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末時期一般人都有被餓死的情況 李自成爲什麼一點也不缺糧

明末時期一般人都有被餓死的情況 李自成爲什麼一點也不缺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李自成的糧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明朝末年的天災其實大家應該有感覺到,這一次的天災還真的是持續時間長,覆蓋的範圍之廣真的是讓人覺得絕望啊,所以一般人都有餓死的情況,但是我們反觀這個李自成啊,他不僅僅沒受天災的影響,反而他的糧食感覺很多啊,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祕看看吧!

明末時期一般人都有被餓死的情況 李自成爲什麼一點也不缺糧

首先,要看看明末崇禎年間,自然災害的發生特點:雖說是“連年大旱”,但並非是覆蓋北方的全面災害,大多數時候,都是集中在一地的局部災害。

比如看“重災區”陝西,崇禎元年時就爆發旱災,但之後幾年主要集中在陝北地區,到了崇禎四年的時候,旱災才席捲陝西全省。之後的五年,則主要集中在陝南秦州和陝北米脂。後來爆發旱災的河南,以《豫變紀略》記載,崇禎初年陝西鬧災時,河南好些地區還是十分繁榮,逢年過節時,農村裏宴會不斷,普通農民都穿着絲綢衣服來湊熱鬧。河南災情逐漸加重,則是崇禎七年起的事,到崇禎十年時,纔開始蔓延全省。

就是在河南災情加重的時候,先前的“重災區”陝西,也正由名臣孫傳庭苦心治理,特別是孫傳庭毅然重修漢中棧道,不但“以工代賑”吸納大批饑民,更令兩川荊襄的糧米,在崇禎十年時源源不斷輸入陝西,又趁熱打鐵鼓勵糧食貿易,災荒肆虐多年的陝西,從而“所濟漢民自多”,一度有了經濟民生復甦的好景象。也同樣是河南災荒加重的崇禎九年,山西糧食也豐收,僅宣大地區的戰備軍糧就多達二十萬石,儲量十分充足。

所以說,崇禎年間天災頻發不假,但北方經濟生產穩定的地區也多,倘若明王朝吏治清明,且能夠合理調配資源,這場“連年大旱”的天災,本該能救。可“吏治清明”這條,明王朝早就做不到,上下官場已爛透。救災?也就成了越救越火上澆油,這纔有了李自成的農民軍趁勢而起,折騰得天下大亂。

也同樣是明末天災的場面,成了李自成的大禮包。既然災區的周邊,就有生產穩定的地區,明王朝又如此不給力,那些風調雨順的鄉村州縣,當然成了李自成眼裏的肥肉,於是採取流動作戰戰術,哪裏有吃的往哪奔。仗着農民軍腿腳快,別管天災在哪鬧,就是不缺吃。

但放在明末天下大亂的年代裏,能跑能找,顯然還不夠,所以李自成不缺糧,也因爲第二個原因:李自成輕車熟路的籌糧手腕。

比起當時好些見糧食就搶,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的“流寇”來,李自成的謀略卻更高明——專搶富豪大戶。他率農民軍進入河南時,對於掃過之處的豪強勳貴,都是“籍其家以賞軍”。放在當時土地兼併嚴重到“中州地半入藩府”地步的河南省,一座座昔日耀武揚威權貴莊園,就是李自成現成的“錢包”,果然輕鬆就被李自成翻個底朝天,家家糧食進了農民軍倉庫。

明末時期一般人都有被餓死的情況 李自成爲什麼一點也不缺糧 第2張

而比起這對待權貴的強力手腕來,以明代學者張岱的記載,當時李自成對河南百姓,卻常是“秋毫無犯”。抄沒了權貴糧倉後,也動輒就大手一揮,“令飢者遠近就食”。放在當時旱災嚴重的河南,如此手段的李自成,當然也人氣飆升,當地饑民“竟德之,竟多歸附”。一度被孫傳庭打的剩十八人的李自成,這才隊伍滾雪球般壯大,一口氣發展到數十萬人。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李自成的一路征戰,可不止是搶糧和打仗。他所過之處,也常抓生產。《石匱書後集》裏就說他“撫流亡,通商賈,募民墾田”。被農民軍折騰的灰頭土臉的明朝總督熊文燦,更親眼看過李自成的“生產成果”:明朝治下曾民不聊生的湖廣蘄黃地區,被李自成佔領了不到一年,就是“倉有稻糧,沿江饒給”——只以這治理水平差距說,晚明捱揍,真心不奇怪。

明末時期一般人都有被餓死的情況 李自成爲什麼一點也不缺糧 第3張

不過,雖說李自成有這麼多“高招”,但這幾個辦法,也都是唐宋元幾朝,農民起義的常用套路,雖然能保證有糧食,但取天下卻遠遠不夠。那爲何李自成卻能一路東進,在自己失敗以前,先要了風雨飄搖的明王朝的命?這就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因:李自成的壯大,關鍵來自明王朝的“神助攻”。

崇禎年間,明王朝的毛病盡人皆知,但要看看李自成的“奮鬥過程”,就可知嚴重到什麼地步。

比如崇禎二年,羽翼未豐的李自成殺進山西時,面對嚴重局面,相關的明朝官員,第一反應竟是先甩鍋。先是山西巡按羅世錦大罵陝西官員,指責陝西官員故意放農民軍進山西。給事中裴君錫又提出奇葩解決方案:這農民軍不能山西兵打,應該由陝西派兵進山西來抓。李自成們在山西鬧的歡,都不如他們在朝裏吵得歡。

這樣的雷場面,可不止這一次。以與李自成交戰多年的明末名將盧象升的說法,此時的明朝言官,風格就是收錢替人開罵。別看半點軍事知識不懂,罵人卻不含糊。越是重大戰役時刻,越是他們跳出來搗亂,好好的戰略計劃,幾個罵戰下來就折騰的面目全非。

而當時明朝與李自成作戰的大臣軍將,以明末名臣孫傳庭的嘆息,更是“庸碌者甚多”。

待到李自成穩定了河南,揮師東進後,除了少數忠勇將領浴血抵抗外,從陝西到北京的一路,沿途軍隊望風披靡,好些來“剿賊”的軍隊,見了李自成就秒投降,掉頭就做了帶路黨。碰上這樣一個根子爛透的對手,找糧食?當時的李自成,自然予取予求,直到風光殺入北京,叫崇禎帝含恨上吊。

明末時期一般人都有被餓死的情況 李自成爲什麼一點也不缺糧 第4張

雖說,明朝的遺民們常嘆息明末天災“所以資自成”也。可看過這全過程就知道,明朝之亡,不在天災,卻是人禍。

如果,談到明朝滅亡,只知感慨崇禎帝命苦,抹一把同情淚。那隻能說,歷史興亡的教訓,並未記取。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豫變紀略》《明季北略》《懷陵流寇始終錄》《許州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