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東漢時期的軍隊數量那麼少 士兵們是怎麼保家衛國的

東漢時期的軍隊數量那麼少 士兵們是怎麼保家衛國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東漢軍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根據歷史學者的考證,在西漢中後期,全國的常備軍維持在大越50萬左右的水平,而且還天天擔心打不過異族的人。而到了後來的東漢時期建武六年,公元30年,東漢的初代皇帝裁撤了各地的軍隊,結果東漢的前中期常備軍維持在了大越15萬人,這些部隊人數連西漢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東漢面臨的外部威脅絕對不比西漢的少,西漢的敵人主要是北方的匈奴,而東漢面對的敵人不僅有北方的匈奴,還有東北方向的鮮卑,西邊的羌族,南邊的南越人作亂,軍隊數量這麼少,東漢的士兵怎麼保家衛國的呢?

東漢時期的軍隊數量那麼少 士兵們是怎麼保家衛國的

首先和之前的西漢不同,東漢不怎麼注重修築長城,可能是當時的統治者覺得修築長城太耗精力和時間,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改良和修築長城的袖珍版,那就是屯城。所謂的屯城其實就是漢軍在邊防重地修築的小堡壘,這種堡壘東西240米,南北300米,漢軍把它們安裝在國防咽喉,專門屯駐邊防精兵,在當時在塔里木盆地到崑崙山,到處都是這樣的屯城,這種堡壘短小精悍,修築起來很快,那麼它的功效如何呢?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永平18年,公元75年,漢軍名將耿功以三千兵馬死守疏勒屯城,硬扛匈奴單于親率的兩萬強敵,打出了13勇士歸玉門的熱血一戰,靠着一個碉堡就能抵抗比自己多三倍多的敵人,可見屯城這種堡壘不僅操作方便,關鍵是防守能力還超強,在今天新疆奇台石城子,我們還能看到這種屯城的遺址,歷經兩千年居然還沒倒!長城都更新了好多代了,這種堡壘從未更新,硬是堅挺到了現在。

東漢時期的軍隊數量那麼少 士兵們是怎麼保家衛國的 第2張

所以在東漢前中期,在漢軍和異族爭奪西域的戰鬥裏面,漢軍就是以這種屯城步步爲營,而異族人想防又防不住漢軍,打又打不破屯城,只能一步步向漢軍妥協,但是堡壘堅固是一方面,如果後勤補給跟不上,堡壘裏的漢軍一樣會死,在那個年代,北方和西域的環境相當惡劣,基本上沒有道路可走,從中國東部的糧倉送糧草到這些地方,光走路就得走半年,但是戰爭環境瞬息萬變,漢軍如何保證糧草能夠隨時到前線呢?

但凡重大的戰役,前線將士戰鬥力指數高不高,主要看後方補血能有多快,東漢初期,前幾代皇帝陸續在三門峽等地開鑿棧道,把關中平原的水路和西北的水路連接在一起,於是漢軍船隊可以帶着糧食走水路翻越天險把糧草送到西北前線,同時中央政府沿着今天的河南滎陽到山東高青一線拼命的修築堤壩,使得黃河汴河成功分流,於是東部富庶地區的錢糧能夠每年迅速的輸入洛陽,關中和東部送到前線的糧食每年超過六百萬石,如此高效的運輸手段才能保證充足的糧食供應,漢軍士兵天天都能吃撐,東漢大裁軍,把省下來的錢都投資了軍隊的硬件設施,這樣的國防思路保證了東漢立國數百年從沒有被異族人欺負。

東漢時期的軍隊數量那麼少 士兵們是怎麼保家衛國的 第3張

所以說國防建設重質不重量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