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巴蜀之地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的“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劉備政權就是依託擁有天然地理優勢的巴蜀之地立足的,即便在失去荊州以後,劉備政權也能借助巴蜀之地的富庶和四周的天然地理要塞和魏國對抗。

秦國同樣也是通過征服巴蜀,從而依託這個大糧倉,迅速壯大自己的勢力,那麼爲何秦國可以依託巴蜀壯大自己,而蜀國卻不行呢?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秦國中期地圖

在沒有徵服巴蜀之前,秦國是怎樣的現狀?

北有義渠(匈奴),西有巴蜀,東有山東六國。雖然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以後,國勢大振,但四周依然危機四伏,義渠直到秦昭襄王時代,在宣太后的配合下才徹底滅亡。

這從側面證明,奪取巴蜀之地對秦國的強大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在秦惠文王時代準備攻打蜀國時可以得到體現:

今王地小民貧,故臣原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翟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羣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衆而彼已服焉——《史記·張儀列傳》

地小民貧是秦國彼時面臨的現狀,那麼拿下巴蜀之地以後呢?

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貶蜀王更號爲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秦以益彊,富厚,輕諸侯——《史記·張儀列傳》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第2張

奪取巴蜀之後,秦國不僅擴大了自己的疆域,而且還得到巴蜀之地的大量人口,肥沃的土地,秦國實力大增,甚至產生輕視諸侯的心理,由此可見巴蜀之地對於推動秦國發展的重要作用。

回到剛纔的問題,那麼爲何秦國可以藉助巴蜀之地壯大自己,劉備的蜀國爲何就不行了呢?

兩方面原因:政治和地理;

先說地理,首先必須要認識到一點,那就是秦國在地理上據有優勢,而且之於蜀國來說還相當之大,因爲秦國不僅佔據有巴蜀,還有關中。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天府之國都被秦國收入囊中了。

秦國延伸到東邊的疆域一直到崤山爲之,以崤山爲界,西邊都是秦國的領土,東邊則是六國,以崤山爲界,所以把東面的六國稱之爲山東六國,它附近有一座著名的關隘就是函谷關,是秦國設立在東邊最大的一座關隘。

蘇秦合縱六國,讓秦國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關,染指中原,就是以這條界限爲依據。從下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以崤山和秦時函谷關爲界限,這條分界線把長安和洛陽一分爲二,而長安所在的位置就是關中腹地,也就是說秦國基本上控制了整個關中平原。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第3張

坐擁兩個天府之國,而且都具備易守難攻的天然地理優勢,所以當初蘇秦去遊說秦惠文王的時候,怎麼說的呢?

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衆,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史記·蘇秦列傳》

正因爲坐擁兩大糧倉,這讓秦國擁有了不斷出兵東方,和山東六國爭奪領土的資本。所以我們看戰國這段歷史,秦國不斷的挑釁山東六國,年年發兵攻打山東六國,秦國哪裏來的這麼多物資?答案就在這裏,就是因爲秦國坐擁巴蜀和關中的緣故。

但之前一個關中顯然還不足以支撐秦國年年窮兵黜武,直到秦惠文王時代派遣司馬錯奪取巴蜀之地以後,秦國的實力大增,除了供應本國糧食需求以外,還能支援戰場開支。而反觀蜀國呢?卻並不具備這樣的地理優勢。

雖然蜀國同樣佔領着易守難攻,且沃野千里的巴蜀,但是蜀國並不具備秦國的另一個優勢,那就是關中。關中之於秦國的作用就像一把劍對着山東六國,只要秦國實力允許,它隨時可以兵出函谷關攻打山東六國,打贏了繼續前進,而東面幾乎無險可據,打輸了可以退回函谷關,據險而守。

蜀國的短板就在於這裏,因爲蜀國的東面被一道秦嶺給阻絕了,魏國只要守好東面的關隘,蜀國就拿魏國一點辦法都沒有。蜀國的尷尬處境就在於這裏,只能守,卻不能進,所以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姜維發動的北伐,無不以失敗告終。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第4張

這是在地理位置嚴重吃虧導致的結果,因此不管是從地理優勢還是國家資源來說,蜀國的處境都是遠遠不能和秦國相提並論的。秦國坐擁兩大糧倉,可以說佔盡地利,想不富強都難,反觀蜀國只有一個巴蜀之地,雖然能夠維持政權的生存。

但是想要圖謀發展顯然是極爲困難的,加上諸葛亮爲了打開蜀國戰略發展的口子,不斷髮動北伐試圖衝破魏國以秦嶺爲依託對蜀國的封鎖,年年的軍事行動也耗盡了蜀國的實力。但這也從側面證明,正因爲坐擁巴蜀,諸葛亮纔有源源不斷的資源發動北伐,這些顯然都是富庶的巴蜀帶來的紅利。

綜上所述,正因爲秦國擁有關中,不至於像蜀國那樣被封鎖在巴蜀之地,秦國能夠把關中作爲戰略突破口東進染指中原,而蜀國卻不能,橫亙在蜀國東面的秦嶺幾乎斷絕了蜀國任何的發展可能。對於蜀國來說,巴蜀是生存之本,對於秦國來說,巴蜀不過是大後方的一個糧倉。

這固然也是蜀國失去荊州這個橋頭堡以後面臨的困境,倘若蜀國沒有失去荊州,依然還是大有作爲。

其次再來說政治,由於雙方各自面臨的局勢不同,實際上可比性倒並不是很大。

在政治上,秦國起初面臨的是山東六國聯合起來對抗自己的處境,所以在蘇秦時代,秦國硬是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但這十五年對於秦國來說影響並不大,只能說這屬於一個休戰期,但坐擁巴蜀和關中的秦國沒有戰爭消耗,反而囤積了不少糧食。

對於秦國來說,除了損失十五年的時間以外,基本上沒有其它損失。隨着張儀瓦解六國之約,山東六國形同一盤散沙,秦惠文王時代最大的成績就是拿下了巴蜀,直到繼任者秦昭襄王上臺後,在范雎的幫助下,在政治上採取遠交近攻的政策。

巴蜀作爲古代糧倉 秦國能富強爲什麼蜀國卻越來越弱小了 第5張

導致山東六國始終無法團結一起,充分利用山東六國之間的矛盾,秦國爲自己染指中原找到了突破口,通過不斷蠶食山東六國的領土,在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中國。就政治上來說,這是歷代秦國君主不斷努力的結果。

而蜀國方面,當時主要的敵人就是曹魏,實際上就政治上的複雜程度來說,蜀國面臨的局勢顯然要單純許多,畢竟秦國面對的可是六個國家。歸根結底,蜀國最大的硬傷還是地理上的短板,幾乎可以說,地理上的尷尬處境決定了劉禪時代蜀國的整個發展方向。

那就是突破這個發展瓶頸,甚至可以用一句調侃的話來說,後蜀國時代絞盡腦汁想的都是如何翻越秦嶺和攻破曹魏的關隘,因爲只有打破了地理和曹魏的軍事封鎖,蜀國才能進一步談更長遠的發展。可以說,這讓蜀國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給浪費在這上面了。

相比之下,秦國顯然具有無限廣大的發展可能性,換句話來說,秦國已經在想着如何稱霸中原,消滅六國了。蜀國還苦苦掙扎於無法走出秦嶺這座大山對自己的地理封鎖,無法打破這個封鎖,蜀國所有的遠大計劃都是空談,蜀國的士兵無法進入關中,收復中原就永遠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如此一比較,也就不難怪爲什麼秦國變得越來越富強,走得越來越遠,直至統一中國,而蜀國卻會困死在巴蜀之地這個地方,直到被魏國的軍隊主動攻入巴蜀,進而滅亡,究其原因不是蜀國的政治出現問題,而是地理位置決定了蜀國和秦國會出現不同的走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