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楚國和秦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荊楚大地,羣星璀璨,歷史上對“荊楚一帶”評價一都非常高,不得不說荊楚大地產生了衆多人才,例如老子,公孫敖等一代名人,造就“惟楚有才”的美名;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佔據全部荊楚之地和南方土地的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爲何一直髮展不起來。和楚國同一等級的秦國都起飛了,而楚國還是迷失發展方向,時局鉅變彷彿與自己無關一樣;那麼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以下幾大因素不能忽視: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戰國七雄,六國變法不徹底,包括楚國

談到改革,我們來看看戰國時變法改革的情況,魏國經過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成爲戰國初期第一強國,齊國吏治變法使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趙國的胡服騎射變法使其一躍成爲軍事強國,韓國的申不害術治變法也使韓國有十年的“大治”期,燕國的樂意變法使其強大,差點滅亡齊國;雖然這些國家有着這樣的閃光點和繁盛期,但其變法改革還不能說是徹底的。

魏國的法治變法最後演變成半王道,半法治變法,有點類似於吏治變法,最後由於君主的原因而沒堅持下去,韓國申不害變法則變成陰謀權術之道;趙國變法重軍事而輕經濟,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燕國變法固守傳統,只是形式上和枝節上的變法,總之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這些變法都不是徹底的變法。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2張

秦國變法最徹底其實,最徹底的變法是秦國的商鞅變法,是徹底的法治變法,六代國君都遵守這個變法,使得秦國迅速成爲強國,成爲霸主,最後統一中國,秦國的改革,那真的是全面改革:郡縣制度,明確軍隊制度,確立社會治理條款,每一項都是直接徹底改革,不留一點尾巴。

楚國變法遭到貴族和平民一致反對

談完了六國的變法,我們再談談楚國,楚國地理位置最優越,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最好,多年來也經歷了不少大小變法和改革,但最終都是虎頭蛇尾,以失敗而告終。楚國變法屢屢失敗是有原因的,一是楚國實行分治制度,國家權力都掌握在貴族的手中,變法首先要觸動貴族的利益,因此會遭到貴族集團的阻礙。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3張

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除了貴族阻礙外,楚國的變法還遭受到平民階層的阻礙,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明是爲了底層百姓做好事,老百姓爲什麼還反對呢?其實這是底層百姓對改革缺乏信心,因爲最初幾次的改革都是針對軍事方面的改革,楚國王室大肆的增強武備,卻忽略了社會民生問題,軍隊戰鬥力是上去了,但增強實力這部分的投入誰來負擔?

楚國發展軍隊的鉅額投入,不可能是楚王來負擔,肯定是老百姓來負擔,老百姓本身日子過得就沒那麼好,楚國軍事改革需要增加軍費,這項開支就只能增加老百姓的稅收;所以,楚國的最初幾次改革其實考慮得不全面,單純地某一個方面極爲突出,那麼就意味着需要其他方面的削減,一消一長,只能把國民稅收這一項在嚴厲點,所以改革失去了許多人心。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4張

吳起變法,百姓受益較少後來楚國出了一位大師吳起,這個人物大家都不陌生,實力還是挺強的;主要改革成就集中在這幾點:法律、淘汰官員和裁減多餘開支、築新城、大力發展軍事,就這幾點,從字面上的意思其實就是針對官員;幾項改革中也就法律改革、淘汰多餘部門的官員、裁減多餘開支還算利國利民,但後兩項看不出哪裏利國利民。

雖說裁減官員和開支省出的錢可以養軍隊,但畢竟還是杯水車薪,錢還是不夠花;最好還是得損害一下老百姓的利益,多收點錢,多次的改革最終的結果都是老百姓來承擔,這纔是楚國一直無法徹底改革的主要原因;到了戰國時期,楚國迫於秦國壓力,開始下定決心徹底改革,但這時候遇到的攔路虎不再是貴族,平民也加入了鬥爭。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5張

楚國地緣政治太過複雜

戰國初期,放眼地圖,楚國領土版圖最大,轄區最廣,擁有戰略縱深,但楚國處於什麼位置?楚國的建國史就是“篳路藍縷”,處於未開化的一片土地上,那時候的土地可不是現在魚米之鄉,或者寸土寸金之地;戰國時期的人口屬實不多,楚國滿打滿算也就幾百萬人,而這些人口還包括許多土著民族和蠻夷民族,華夏人口所佔的比例就下來了。

楚國領土雖廣,可有效利用的土地不多楚國的地緣非常複雜,爲什麼這麼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氣候還是十分的潮冷,並且還未開化,並不適合人居住,所以看起來楚國的地盤很大,真正適合中原人居住和發展的地區也就是荊楚長江一帶和江東一帶,而其他的地盤基本上都是原始森林,或者是湖泊沼澤等未被開發地區,又沒有人,又沒有資源。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6張

楚國還和蠻夷進行了很多年的鬥爭,南方百越人一直攪得楚國極爲不太平;因此,我們目光不僅只侷限於中原地區,諸侯爭霸,羣雄逐鹿的戰場,楚國南方戰場也同樣是非常慘烈;而最終的結果是楚國不堪重負,只能和百越妥協,採取互不干擾的政策。

楚國既無法從南方獲得地緣優勢,也得不到需求的人口,更對自己本國的經濟農業起不到作用,其實楚國南方的大片土地幾乎上是名存實亡,可利用的土地實際上是不多的,這一點大家從秦國佔領楚國就可以看出,秦國只佔領了楚國的長江流域地區和江東地區,其他南方地區還沒有動手,直到秦始皇一統後,才真正的派趙佗領兵去平定百越。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7張

楚國君主和臣民安逸的心

除了地緣複雜還有其他因素嗎?也有,楚國的地理環境,造就君主和國民都有一個安逸的心,也註定了楚國頂多就是一個偏安的政權,根本做不到一統的姿態;歷史對戰國七雄的評價挺有意思,齊國有一統的實力,卻只願意當個經濟強國;燕國無慾無求,也沒實力去欲何求;趙國有一統的實力,沒有一統的眼光。魏國當初有能力一統,一直拖拖拖,最後把自己拖垮;韓國加上夾心餅乾,受氣包,自保都不行,怎麼一統。

楚國有霸主的潛質,沒有霸氣的百姓,地理環境和地緣政治,決定了一個地區的人會成長成什麼模樣;楚國的百姓安居樂業慣了,因爲楚國的權力都掌握在貴族和大家族手中,他們不但不支持改革,甚至這些人都是不願意戰爭的,因爲戰爭勢必觸動他們的利益,楚國在這些貴族影響下,根本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8張

秦君憂患意識強,在鬥爭中強大看看西邊的秦國,秦王和百姓像嗷嗷直叫的狼一樣,貪婪地把目光看向中原那塊富裕的土地,畢竟秦人在西邊那塊蠻荒之地住太久了,並且這裏還雜居戎狄,文化水平落後,秦國被中原六國看不起,甚至形成“六國卑秦”的局面,秦國君主都有自卑感和緊迫感,有極強的憂患意識。

秦人爲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強大,與自然作鬥爭,與中原鄰國爭奪領土,與戎狄作鬥爭,後來獨霸西戎有了立足之地,隨着時間的推移,秦人的民風也變得強悍起來,再加上西方多惡劣天氣,直接讓秦人不得不選擇更好的定居家園。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9張

而楚人居住條件,長江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溫厚,是一個養人的地方;有了這塊肥土地,楚人哪裏還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呢?所以楚國不管改革成什麼樣,最終也達不到秦國的境界,楚國的地緣從一開始就註定楚國最終會被吞併;因爲一個國家的改革不僅是王室、大臣的改革,更是全體國家臣民的改革,七國中也只有秦國做到了徹底改革。

小結

其實,楚國的實力在戰國初期還是比秦國實力強的,後來被秦國超越,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上述的變法不徹底,地緣政治因素,以及楚國臣民進取心等因素外,還與楚國君主有莫大關係,楚國君主朝令夕改的邦交策略(與齊聯盟背叛齊,與秦聯姻被秦坑),失敗的人才策略,以及昏庸之君居多等種種因素所導致的,與秦國的奮六世之餘烈,有着天壤之別。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 楚國爲何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第10張

楚國的改革失敗是註定的,就算楚國完成了徹底改革,但和秦國相比較還是差上一大截,楚國最終的結局還是以慘淡告終,不過秦滅六國時期,楚國是抗爭最激烈的國家,“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人不好鬥,但被別人欺負到自己土地上,楚人則用實力告訴秦國: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戰國策》、《左傳》、《呂氏春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