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簡介

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羅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和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1738年出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石扇堡一耕讀之家。中秀才後,考舉人不第,1772年,羅芳伯因赴鄉試再次不中,於是和百多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到印尼婆羅洲(加裏曼丹島),組建採金公司。1777年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富可敵國,並被當地人尊稱爲“坤甸王”。1795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終年58歲。

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簡介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少懷大志

根據羅氏族譜考證,羅芳伯先祖自贛南遷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白渡堡,傳五世,再遷石扇,羅芳伯就出生在廣東嘉應州石扇,那裏是粵閩贛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小鎮,綠野青山,鍾靈毓秀,是出人傑的地方。

羅芳伯生於1738年,原名芳柏,芳伯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他父親名叫羅啓隆,母親楊氏,他母親生了他們兄弟三人,即芳伯、葵柏、臺柏三子,他是老大。

史載羅芳伯從小就與衆不同,少年時期他就“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還“自幼學文習武爲羣兒冠”,不但讀書和練武在當地都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做事勤快,爲人也很好,所以從小就得到了鄉里鄉親的稱讚,有書記載他說:“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

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簡介 第2張

“技多不壓身”,“一門技術就是一個飯碗”,羅芳伯小小年紀就悟出了這些道理。於是,他在認真學習文化之餘,暗下決心,要練出一套過硬的拳技和武藝,一個小孩子,一邊幹活一邊練武,其中的辛苦是一言難盡的,但是有恆心、從不半途而廢的羅芳伯,最後練就了一身超人的武藝,這爲他以後漂泊異域建功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又因爲堅持了文化知識的學習,所以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從小就訓練出來的恆心、志氣和膽略,這些過人之外,爲他以後做事業的時候不怕辛勞、甘於吃苦,奠定了基礎。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前後,34歲的羅芳伯雖然滿腹經綸,但鄉試時卻再次不第,依然只是嘉應州一介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依然還是“耕辛憑舌,苦硯爲生”,在家鄉只是一個窮教書匠。此時正值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蓋聞金山之勝地,時懷仰止之私衷”,羅芳伯於是“乃懷壯遊之志”,與衆同鄉於1772年從廣州虎門乘舟前往“金山”坤甸。他曾創作的《遊金山賦》中說:“予自忖曰: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雖然是無奈離鄉,但當時的他已經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通過改變環境到異域去闖出一片天地來。在中國古代,龍虎常常緊緊相連,並且龍虎都是王者的象徵,龍宮也是皇宮的代名詞,羅芳伯在這篇賦裏流露出了要在異域建立霸業的思想。根據他的《遊金山賦》中的描寫,他從虎門駕船啓程,途徑瓊崖、西沙、菲律賓,橫過赤道,最後到達“採金”目的地——婆羅洲。

平息盜匪,成立蘭芳

起初,芳伯以教書爲生,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非常貧窮,衣食不足,有甚者流浪街頭,生活十分困苦。於是,羅芳伯就着手組建了“採金公司”,開發金礦,爲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努力。金礦的開採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進了經濟發展。他不但才藝非凡,還團結僑胞,積極與當地人合作,因此羅芳伯的名字在華人圈子傳開了,當地的土著居民聽到也會肅然起敬。

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簡介 第3張

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羅芳伯又開始處理安全問題。當時,島上社會治安極爲混亂:土匪橫行、海盜稱霸,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土著首領則束手無策。對此,羅芳伯先是團結華人,組織“同鄉會”,繼而聯合婆羅洲的蘇丹,奮力擊退外來入侵者,迅速平定了蘭臘、萬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盜,在戰鬥過程中,羅芳伯出色的組織能力、勇敢的戰鬥精神令同伴們極爲欽佩,大家一致推舉他爲領袖。

平息了盜匪後,羅芳伯的聲望如日中天,當時他率領的部隊已經有三萬多人,平定叛亂後,又有二十多萬當地人主動歸附。當地蘇丹也表示臣服,要將王位讓給羅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絕。最終在蘇丹的一再勸說之下,羅芳伯表示可以接受政權,但決不答應做國王。1777年,以東萬律(今坤甸)爲首都的“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爲蘭芳元年。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衆一致擁戴他,稱他爲“大唐總長”,敬稱爲“芳伯”。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爲坤甸王。

巧除鱷患,爲政舉措

蘭芳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國內就爆發了鱷魚災難,成羣結隊的鱷魚在蘭芳國內水域活動,活動猖獗,不時登岸吞噬人畜,民心極爲驚恐不安,嚴重危害百姓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消息後,大總長羅芳伯立刻親自前往受災地區,指揮人民成功地驅逐了鱷魚。當時的羅芳伯遂設計一方面暗中帶人在鱷魚聚集點上投毒與埋伏弓箭,另一方面又效韓愈在潮州祭祀鱷魚的辦法,擺設祭桌,宣讀祭文,勒令鱷魚即時離境。據說當地的“鱷患”未久即消除。當地的土人與華僑對羅芳伯的治鱷手段極爲敬佩,視他爲有神奇本領之異人。

羅芳伯佔據了以曼多爲中心,南北數十里的產金之地,並自任這一區域管理機構——曼多總廳的最高負責人,以此建制成一個在內部實行自治的華僑社區。他在治區內施行獨立的法規,自行徵收稅金,寓兵於民,並大力扶持採礦、農業、交通、文教各業的發展。羅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區實行高度自治體制,建立了獨立的共和體政區。

向清稱藩,遺憾而終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想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但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爲此,羅芳伯鬱鬱而終,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爲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

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簡介 第4張

當時羅芳伯等人想要歸順清朝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想找一個強大的靠山。荷蘭殖民者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並不斷派兵侵擾。羅芳伯等國家領導人認爲,如果僅僅依靠蘭芳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只有藉助清朝的力量,纔可以鎮住荷蘭人。

蘭芳的這一舉措起到了一定效果。羅芳伯向清朝稱藩的願望雖然未能實現,但清政府最終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蘭芳也藉助此點,向外製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是清朝的藩國。此舉果然唬住了荷蘭人,當時的清朝正處於康乾盛世,荷蘭人擔心對蘭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對,他們不得不停止對蘭芳的騷擾。

早期未有加入的當地部族看到“蘭芳共和國”日益強大,亦紛紛加入“蘭芳”成爲成員部族。“蘭芳共和國”鼎盛之時,其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婆羅洲島。

羅芳伯擔任大唐總長後,開始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以他特有的政治天賦,開始推行民主管理。帶領當地人民及僑民披荊斬棘,苦心經營,使得婆羅洲的坤甸、東萬律、沙拉滿、山口洋等地,由荒涼之地一躍成爲富庶的“金礦之鄉”、“魚米之鄉”,成爲當地人民和僑民美麗的家園。

在“蘭芳大總制”成立了19年後的1795年,羅芳伯因病在坤甸逝世,終年58歲,由江戊伯繼任,確保了政局的平穩。由他創建的曼多地方政區共延續了110多年,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中曾引起較大的反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