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唐朝之後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長安爲何再也不是都城

唐朝之後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長安爲何再也不是都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之後的長安無國都,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近幾年,古裝題材影視劇在熒屏上大行其道。由連奕名執導,董哲編劇,張涵予、秦俊傑、李雪健、韓棟、舒暢、姚星彤等主演的大型歷史電視劇《天下長安》,以其精良的製作、恢弘的敘事手法,講述了隋末唐初,李淵、李世民父子從太原起兵到定都長安,並創造貞觀盛世的宏大故事,給人留下深刻的映象。

唐朝都城長安,是中國古代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號稱“十三朝古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歷史名城,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唐朝以後,中國還經歷了1000年的封建歷史,建立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4個大一統王朝,爲何沒有一個王朝選擇在長安定都?

大致有三個原因。

唐朝之後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長安爲何再也不是都城

一、連年戰亂將長安破壞得如同廢墟

唐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289年,是世界上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但唐朝自建立以來,就面臨着各種戰爭,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特別是“安史之亂”後,唐朝更是陷入連年戰亂之中。

長安作爲都城,往往是叛軍和外敵的戰略目標。

750年7月,安祿山叛軍攻陷長安;763年,吐蕃20萬大軍趁虛而入,第二次攻陷長安;783年涇原鎮士卒發起兵變,再次攻陷長安;880年,黃巢農民軍又一次攻陷長安……而到了唐朝末期,叛軍進入長安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每一次失陷敵手,對於長安來說就是遭受一次浩劫。晚唐詩人韋莊,曾經在詩歌中描繪過長安城破敗不堪的樣子:“滿目牆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

在另一名晚唐詩人鄭谷眼中,長安猶如一個末世:“秋光不見舊亭臺,四顧荒涼瓦礫堆。火力不能銷地力,亂前黃菊眼前開。”

這樣就夠了嗎?並沒有。904年,唐朝權臣朱溫用武力將唐昭宗逼遷到洛陽,隨後將其殺死。朱溫爲了徹底毀滅唐朝,下令將整個長安城進行拆除、搗毀,有價值的東西則被轉移到洛陽,長安居民全部驅逐趕走。此後,曾經繁華興旺的長安就真的成了一片空虛。

在這種情況下,對長安進行重建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沒有哪個王朝的統治者願意這麼做。

唐朝之後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長安爲何再也不是都城 第2張

二、關中生態環境迅速惡化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楚懷王發兵征伐秦國時,曾把各位將領招來,與他們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就是說,誰先打進關中,誰就可以稱王。

爲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爲當時關中經濟發達,物產豐富,人口衆多,是繁華富庶之地。早在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建議“連橫”之計時,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正因爲此,自秦漢隋唐以來的歷朝歷代,都將關中作爲“龍興之地”進行培育,將都城建立在關中的長安,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可在,經過秦漢隋唐四大朝代,連續1000餘年的不斷開發,關中人口劇增,使得土地的承載力達到了飽和狀態。人類過度開發,使得森林急劇消失、水土嚴重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災害頻繁出現,關中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被嚴重削弱。

可以說,就算沒有戰亂的影響和摧殘,關中的衰敗也已成爲必然趨勢,長安遲早會被新的王朝統治者拋棄。只不過,“安史之亂”以來的連年戰亂,加速了關中衰敗的進程。

與此形成鮮明的對比,從隋唐以後,黃河下游、長江下游地帶得到了有效地開發,經濟日益發達,人口逐漸稠密,大有取代關中地位的趨勢。所以,隋唐以後的統治者更願意將都城往東、往南遷移。

唐朝之後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長安爲何再也不是都城 第3張

三、從戰略擴張轉爲戰略防禦

長安位於渭水以南,放眼四周幾乎是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可以作爲屏障的高山或者大江大河,所以,長安從來就不是容易防守的地方。

好在將都城設立在長安的歷代王朝,絕大多數都採取了對外擴張的戰略定位。不管是秦朝、漢朝、隋朝、唐朝這些大一統王朝,還是前趙、前秦、後秦、 西魏、北周等割據性地方政權,他們都表現出很大的對外強勢,自建立之日起就不斷往外擴張。俗話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不需要考慮防禦敵人的入侵。

不過,國家強盛時,還可以持續對外擴張;一旦國家衰落,遭遇外敵入侵時,長安就會很容易被攻陷。比如,在盛唐時代,吐蕃一直被唐朝軍隊壓着打,從來不敢對長安有什麼想法。“安史之亂”發生後,唐朝國力下滑,駐守西南邊境的軍隊也被撤回關中,吐蕃便長驅直入,輕輕鬆鬆地攻陷了長安,佔據了15天后全身而退。

多年以後,金人李獻甫擔任長安縣令,他在《長安行》中寫道:“長安大道無行人,黃塵不起生荊棘。高山有峯不復險,大河有浪亦已平。”統治者自然就不會在無險可憑的長安建都了。

隋唐以後的歷朝歷代統治者,如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在建國之初進行過對外擴張,其餘時間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戰略防禦的方針,一般不會主動打對外戰爭。這樣一來,就必須將都城建立在“易守難攻”的地方。

唐朝之後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長安爲何再也不是都城 第4張

北宋爲什麼將都城建立在開封?因爲開封有黃河天險。

南宋爲什麼將都城建立在杭州?因爲杭州有長江天險。

明朝初期爲什麼將都城建立在南京?因爲南京有長江天險。

元朝、明朝、清朝爲什麼將都城建立在北京?因爲北京西面、北面、東面都有羣山作爲屏障,再配合長城的防禦工事,簡直就是固若金湯,無懈可擊。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全唐詩》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