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到底是誰毒害的光緒帝?動機又是什麼呢?

到底是誰毒害的光緒帝?動機又是什麼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光緒帝的死因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2008年,正好是光緒帝駕崩100年,由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專家,聯合發佈了一個震驚世人的消息:在光緒皇帝的髮辮及隨葬衣物中,發現超量砒霜,根據砒霜含量分佈,及人體生理特徵分析,最後得出“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的結論!

到底是誰毒害的光緒帝?動機又是什麼呢?

光緒帝駕崩後,就一直流傳着光緒帝被謀殺的說法。比如書法家啓功曾回憶,他的曾祖禮部尚書溥良說,光緒死前,喝了一碗慈禧賞賜的“塌喇”(優酪乳)。當時的宮中內人,提到光緒之死,一律是諱莫如深的神態。

按照《清史稿》記載,光緒死於疾病,後人根據醫案記錄,推測光緒得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和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所以,光緒被毒害的傳言,一直得不到驗證,成爲野史。沒想到百年後的現代考古技術,推翻了正史,爲我們揭開了這段謎案。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誰是毒害光緒皇帝的兇手呢?動機又是什麼呢?

第一疑兇:慈禧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堅信,殺害光緒的兇手,非慈禧莫屬。從動機、條件和證據三個維度分析,慈禧的嫌疑最大。

1.作案動機

慈禧與光緒帝的決裂,從戊戌變法後就無人不知,假使光緒帝掌權,慈禧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在光緒眼中,慈禧就是禍害大清國的罪人,同時也是自己個人不幸遭遇的仇人。

對光緒的這個心態,慈禧也心知肚明,她知道一旦光緒重新掌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全面否定自己,並清洗自己的政治勢力。

慈禧並不認爲自己的政治主張有問題,更不認爲光緒的變法正確,所以,爲了防止光緒重啓變法,她必須除掉光緒,更何況二人從私人感情上,早就水火不容。

其實這個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夠充足。

到底是誰毒害的光緒帝?動機又是什麼呢? 第2張

①慈禧反對戊戌變法也不全是錯

由於晚清的屈辱史,及光緒帝曾經帶來的一絲光明,後人天真地認爲,假如沒有老妖婆作梗,戊戌變法順利實施,或許中國就不會遭受列強蹂躪。

其實這是誤解,且不說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單從戊戌變法的內容、方法和變法人選三個角度看,可以肯定地下個結論:沒有慈禧的阻攔,戊戌變法也會失敗,最壞的結果有可能讓大清王朝提前滅亡。

雖然從今天的視角看,大清提前滅亡不算壞事,可是就當時而言,這是誰也接受不了的事實。

限於篇幅,我們不能仔細分析戊戌變法本身的缺陷,可是請別忘記,慈禧阻攔變法,既有思想落後的一面,也有對政局經不起大動盪的考量,不能全面否定慈禧的做法。

打個未必恰當的比方,夫妻雙方爲投資股票還是房地產發生爭執,都想按自己的意圖行事,結果鬧得摔碗摜盆。可是你能粗暴地以對和錯判定是非嗎?即便是結果驗證某一方錯了,也不代表另一方肯定正確。

其實慈禧也不是完全反對戊戌變法,甚至還有過支持的舉動,只是執行過程中變味了,惹翻了慈禧太后。

由此可見,慈禧不是反對變法,而是反對具體的執行方案,以及背後的政治目的。因此,將雙方的分歧,當作慈禧殺害光緒的動機,不夠充分。

②回鸞後,光緒的處境有所改善

北京事變後,慈禧、光緒一行逃難西安,沿途艱辛不說,慈禧一度差點被八國聯軍當作戰犯幹掉。這段經歷,讓慈禧冷靜下來,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不變法大清早晚要亡。從這兒開始,她與光緒的政治理念接近了。

回到北京後,光緒的政治待遇有所恢復,他結束了瀛臺幽禁的生活,重新回到金鑾殿參政。當然,拍板的依然是慈禧。

從計劃廢掉光緒,到讓光緒重回金鑾殿,這個舉動釋放了很明確的政治信號:慈禧非常希望母子和解,共度危局。

到底是誰毒害的光緒帝?動機又是什麼呢? 第3張

③私人恩怨未必走向你死我活

慈禧曾經冊立載漪的兒子溥儁爲大阿哥,爲廢黜光緒做準備。就在這個過程中,以載漪、載勳、載濂、載瀾和剛毅爲代表的皇族貴戚,帶領六十多名義和團,直奔瀛臺,準備弒殺光緒帝。

慈禧阻止了這個魯莽的舉動。客觀來說,如果不是慈禧阻攔,光緒帝提前十八年就駕崩了。

慈禧一面準備廢黜光緒,一面又保護他的生命不受威脅。這說明,儘管“母子倆”已經如同陌路之人,可是慈禧依然沒有泯滅人性之光,從私人感情上講,她依然不能做到決絕。

2.作案條件

從作案條件上來講,慈禧肯定是條件最好的一位。可是條件最好,不代表唯一具備條件。從載漪等人準備公開弒殺光緒來看,光緒帝的被孤立,導致他的基本安全失去了保障。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具備謀害光緒的條件。

3.證據分析

慈禧謀害光緒的間接證據有兩個,一是她曾經說過:“我不能先爾死。”二是啓功所說的那一碗“塌喇”。不過說實話,這些都不能算是證據。

從以上分析可知,慈禧謀害光緒,嚴格來講有點勉強,或者說理由不夠充分。

第二疑兇:袁世凱、慶親王奕劻

袁世凱謀害光緒的動機很簡單,當初戊戌變法,就是袁世凱告密所致,光緒因此對袁世凱恨之入骨,曾經“日書項城(袁世凱)名以志其憤”。

慶親王奕劻爲何要謀害光緒呢?因爲奕劻與袁世凱有私交,二人定好計劃,謀害光緒後,由奕劻的兒子即位。

這個說法其實最不靠譜。光緒遇害前,袁世凱已經被貶,回到河南定居。以袁世凱的實力,想遠程控制弒君,比登天還難。立奕劻的兒子爲帝更始無稽之談,這種事除了慈禧,誰有能力暗箱操作?

第三疑兇:李蓮英

李蓮英謀害說,出自裕德齡《瀛臺泣血記》。裕德齡是當時的宮中女官,與光緒皇帝有交集。不過,從裕德齡的其它記載來看,有很多靠不住的東西。比如她自己的身份問題,裕德齡把自己包裝成旗人公族之後,甚至筆名用了“德齡公主”,其實她的身份是個漢人。

從李蓮英一貫的風格來看,他不可能與光緒產生個人恩怨,假如他下手謀害光緒,只有一個可能性:受慈禧指使。

這正是一個漏洞,慈禧假如要謀害光緒,可能會讓李蓮英出馬嗎?嫌疑太大,肯定會引起光緒警覺,容易打草驚蛇。

到底是誰毒害的光緒帝?動機又是什麼呢? 第4張

所以,這個說法基本也站不住腳。

第四疑兇:保守派皇親

其實謀害光緒的嫌疑人,遠遠不止以上幾位,寬泛一點說,所有站在慈禧一黨的皇室貴戚,都有嫌疑。

晚清末年,慈禧重用“載”字輩和“溥”字輩的皇室子弟,這些人掌握了朝中的決策大權,和軍隊控制權。載漪等人爲何隨隨便便就能帶人,公開闖瀛臺?他就是九門提督,負責皇宮警衛。

這些人從政治上都是光緒皇帝的死對頭,一旦光緒帝重新掌權,他們逃不過被清洗,當然這個說法同樣缺乏證據。

不過,如果這個說法與慈禧謀害說相結合,也許更接近真相。

試想一下,慈禧太后死後,光緒親政,大清會怎樣?一定是一場政治地震!帝派勢力與後派勢力之間的總決戰。

大清本來風雨飄搖,再發生內部慘烈的大清洗,後果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保守勢力一定會逼慈禧太后,在臨終前解決這個問題。

爲了大清國,慈禧太后恐怕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拋棄自己的擁躉,協助光緒掌握實權;要麼幹掉光緒,扶立一個各派勢力都能接受的新皇帝。

所以,我的結論是:光緒被害,是慈禧臨終前,在保守勢力敦促下,基於未來政治格局的需要,被迫默許,並由保守勢力執行的一場謀殺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