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羅馬帝國遭受過的最大恥辱是什麼?被高盧人圍攻

羅馬帝國遭受過的最大恥辱是什麼?被高盧人圍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羅馬帝國曾經非常強大,是以地中海爲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那麼擁有如此遼闊國土的羅馬帝國遭受過的最大恥辱是什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當南歐的平原上一派農耕放牧的田原風光,地中海上商船來往穿梭的時侯,北歐的大片地方仍然覆蓋在黑色的森林之下。那密林裏住的是高盧人。現在只有愛爾蘭還有少量的高盧人,但當時高盧人卻生活在歐洲最廣大的地域上。

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前,高盧人開始了他們的移動。不過他們不是一起齊大遷移,而是從最北的部落開始向南、東、西,一個趕走另一個地慢慢移動,最後越過阿爾卑斯山脈,到達了現在的米蘭和波河之間。

這些高盧人最初並沒有給羅馬造成任何威脅,因爲在羅馬與高盧人之間不但有亞平寧山脈(appenino)相隔,更有伊託魯里亞人的勢力圈。當時的伊託魯里亞人不但有經濟技術的實力也有軍事的實力。

羅馬在廢除了伊託魯里亞人的王制進入共和制後,便與伊託魯里亞成了仇敵,共和制最初的幾乎一個世紀一直與伊託魯里亞發生着斷斷續續的戰爭。羅馬的勢力一天天上升,伊託魯里亞的勢力一天天衰落。同時,立足在意大利南方的希臘植民市也失去了進取的勢頭,處於守勢。

羅馬帝國遭受過的最大恥辱是什麼?被高盧人圍攻

羅馬人以其特有的堅韌性格與伊託魯里亞的勢力一點點地爭奪。建在山頂易守難攻的伊託魯里亞的城市之間幾乎毫無協作精神,他們被羅馬以各個擊破的形式蠶食。伊託魯里亞的城市之間的同盟關係幾乎是沒有什麼軍事來往的,軍隊不是沒有,只是沒有統一的指揮系統。而羅馬人卻深知指揮系統的重要性,什麼都可以犧牲,但統一的指揮系統是最爲致關重要的。

羅馬的拉丁同盟在作戰時,每個同盟國都出一定數量的軍隊協同參戰。羅馬從來都是以羅馬軍爲中軍主力,同盟軍則分守左右兩翼,戰利品則與同盟國平分。但是最高指揮官絕對是出自羅馬。當時在許多方面都比羅馬優秀的伊託魯里亞,不如羅馬的正是同盟國間的不協調,指揮系統的不統一。而伊託魯里亞至死都沒明白這一致命傷。

羅馬的平民在兩次上聖山之後,獲得了一定的權力,這使羅馬又可以專心對外了。這時的羅馬主要是對居住在亞平寧山脈羅馬東部的沃斯基(volsci)人和亞平寧山脈羅馬南部的埃奎(aequi)人進行長達六十年的作戰。這些蠻族不時從重山峻嶺之中哇呀呀地衝出來,跟羅馬作對。戰事打打停停,一進一退。中間甚至有過保守派貴族武將柯理奧因不滿羅馬的對平民救濟政策,憤然投敵,帶着蠻族攻到羅馬城下的事。不過面對城上妻子和年邁老母的哭求,柯理奧不忍攻城,反被蠻族砍了頭。羅馬也因敵人沒了大將而躲過一難;也有在公元前396年,埃奎人兵迫羅馬,情況緊急時,羅馬任命奎茵提斯(Titus quinctius Cincinnatus,注1)爲獨裁官,僅用15天便大破敵軍的快舉。

在羅馬與外族作戰時,位於羅馬市北二十公里左右的魏(Veii)總是乘人之危,與羅馬爲敵,羅馬則咬住牙關忍辱負重,專心對付沃斯基人和埃奎人。在對沃斯基人和埃奎人的戰爭平靜後,羅馬開始準備對這個伊託魯里亞最強的都市的戰爭,要一舉摧毀這個眼前的對頭。

但對魏的戰鬥十分艱難,羅馬不得不幾次任命獨裁官來擺脫困境。公元前396年,經過十年的苦戰,在獨裁官卡米勒斯(Marcus Furius Camillus)的指揮下,羅馬終於攻克了魏城。獨裁官卡米勒斯是一個極富人情味的名將,他看着手下的因長年作戰而不斷貧困下去的平民士兵,終於作出了一項重大變革,他決定發給士兵軍餉。在羅馬,服役是稅制,所以士兵們是無嘗的。但連年的戰爭使平民難以負擔,士氣也年年低下。這獨裁官卡米勒斯的軍餉制使羅馬軍士氣大盛,終於取得了克魏大捷。魏的全市住民淪爲羅馬的奴隸。

這是一個空前的大勝利。羅馬的勢力範圍因此陡然增加兩千平方公里,比以前擴大了四倍。卡米勒斯乘勝揮軍深入伊託魯里亞,各城聽到大國魏的失陷早已破膽,羅馬軍勢如破竹。

這時羅馬人開始輕飄飄了,嫉妒的流言也出籠了,有人說好象大概卡米勒斯可能是個野心家,或許似乎卡米勒斯可能私吞了一些戰利品。

卡米勒斯聽到這流言,懶得爲自己辯護,悄然離去,到外國流亡去了。本來在羅馬對自動流放國外的人是不再追究罪行的,但這時的羅馬卻以缺席裁判的方式,判了卡米勒斯一萬五千阿司的罰款。要不是那密林裏的高盧人突然來犯,卡米勒斯也許會帶着一顆被羅馬人傷害的心,孤獨地詛咒着羅馬的忘恩負義而客死異地它鄉。

羅馬帝國遭受過的最大恥辱是什麼?被高盧人圍攻 第2張

不過,打破了伊託魯里亞勢力圈的羅馬人,卻正是用自己的手將那阻止高盧人南下的堤防破壞了。而平民們也不顧貴族的反對,開始大批移居魏市,大有建立第二首都的勢頭。羅馬爲之空巷,卡米勒斯的出走又使羅馬軍羣龍無首,半數左右的士兵覺得無聊而紛紛散去。羅馬的悲劇便在這混亂中上演了。

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從現在法國一帶出發,越過亞平寧山脈南下,沿途各伊託魯里亞都市盡數落入高盧人的手中,轉眼間他們就佔據了波河平原的大片沃土。

高盧戰士的勇猛善戰也傳到了羅馬人的耳中。高盧人的武器主要是長槍和劍,木製的盾牌上包着銅皮。軍隊分戰車兵騎兵和步兵。作戰時先以戰車衝亂對方戰陣,然後騎兵和步兵一擁而上。高盧人極爲好鬥,每當開戰,總有那殺的興起的,像三國裏的許褚那樣甩去衣服,赤膊上前撕殺。

另外高盧人還有一令人恐懼的習俗,他們殺敵之後總要斬取敵人的頭顱,串掛在馬頭之下。戰後回去,將頭顱用油浸泡,當有貴客來訪時便拿出來給人看。

當這個驍勇的民族攻克了羅馬北一百二十公里處的城市後,已經沒有能夠阻擋他們進攻的障礙了,原來是羅馬屏障的魏已經被羅馬人自己所破壞。於是羅馬陷入了恐慌之中,慌亂間緊急招來的軍隊因平民的大量移居魏市而顯得嚴重數量不足。

這支隊伍匆匆向北迎敵,但還沒到預定戰場便與蜂擁南下的高盧人在臺伯河上游突然遭遇。羅馬軍毫無準備潰不成軍,轉眼間便四散逃命去了。

高盧人大概知道兵貴神速,乘勝奔襲羅馬。羅馬市簡直就像空城,甚至連城門都沒來的及關閉便落到了高盧人手中,開始了長達七個月的被佔領的日子。

羅馬人有些喪膽地認識到舉國一致的抵抗是不可能了,於是決定將青壯年男子都撤退到易守難攻的卡匹托爾山上死守。卡匹托爾山上建有朱比特神殿等幾個羅馬的主要神殿,山頂面積較小,但一面鄰水三面爲峭壁,極適於防守。同時這裏也是羅馬人的聖地,若是這裏也丟失的話,羅馬人便會從精神上失去依靠。

能夠守山的人數受山上面積所限不能太多,所以非精幹強壯者便不得上山,另外守山者的妻子和兒子也被允許上山。而其他老弱病殘,既便是元老院議員也不得上山,只有讓他們聽天由命了。

高盧人在毫無抵抗的羅馬市區肆意橫行,燒殺搶掠。羅馬元老院、市場、房屋都被破壞焚燒。而在卡匹托爾山上的壯漢們只有咬牙忍辱觀看的份。

恥辱!奇恥大辱!羅馬建國以來第一次受到異族的蹂躪。而下一次的異族入城要等到八百年後的公元410年了。

高盧人卻是不會去理會羅馬人的痛苦的,他們團團圍住卡匹托爾山,反覆試圖佔領這最後的孤島。羅馬人拚死抵抗,一次又一次地將敵人的進攻擊退。但這也沒能使羅馬人的恥辱感稍有和緩,後來的羅馬史學家又不得不寫出許多傳說來沖淡恥辱的感覺。其中之一是說有一次,高盧人乘月黑風高夜想悄悄偷襲卡匹托爾山,而山頂神殿裏的鵝卻深更半夜地一起亂叫起來,被吵醒的羅馬人這才發現了偷襲的高盧人,當然高盧人的計謀未能得逞,而羅馬人則認識定是鵝挽救了羅馬。不過,真實的史實好像不是這樣有詩意,那些鵝叫不叫,都沒能阻止高盧人進入羅馬的每個角落。

儘管傳說中羅馬人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高盧人保住了卡匹托爾山,但對以名譽爲最高美德的羅馬人來說,這點安慰性質的東西是無法撫平心裏的創傷的。而有能力重組軍隊的只有流亡在外的卡米勒斯。就這樣,七個月過去了。死守卡匹托爾山的羅馬人開始缺糧。

幸運的是,高盧人雖然都是優勢的戰士,卻不是都市人。他們佔領了羅馬,卻不知如何使用羅馬市。

他們將屠殺的屍體投入上水道,使得他們要另尋水源;過度熱衷於焚燒倉庫,使得食糧很快就消耗殆盡;不理會滿街的死屍,使得瘟疫流行,每天都有高盧人喪命。最重要的是在原野上馳騁慣了的高盧人漸漸厭倦了都市的生活。

高盧人於是向羅馬人要求撤退費黃金三百公斤作爲退出羅馬的條件。羅馬人並無選擇的餘地,不過對黃金稱量時高盧人的不公表示了抗議。高盧將軍大怒,踢掉稱砣,一腳跺到天平上怒吼:無名敗將,給我住口!

得到了黃金的高盧人終於呼嘯着離開了佔領了七個月的羅馬。

羅馬帝國遭受過的最大恥辱是什麼?被高盧人圍攻 第3張

高盧人一走,羅馬人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回了流亡在外的卡米勒斯。被判定有罪的卡米勒斯在外面也知道羅馬的苦難,但他是個沒有羅馬的正式公文不得歸國的罪人。他接到可以回羅馬的通知的同時也接到了任命他爲獨裁官的任命書。於是卡米勒斯第二次擔任了獨裁官。

拋棄舊怨重歸羅馬的卡米勒斯火速招集移居到魏市的平民組成了軍團,沿高盧人的退路追襲。大概只是收拾了個別高盧人後隊的散兵遊勇,算是出了口惡氣,這點小勝還是遠不夠報仇雪恨挽回面子的。

重建羅馬的工作立刻就着手進行了。平民們也不再堅持移居魏市去建立什麼第二首都了。他們都深信羅馬所遭受的這次劫難是因爲羅馬的守護神對羅馬人試圖拋棄羅馬而發怒,故意遣高盧人來懲罰羅馬人的。誰拋棄羅馬誰就不是羅馬人!卡米勒斯的話深深地刻入了每個人的心。以前曾中傷過卡米勒斯的人,現在也稱他是“羅馬的第二創建者”。

難題如果只是羅馬市的重建和羅馬人的團結的話,醫治高盧人所帶來的創傷並不困難。但是羅馬竟然用了四十年才從這次打擊中重新站立起來。看到羅馬在外敵面前屈服,鄰近各族也紛紛離心,拉丁同盟竟然煙消雲散了。不僅如此,昨日的盟國一變成爲想乘機吃掉羅馬的敵人。這真是’辛辛苦苦數百年,一下回到建國前’了。羅馬建城三百六十年,進入共和制一百多年,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但是,公元前390年的羅馬城失陷卻是使羅馬開始強大-比雅典、斯巴達、伽太基更強大-的第一步。雖然掉入深淵的更想爬上來,但再也沒能爬出來的民族國家卻佔絕大多數。而落入災難深淵的羅馬,以羅馬人特有的緩慢但堅實的腳步一步步地走了出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