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於什麼時候?南海泡沫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於什麼時候?南海泡沫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海泡沫是經濟學上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脫離常軌的投資狂潮引發的股價暴漲和暴跌,以及之後的大混亂。

南海股價年底僅爲每股1.2磅,到1636年底也只不過上升到1.8傍。隨着資本主義投機市場的形成,南海公司的價格大起大落。在11月價格猛升到7磅,隨後回跌到1.5磅,在12月12日其價格再度強烈反彈,直上11磅。過了新年之後,再猛跌到5.5磅。由於新投機者的加入,價格再次急劇上升,到1月29日已經突破了14磅大關。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盪幅度都超過400%。拿12月9日最低點(1.5磅)與12月12日的 最高點(11磅)相比,3天之內價格上升將近10倍。超額利潤招來了四面方的投機客。也許有人早就懷疑到南海估價已經完全背離了近年來市場常態化,但是所獲取的暴利使得許多投資者沒了理智。到了1月價格也被擡高了25倍多。到2月5日上漲爲30磅,在30天內漲幅超過了29倍。在這段時間內幾每一個投機者都沉在突然發了一筆橫財美夢之中。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於什麼時候?南海泡沫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

背景

早在南海公司成立以前,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已曾與愛德華·哈利(1664年-1735年)討論一個構想,讓國家向某些企業授予權力壟斷某地區的貿易,然後再從那些公司獲取部份利潤,以便讓政府償還因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欠下的大筆債務。這個構思很快就引起愛德華·哈利的兄長,即時任財務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羅伯特·哈利(後爲牛津伯爵)的興趣。在他的倡議下,南海公司遂於1711年透過國會法案成立,並從政府獲得權力壟斷英國對南美洲及太平洋羣島地區的貿易,而這兩個地區在當時被坊間視爲商機無限,因此哈利對公司的期望很高,甚至誇耀地稱之爲"牛津伯爵的傑作"(The Earl of Oxford's Masterpiece)

"南海泡沫"發生於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英國私人資本不斷集聚,社會儲蓄不斷膨脹,投資機會卻相應不足,大量暫時閒置的資金迫切尋找出路,而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是一種特權。在這種情形下,一家名爲"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於1711年宣告成立。1720年底,政府對南海公司的資產進行清理,發現其實際資本已所剩無幾,那些高價買進南海股票的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許多財主、富商損失慘重,有的竟一貧如洗。此後較長一段時間,民衆對於新興股份公司聞之色變,對股票交易也心存疑慮。歷經一個世紀之後,英國股票市場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陰影。"南海氣泡"告訴人們:金融市場是非均衡性的市場,只要有足夠多的資金,可以把任何資產炒出天價,導致泡沫急劇膨脹。正如凱恩斯所說,股票市場是一場選美比賽,在那裏,人們根據其他人的評判來評判參賽的姑娘。毫無疑問,這個時候政府的監管是不可或缺的!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爲了支持英國政府債信的恢復(當時英國爲與法國爭奪歐洲霸主發行了鉅額國債),認購了總價值近1000萬英鎊的政府債券。作爲回報,英國政府對該公司經營的酒、醋、菸草等商品實行了永久性退稅政策,並給予其對南海(即南美洲)的貿易壟斷權。當時,人人都知道祕魯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銀礦藏,只要能把英格蘭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數以萬計的"金磚銀塊"就會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於什麼時候?南海泡沫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 第2張

投資者趨之若鶩,其中包括半數以上的參衆議員,就連國王也禁不住誘惑,認購了價值10萬英鎊的股票。由於購買踊躍,股票供不應求,公司股票價格狂飆。從1月的每股128英鎊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鎊以上,6個月漲幅高達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範效應的帶動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機對象。社會各界人士,包括軍人和家庭婦女,甚至物理學家牛頓都捲入了漩渦。人們完全喪失了理智,他們不在乎這些公司的經營範圍、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只相信發起人說他們的公司如何能獲取巨大利潤,人們惟恐錯過大撈一把的機會。一時間,股票價格暴漲,平均漲幅超過5倍。大科學家牛頓在事後不得不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

6月,爲了制止各類"泡沫公司"的膨脹,英國國會通過了《泡沫法案》。自此,許多公司被解散,公衆開始清醒過來。對一些公司的懷疑逐漸擴展到南海公司身上。從7月份開始,首先是外國投資者拋售南海股票,國內投資者紛紛跟進,南海股價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鎊,12月份跌到124英鎊。"南海氣泡"由此破滅。1719年,英國政府允許中獎債券與南海公司股票進行轉換。同年年底,南美貿易障礙掃除,加上公衆對股價上揚的預期,促進了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帶動股價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諾接收全部國債,作爲交易條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償還,公司允許客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僅僅只需支付10%的價款)來購買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國下議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從129英鎊跳升到160英鎊;當上議院也通過議案時,股票價格漲上了390英鎊。

 原因

除羅伯特·哈利外,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組成。爲了吸引這批商人加入公司,政府遊說他們若購買爲數達1,000萬英鎊的國債,政府就會向他們提供六釐年利率,再額外每年提供8,000英鎊,以作回報。由於涉及開支龐大,政府當時更要求國會將酒、醋及菸草等貨品的部份稅收收益預留,以用於支付每年高達600,000英鎊的利息。公司成立後,總部位於倫敦針線街的南海府(South Sea House),董事局總裁由牛津伯爵出任,其他董事包括金融家約翰·布倫特爵士(Sir John Blunt,1665年-1733年)等人。

在1713年,英、西簽訂《烏得勒支和約》,標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步向終結。在和約中,西班牙准許英國壟斷對西班牙美洲地區的奴隸貿易,而專營權很自然落在南海公司手上。奴隸貿易在當時被視爲很賺錢的行業,南海公司的前景亦被看好。有關和約的簽訂被當時託利黨政府視爲一大勝利,因爲南海公司成功爲政府有效融資,並與由輝格黨控制的英格蘭銀行抗衡。在1716年,南海公司進一步從奴隸貿易中取得優惠待遇,到1717年更向政府多買額外200萬英鎊的公債。但好景不常,西班牙在1718年與英國等國交惡,並爆發四國同盟戰爭,南海公司的前景一度暗淡下來。可是,公司卻仍然強調前景明朗,並在1718年邀請英皇喬治一世加入董事局成爲總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