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災荒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縱觀大清268年曆史,前期勵精圖治,康乾時期達到鼎盛,國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國內政治穩定,百姓安居樂業,19個附屬國向大清稱臣進貢。晚清以後,大清國運開始凋敝,先遭遇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人禍,緊接着又遇到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丁戊奇荒,人禍+天災,加速了大清朝滅亡的進程。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丁戊奇荒,即發生在光緒年間(1877-1878年)的一次特大旱災饑荒,此次災荒波及陝西、山西、河南、直隸、山東等北方數省,造成1000多萬人被餓死,2000多萬災民逃荒到外地,時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稱之爲“二百餘年未有之災”。由於發生時間以1877年、1878年爲主,干支紀年爲丁丑、戊寅,因此被稱作“丁戊奇荒”。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第2張

1876年,光緒皇帝二年,北方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旱災,緊接着1877-1878兩年達到頂峯,北方各省持續大面積乾旱,大部分區域顆粒無收,旱災引發蝗災,整個華北變成一片赤地。

龜裂的土地上,到處是被餓死的人們的屍骨,樹皮草根早已被人啃得精光,路上時不時有成羣結隊的逃荒人羣,個個面黃肌瘦,餓得皮包骨頭,可能是因爲餓的太久的緣故,他們走路十分緩慢,眼神充滿絕望與悲傷,有的直接倒在了逃荒路上。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第3張

災荒發生後,最開始出現吃富戶的現象,所謂吃富戶,是指災民聚衆來到村裏富戶人家搭夥做飯,吃完一家接着去吃下一家,甚至發生聚衆搶劫糧食。到後來,所有糧食都被吃光了,災民們就去剝樹皮、挖草根充飢,草根樹皮乃至觀音土被吃光了以後,就發生了慘絕人寰的人吃人現象。

因爲所有能吃的全被吃光,很多人不得不把剛死了的親人煮了吃。到後來甚至出現“飢則掠人食”,意思是把活人搶來殺死以充飢,以至於老百姓不敢單獨出門,即使要出門也需要結伴而行,而且不能走得太遠,以免被人數更多的人羣搶掠。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第4張

據《清史稿卷23德宗記》記載:“是歲:山陝大旱,人相食。”

當時一份英國的外交報告稱:“在遭受災難最爲嚴重的一些縣份中,百姓像野獸似地互相掠食;在幾百個甚至幾千個村落中,70%的居民已經死亡了。吃人已非個別現象,人們組合成不同的團伙,集體外出‘狩獵’,將獵獲的俘虜殺死烹食。”

中央派往山西賑濟的閻敬銘說:“往來二三千里,目之所見,皆系鵠面鳩形;耳之所聞,無非男啼女哭。枯骸塞途,繞車而過,殘喘呼救,望地而僵。”

當時著名報紙《申報》對災荒如此報道:“飢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狀。”

足見這次災荒有多麼慘。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第5張

關於這次奇慌,主要原因是天災,但也有人認爲是人禍造成。

首先,鴉片戰爭後,中國國門被打開,大清上下以吸食鴉片爲樂,當時清政府生產力低下,加上政府系統開支巨大、官員上下腐敗,以及鉅額對外賠款,導致財政入不敷出,爲了不讓白銀外流,而且種植鴉片還能獲得比種糧食高出很多的收益,清政府被迫頒佈《徵收土藥稅釐條例》,鼓勵地方種植鴉片,通過稅收從中獲取鉅額收入。因此地方很多土地被用來種植鴉片,導致糧食減產,倉儲無積糧,災荒發生時沒法拿出糧食來賑濟災民。

其次,自乾隆以後,大清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能耕種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富戶人家手中,他們靠僱傭佃農、壓榨佃農從中獲取利益,而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手中土地很少甚至沒有土地,平時能吃飽飯就已經很困難,在災荒來臨時,就更沒糧食吃。

再次,當時地方官員貪腐嚴重,平時爲災荒常設的“常平倉”、“社倉”、“義倉”,因戰亂頻繁、官員腐敗,出現了大面積的“空倉”,這導致千百年來最爲關鍵的國家儲備糧制度在災難面前毫無作用,全國倉庫無糧可調。因大清當時經濟緊張,最後不得不向富戶求援,甚至動用軍費來購買糧食賑災。

大清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荒 光餓死的人就有一千多萬人 第6張

丁戊奇荒,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巨大的災難,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爲因素。雖然清政府也大力賑災,但數千萬流民導致社會混亂,老百姓與政府之間矛盾增加,讓本來就積貧積弱的大清更加雪上加霜。

遇到災難,受害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希望這樣的奇荒不再發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