝已經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政府規定朝臣家有病人,感染三人以上者,雖然自己沒病,但百日不得入宮。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第十五》中記載:“一家合藥,則一里無病,此帶行所遇,病氣皆消。”說的是老君神明白散,全方用藥辛溫芳香,能驅逐疫氣。

隋代人認識到傳染病是感“乖戾之氣”得病,有其特殊病因。

唐代廣泛應用香藥來預防疾病。唐代名醫孫思邈,收治被社會歧視的慢性傳染病麻風患者600多人,要求醫生在救治病人時“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樹立了中醫的醫德規範,其醫德醫術深爲後世敬仰,有“藥王”之稱。

宋代注意對染疫死者的屍體儘快處理和火化。兩宋時期,發生了多次疫病流行,政府經常派醫官到地方發放藥物救濟。宋朝設立安濟坊,管理人員有病房和醫生,有病歷記錄病人痊癒和死亡情況,安濟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政府統一管理的瘟疫隔離機構

古人在面對瘟疫的時候 一般都採用什麼樣的辦法 第3張

明代吳又可敏銳地指出“氣即是物,物即是氣”,病因可能是某種不可見的物質,這是非常接近於微生物病原學的假說。明代流行焚燒蒼朮來淨化空氣。明朝中期,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在民間出現,後來一些外國使臣也來學習,並把這一技術帶回歐洲,英國醫學家貞納在此基礎上發明牛痘接種術,爲最終全球消滅烈性傳染病天花奠定了基礎。

清代宮廷中設“避痘所”隔離感染天花者,規定在隔離九日後親人才可探視。清朝時期,在蘇州、江寧、杭州、上海等地,每一次疫情鄉賢和慈善機構會參與救療活動;清代瘟疫學大家輩出,石膏法、疫疹法、清瘟敗毒飲等相繼發明出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