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買官都能買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賣官鬻爵這種事,在中國的史書上屢見不鮮,只不過對其描述總是失之於泛泛而談,而很少有精確的數字統計以爲微觀查考。而官場中的暗箱操作、將職位明碼標價則是滋生腐敗的溫牀。在清朝末年,隨着驕奢之風的盛行,賣官鬻爵現象更加常見,甚至,成爲了官場中的潛規則。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其實,賣官現象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時期就露出了苗頭。

在先秦社會,諸侯各國都實行的是世襲制。人們的身份和命運基本上在出生時便註定了。後來秦始皇滅六國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天下的大權全部掌握在皇帝手裏。以前的貴族社會也就宣告解體了,皇帝成爲名副其實主宰天下的人,賣官鬻爵之風也隨之興盛了起來。

話說,秦始皇還未一統中原的時候,秦國發生了非常嚴重的蝗災。爲了賑災,秦始皇向百姓許諾,只要繳納千石的粟米,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官職。爲賑災而賣官尚且情有可原,可一旦開了這個頭,後續的賣官行爲就會層出不窮。漢武帝雖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爲了充實國庫,也時不時地進行賣官。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第2張

到東漢的漢靈帝時期,朝廷賣官不爲賑災,也不爲增加財政收入,只爲滿足皇帝的私慾——斂財。按道理講皇帝擁有整個天下應該不會貪戀錢財,但是,倘若遇到荒淫奢侈的君主這個就另當別論了。漢靈帝在位時建造西園供自己享樂,他在宮中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財政上早就出現了赤字。

《史記·平準書》記載:孝惠、高後時,爲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爲吏。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於封君湯沐邑,皆各爲私奉養焉,不領於天下之經費。如此一來,東漢國力江河日下,再也不復大漢往日的榮光了。

歷朝歷代都不乏賣官行爲,可是,若說起把賣官賣的最登峯造極的朝代,那就非清朝莫屬了。乾隆年間,朝廷將很多官職明碼標價,歡迎有財力的人前來購買。只要你捐給清廷九千六百兩白銀,那麼,你就是清朝皇帝承認的的四品道員了。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第3張

至於說七品的知縣,那就更便宜了,只要你捐出四千六百二十兩銀子,你就可以走馬上任了。在乾隆時期,一兩白銀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一百五十元到二百元之間。這樣看來,不到一百萬的投資就可以當上一縣之長了。在當時,有很多人借錢買官,並因此負債累累。

這樣的官員,老百姓指望他能兩袖清風,難度絲毫不亞於緣木求魚。甚至,爲更長久地賣官清廷竟然還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定,務必要將買賣官職做到錢職兩清皆大歡喜。具體買賣時,清廷向買官的人承諾,決不讓買官的人多花一兩銀子,說好什麼價就是什麼價。只要你按規定交錢,官職絕對少不了你的。

而且,官職的品級和地區全都詳細標明,不會讓買官的人吃暗虧。把賣官鬻爵這樣的骯髒事粉飾成童叟無欺的公平交易,清末的統治者實在是令人作嘔。當然,官職的價格並不固定。嘉慶皇帝即位後,清朝逐漸走向了下坡路。爲了應對各種危機,嘉慶皇帝決定加大賣官力度,甚至鼓勵買官。

這樣一來,買官的人越來越多,到了最後,因捐錢而做官的人竟然比參加科舉而做官的人還要多。據統計,賣官行爲嚴重的時候,只有不足百分之四十的官員是經過科舉正途上任的。很多目不識丁的人通過買官,最後,甚至成爲了科舉出身官員的上司。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第4張

這在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深深傷害了那些正規出身的官員。清廷雖然將賣官擺到了明面上,可爲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還是設定了底線,那就是“三不賣”原則:

首先,六部之中,吏部和禮部的官職是不會賣的。

吏部身爲六部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朝廷喪失了對官員的控制,那麼,整個國家系統都會走向崩潰。禮部的地位雖然不及吏部,可是,它關乎朝廷臉面,一點也馬虎不得。從國家尊嚴的角度考慮,清朝統治者也不會賣出禮部職位。

其次,中央系統的官員是不許賣出的。

中央系統的官員大多爲清廷的高層領導,擁有着極大的權力。這種官員,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才能,否則難以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除此之外,他們臨近京城,經常接觸皇族,一舉一動都影響着政局的走向。這樣的官職,清廷也不會放心交給別人。

最後,地方高官不許賣出。

爲了在賣官的同時又不削弱自己的統治,清廷規定,地方官最高只能賣到地方最高官員的副職。換句話說,也就是隻賣副省長和副省長以下的官員,省長是絕對不會賣的。

古代買官什麼樣的官都能買嗎 事實證明這三種官死都不會賣 第5張

花錢買官的人上任之後大多都想狠狠撈上一筆,將之前捐出來的錢趕快掙回來,而那些經歷過寒窗苦讀的官員也在這種風氣中慢慢地迷失了自我。很多官員上任時對治下的民衆毫不在乎,只關心自己這幾年官能搜刮到多少錢。而那些被欺壓地敢怒不敢言的民衆,也不由自主地將翻身的希望寄託到了買官上。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清朝的衰弱已是大勢所趨。國力衰弱之下,即使是朝廷中的有識之士銳意改革,也很難挽回頹勢。歸根到底,還是因爲賣官行爲腐蝕了人心,損傷了國家的元氣。

參考資料:

【《史記·平準書》、《史記·秦始皇紀》、《漢書》、《捐納制度研究的回顧與思考》、《明清論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