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貝利薩留,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古羅馬帝國,作爲西方歷史上罕有的龐大帝國,其存在期間涌現出了很多有才人物,名將輩出。多數情況下,羅馬帝國的精靈平往往是憑藉着他們卓越的軍事才能,同時也憑藉羅馬帝國比敵人強大的軍隊來取勝。無論是戰勝戰略之父漢尼拔的西庇阿還是爲羅馬帝國奠基的凱撒,羅馬軍團的強大總是他們取勝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就在羅馬一分爲二,西部帝國滅亡幾十年後,卻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名將。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這位將領率領的軍隊絕大多數都是毫無紀律的烏合之衆,而且數量往往比對手稀少。可是,在他的將領生涯裏,他滅亡兩個強大的蠻族王國,令毗鄰東羅馬帝國的薩珊波斯帝國聞風喪膽,奪回了淪陷的故都羅馬城,並且差點恢復了西羅馬帝國。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在弒君成風的時代裏,他忠心耿耿,有兩次成爲皇帝的機會,卻都被放棄,可惜卻一輩子都在被皇帝懷疑。特別有意思的是,這位絕世名將,還有一個家庭醜聞,那就是人人都知道他頭頂大草原。

這位集威武、忠誠、冤屈、恥辱爲一身的羅馬將領,雖然在現代少有人知,在他的時代卻幾乎是“不敗”的代名詞,他就是東羅馬帝國時代最強大的戰將-名將貝利薩留。

貝利薩留出身於公元505年,他出生卑微,早年便作爲普通士兵參軍,由於作戰勇敢、武藝精湛,被當時的皇帝收爲親衛軍的一員。正是在親衛軍的時候,他遇到了一生的主君-查士丁尼。查士丁尼當時還只是皇帝的侄子,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大力培植親信,年輕的貝利薩留也是他重點發展的目標。貝利薩留沒有令他失望,在老皇帝於527年死後,貝利薩留帶領親衛軍向查士丁尼宣誓效忠,通過禁衛軍的武力保證,查士丁尼毫無疑問地穩坐皇位。

貝利薩留的威名,離不開查士丁尼這位皇帝。一方面,是由於他心腹的身份,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查士丁尼好大喜功。

查士丁尼繼位沒多久,毗鄰東羅馬帝國的薩珊波斯便因爲邊境矛盾發動了進攻,兵鋒直指邊境重鎮達拉城。查士丁尼在朝堂上舉目四望,決定派遣貝利薩留率大軍出戰。說是大軍,其實數量上非常稀少,加上當時達拉的守軍,也僅僅只有對方的一半人數。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作爲國力相當的兩大帝國,爲什麼羅馬這邊只有這麼點兵力?原因很簡單,因爲東羅馬四面受敵,需要防守的地方相當多,兵力十分分散,並且波斯人以騎兵爲主,進攻很突然,導致了羅馬這邊來不及集結軍隊。

如果按照一般情節來看,皇帝力排衆議提拔的心腹在戰爭中,應該來個大敗仗,這樣才能彰顯大臣們的賢明。但是包括皇帝在內的衆人都沒想到,此時年僅27歲的貝利薩留,將是日後主宰沙場數十年的“怪物”。

面對兩倍於己的敵人,貝利薩留非但沒有據城而守,反而選擇主動在城外佈陣。他先是挖出了“幾”字形的戰壕,又將稀少的僱傭騎兵部隊放在左翼戰場隱蔽地帶,自己則率領親衛兵把守右翼。等到驕傲自滿的波斯人主動發動進攻時,戰壕遲緩了對方的進軍,導致波斯人步騎兵分離,貝利薩留的伏兵又在對方騎兵殺到興頭時果斷打亂其陣腳。而等到波斯主將終於率領最精銳的騎兵出擊時,利用佯裝失敗的步兵和埋伏的僱傭騎兵,波斯主將的隊伍被短暫分割,貝利薩留則率領親衛兵直衝對方主將,爭分奪秒之下,成功將其陣斬。羅馬人大獲全勝。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第2張

達拉戰役的勝利,使得貝利薩留之名立刻傳遍了羅馬和波斯。這場戰役中,貝利薩留遇到的問題遠不止兵少,他的士兵的紀律性比對手更差,東羅馬帝國當時的大多數軍隊,只能叫做兵匪,比起過去的羅馬軍團早就退化了。因此,貝利薩留其實主要依靠的是僱傭軍、少量騎兵和自己的親衛軍,很遺憾的是,在他以後的日子裏,這位名將所能得到的軍隊,大多還是這樣的。

貝利薩留的成功,使得皇帝的野心開始膨脹,皇帝查士丁尼開始準備,讓貝利薩留籌集軍隊,去西方,打敗那裏的日耳曼蠻族,光復西羅馬,這樣,他就是統一的羅馬帝國的中興之主。就在貝利薩留在召集部隊後準備讓皇帝檢閱遠征軍時,首都卻發生了暴亂,皇帝查士丁尼差點被殺,還好貝利薩留及時趕到,率領軍隊擊殺了數萬暴民,這才保住了皇帝的小命。貝利薩留由於大功再次受到皇帝的嘉獎和晉升,但是,查士丁尼的內心卻開始變得非常多疑。

遠征西方的打算並沒有因爲暴亂而延遲,貝利薩留的軍隊依然按時出征。說來可笑,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盤踞北非、曾經燒燬羅馬城的汪達爾人,可用之兵超過10萬,但是貝利薩留的遠征軍上上下下加起來,卻不過15000人,雖然號稱精銳,但是確實是太過於稀少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一是因爲羅馬當時的軍費太過高昂,每個士兵的招募費用、日常工資等等太過昂貴,因此很難調集大兵團作戰,所幸貝利薩留的士兵素質勉強夠用,另一方面,則是查士丁尼居然已經開始懷疑他這位心腹大將了,面對貝利薩留的求援信,他多次都表達了沉默。

貝利薩留對汪達爾王國的入侵,可以說勢如破竹。汪達爾人懼怕貝利薩留的威名,安排分兵伏擊,還沒來得及出擊,就被貝利薩留閃電般逐個消滅,連首都都被羅馬人趁機佔領。最後,汪達爾國王和其兄弟集結好大軍主動向羅馬人進發,竟然在一條河處遇到了貝利薩留親自率領的騎兵。寡不敵衆,本來應該先逃纔對,可是貝利薩留並非常人,在這種危機狀況下,他反而讓麾下將領全體出擊,頂着巨大的損失,整整主動突擊了三次,汪達爾大軍驚慌之下,國王弟弟被殺,陷入混亂之中。這時候,貝利薩留手下的士兵差點坑死了他,中途抵達戰場的步兵一看敵人敗了,立刻就開始搶起了輜重,全然不顧主帥的命令,貝利薩留當時心驚肉跳,如果汪達爾人重整後再進攻,他這1萬多人就會損失慘重,還好國王居然自己先跑了,貝利薩留這才放心了下來。

如果說達拉戰役中,羅馬軍隊的糟糕紀律還看不出來,那麼在汪達爾戰場上就非常明顯了。貝利薩留手下的部隊,大多都是這樣的軍隊,因此,比起步兵,他更多依賴於紀律教好的羅馬騎兵,而王牌則是他親自率領的親衛騎兵,因此,出於這種原因,他也被迫每次都要親自衝鋒。同時,由於當時的帝國稅負非常沉重,這也導致佔領地區的平民往往會不堪重負,再次向羅馬人發動叛亂,因此,貝利薩留常常也會因爲同僚的關係而背後起火。

順帶一提的是,就在這期間,貝利薩留還在迦太基城裏撞見自己的妻子安東妮娜和僕人私通,這就是貝利薩留私人生活中備受人們嘲笑和同情的地方。安東妮娜出身低微,是賽馬場選手的女兒,而且她還比將軍大十多歲。本來有這樣優秀的丈夫應該很珍惜纔對,可惜她最喜歡的就是紅杏出牆,甚至還曾讓貝利薩留收自己的情人當養子,貝利薩留卻從未提過要和她離婚。有的說法是安東妮娜很有魅力,讓貝利薩留對她神魂顛倒,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安東妮娜和皇后關係非常良好,兩人都出身卑微,貝利薩留希望藉着妻子的關係和皇室保持和諧。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第3張

話歸正題,汪達爾人的軍隊覆滅後,國王也在不久後被羅馬軍隊圍捕,貝利薩留帶着這個俘虜凱旋而歸,成爲了當時羅馬人民心中的大英雄,自己也獲得了“常勝將軍”的稱號。不過,他的休息卻十分短暫,很快,貝利薩留又接到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從西西里島登陸,入侵意大利半島,擊敗當地的東哥特王國,奪回故都羅馬城。而這回,貝利薩留的部隊,比上次還少了一半,僅僅只剩下了7000人,而東哥特人比汪達爾更強,全國兵力上下加起來接近20萬。本來羅馬軍隊應該是一南一北同時夾攻哥特人的,結果北邊的將領能力遠弱於貝利薩留,還沒有到意大利,就被哥特人給殺了。無奈之下,貝利薩留只能憑藉一個人的力量的擊敗哥特人了。

然後他就開始自己近乎奇蹟的表演了。就憑藉着7000人,貝利薩留居然橫掃了整個西西里島,嚇得當時的哥特國王立刻送來信件表示要投降。結果這時,由於北非汪達爾故土上的羅馬官員橫徵暴斂,導致當地叛亂,貝利薩留就被緊急派往當地了。而且由於羅馬人北邊配合貝利薩留的部隊失敗了。哥特國王這邊聽說這個消息,立刻痛心於自己投降早了,然後就調集大軍再次對抗羅馬。

結果很是慘烈,貝利薩留解決完北非的問題後,再次回到了西西里島,然後北上,他出其不意地攻克了重鎮那不勒斯城,嚇傻了哥特人,他們認爲國王實在無能,自己選擇背叛羅馬人,結果能力還不行,於是後者直接把國王給殺了,擁立了新國王。新國王維提吉斯一上來,還是負了衆望,連羅馬城也丟了,於是乎,距離西羅馬帝國覆沒後60年,羅馬城這個帝國發源地終於又回到了羅馬人之手。

但是,在攻克羅馬城之後,貝利薩留的軍隊,終於無法前進了。爲什麼?因爲人實在是太少了,7000人一路從西西里殺到羅馬城,沿途多多少少要分兵把守,到了羅馬城下,貝利薩留已經只剩下了5000人。於是他只能加固羅馬城防,然後寫信請求皇帝派遣援軍,結果可想而知,皇帝依舊是裝聾作啞。在此期間,哥特人又捲土重來,包圍了羅馬城。貝利薩留主動率領小規模騎兵打游擊削弱敵人,同時默默等待着皇帝的援軍。

而在此期間,羅馬士兵差一點又要把長官貝利薩留給害死了。東哥特軍剛抵達羅馬附近時,貝利薩留率騎兵隊越過一座橋樑巡視,結果哥特人突然發起攻擊,而本來應該警戒的哨兵居然自己先跑了,放着貝利薩留留在橋上。等到貝利薩留髮現情況危急時,哥特人已經要衝到跟前了,結果他和騎兵隊且戰且退,到了黃昏時分,居然硬生生突破到了羅馬城前,然後,城裏的部隊居然害怕到不敢開門讓主帥進城。到了這個地步,貝利薩留突然靈機一動,命令士兵背城列陣,向哥特追兵發動主動進攻,當時戰場視野很差,哥特人慌亂之下,以爲城裏羅馬人衝了出來,自己中計了,於是趕緊後撤,反而被貝利薩留和他的親衛兵斬殺了1000多人。做完這些後,貝利薩留大搖大擺地進了城。

這次以後,貝利薩留全力守城,哥特人則全力攻城。奈何貝利薩留防守滴水不漏,哥特人連番的進攻不僅毫無作用,連精心準備的攻城設備也都被羅馬人燒燬,在羅馬城下,足足損失了3萬人。當然,這時候的貝利薩留也已經到了極限,剛好這時皇帝的援軍終於來了,貝利薩留大喜之下,卻發現援軍只有3500人!不過,有意思的是,哥特人聽說羅馬人援軍已到,儘管只有3500人,他們依然準備撤退,在他們心中,5000人的羅馬軍都可以讓他們損失3萬多人,還能繼續守城,要再來3500人,怕不是貝利薩留就可以全滅他們了。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第4張

於是,羅馬人援軍還沒到,哥特大軍就先選擇撤退,他們大營剛動,城裏的羅馬人就衝了出來,哥特人的警戒部隊根本不是貝利薩留的對手,羅馬騎兵們在哥特人撤軍背後一陣砍殺,居然把哥特大軍打崩潰了。國王維提吉斯只得帶着殘軍逃回首都。哥特人剛回去,羅馬這邊又來了一路援軍,由大太監納爾西斯率領的7000部隊姍姍來遲,結果他們一到,就宣佈,奉皇帝之命,主力部隊由納爾西斯率領,貝利薩留改爲先鋒。唉,貝利薩留的威名不僅震懾了敵人,還把自家皇帝給嚇了不輕。

貝利薩留主帥之位沒了,可是這依然不能阻止他取勝,在納爾西斯穩坐後方後,貝利薩留終於放開手腳,很快就包圍了哥特首都拉文納。哥特國王於是派人連夜送信給羅馬東方的薩珊波斯,希望後者能夠派軍進攻羅馬,這樣才能讓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把貝利薩留調回去。嘿,貝利薩留已經成了哥特人心中的噩夢了。哥特國王的想法是正確的,查士丁尼果然派人要調貝利薩留回去。貝利薩留一看,如果自己現在走,那就功虧一簣了,於是他假裝不知道皇帝的命令,反而下令加緊猛攻,哥特人實在撐不住了,就提出了投降,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羅馬官員統治太過於殘暴,希望貝利薩留能夠當他們的國王。

這無疑是讓貝利薩留叛變,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會答應的。可是這時他求勝心切,於是就答應了哥特人的要求。等到哥特王室打開城門,帶着王冠列隊出城時,貝利薩留立刻呼喚左右將他們拿下。就這樣,東哥特王國在公元540年滅亡了。但是,貝利薩留企圖叛變稱王的謠言卻傳到了皇帝耳中,皇帝終於認定,貝利薩留不值得信任。於是,貝利薩留剛取得勝利,就被調回了東方迎戰波斯,並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命令不得離開東方邊境。

回到闊別已久的東方防線,這時,憑絕對劣勢兵力滅亡兩國的貝利薩留已經成爲了當時西方軍隊中的神話。本來波斯王庫思老趁着羅馬注意力放在西方時,在東部大肆入侵,羅馬將領無人可擋,可他聽到貝利薩留即將到來之後,立刻率領大軍連夜撤退,連和羅馬軍隊稍微接觸一下都不敢。

貝利薩留於是就這樣駐守在了邊境,可安穩的日子還沒多久,一場劫難就來了。一場巨大的瘟疫席捲了東羅馬帝國上下,連查士丁尼也病危了,由於他沒有孩子,許多大臣和將軍都害怕他一死,國家陷入混亂,於是國家上上下下的大臣和將領都紛紛建議病危的皇帝立貝利薩留爲繼承者。查士丁尼由於病重,並沒有理會,還好皇后拼了命壓制住了這些大臣,而且,有人曾派人去找貝利薩留,可他仍舊選擇了拒絕,依舊待在流放的地方。等到皇帝大難不死,痊癒了之後,他對貝利薩留懷恨在心,於是剝奪了將軍的全部財產,然後將他流放。

說到底,皇帝確實需要名將,可不是強大到貝利薩留這樣的名將,倘若貝利薩留是那種一旦缺乏國家支援的重兵,就會失敗的將領,那麼皇帝查士丁尼可能還會依然把他視爲心腹,可是貝利薩留太強大了,他的軍事才能已經遠遠凌駕於東羅馬在內的西方全部將領了。這樣的一個人,倘若他有一絲絲的異心,對於不善軍事的皇帝而言,都是巨大的災難。

爲什麼說貝利撒留是拜占庭帝國最後的羅馬人?他做了什麼? 第5張

然而,由於貝利薩留的離去,繼任的羅馬將領和官員在意大利橫徵暴斂,激怒了哥特遺民,於是他們擁立一個叫做託提拉的貴族爲國王,再次展開了叛亂,當地羅馬守軍一觸即潰,哥特人眼瞅着就要復國了。這時候,皇帝慌作一團,於是又下令恢復貝利薩留的地位,同時讓他率軍去意大利支援,但是,這次貝利薩留的軍隊更少了,只有4000人!

貝利薩留就這樣領着4000人駐防羅馬城,可惜羅馬城內既缺乏士兵,又缺乏糧草,最終,貝利薩留只得帶着全城市民撤退,羅馬城就此淪陷。在決定撤退之前,貝利薩留曾經寫了封親筆信給查士丁尼皇帝,他告訴皇帝,希望能夠獲得一隻援軍,即使自己戰死,也不要拖累手下的士兵和羅馬的市民,可惜皇帝依舊沒有派遣任何援軍。

貝利薩留因爲放棄羅馬城而再次遭到懲罰,被解除了全部軍職。此時他已經46歲了,這一次之後,他心灰意冷,再也沒有主動領軍出戰了。諷刺的是,由於之後意大利局勢進一步惡化,皇帝不得不加大軍隊投入,他一次性給大太監納爾西斯調集了足足28000人的精銳部隊,耗費一年時間才最終擊敗了東哥特殘軍。要是這28000人早給貝利薩留的話,那早就平定意大利了。

公元559年,貝利薩留遠離戰場的8年後,一隻匈人遊牧騎兵突破了邊境,一路朝着首都進發了,沿途的羅馬將領都不是對手,而納爾西斯又還在意大利。皇帝查士丁尼又驚又怕,最後只得請貝利薩留再一次率領部隊迎敵,據說,當80多歲的皇帝看到近60的貝利薩留時,抱住了將軍留下了眼淚。年邁的貝利薩留從僕人和平民中召集了幾百人,輕而易舉地擊退了這隻匈人部隊。正當他準備一口氣殲滅他們的時候,皇帝卻再次解除了他的軍權,轉而用錢換取了匈人的撤退。貝利薩留看着這樣的局面變得黯然神傷,再一次回到家修養,在幾個月後便離開了人世。

貝利薩留去世後,皇帝查士丁尼也病逝了。他們二人一死,遠征得來的土地又紛紛丟失,貝利薩留的努力最終還是功虧一簣了。貝利薩留本來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績,他在戰場中顯現的軍事才能,無疑是當時羅馬人軍事上最強的武器,憑藉1萬多人擊敗汪達爾人,憑藉7000人擊垮東哥特人,都充分說明,假如他能有更多的軍隊,那麼,光復全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也絕非難事,可惜天不佑羅馬,在軍隊的衰敗、國家機構的腐朽和皇帝懷疑之下,貝利薩留的軍功最終還是化爲了烏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