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途島海戰,一向被認爲是太平洋戰爭轉折點,本身就引人注意。尤其是該戰作爲人類歷史上第二次航空母艦對戰,其規模大,作戰過程曲折,又是“以少勝多”,更是吸引了無數愛好者的研究探索。長久以來,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淵田美津雄以當事人、赤城號飛行隊長以及珍珠港空襲指揮官身份故意編造的若干謊言如“命運五分鐘”之類,導致大家長期受一些偏見和誤解影響,認爲中途島海戰是美國在劣勢下,由於南雲的指揮失誤而打贏的,甚至認爲如果南雲如果全聽山口的意見,可能中途島海戰日本就能獲勝。本來,南雲作爲積極鼓吹對外擴張的日本侵略軍的指揮官,爲他本人的名譽作若干辯駁並無太大意義,但中途島海戰作爲一次重要海戰,其臨戰指揮的得失卻非常有研究價值,故而作此文章。

  一、中途島海戰開戰前就註定日本必然遭受慘重損失的戰略戰術失誤

中途島海戰開戰前,日本聯合艦隊一系列戰略戰術決策出現嚴重失誤,註定了中途島海戰,哪怕南雲臨戰指揮非常得當,也必然遭受慘重損失。(注:美國破譯日本電報,從而獲悉日本作戰計劃,這一點雖然是中途島海戰日本勝敗的最關鍵因素,但此並非日本海軍的戰略戰術決策錯誤,在此要特別說明)

  1、進攻中途島本身就是大錯

山本五十六寄希望進攻中途島,從而引出美國航空母艦艦隊,一戰消滅美國海軍有生力量,從而儘可能在短期內迫使美國求和。這個思路本身就很有問題。日本以往兩次賭國運的大戰,都是通過一次海戰的勝利(黃海、對馬)從而消滅對方海軍的主要有生力量,進而獲得優勢,在總體實力不如對方的情況下迫使對方求和,贏得了巨大的戰爭紅利。因此,日本海軍錯誤地總結經驗,一直寄希望於一、兩次決戰來消滅美國海軍,迫使對方求和。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但從實際情況看,如果美國事先不知道日本的作戰計劃,日本進攻中途島,美國未必派航空母艦來應戰。因爲中途島遠離日本本土,日本無論是維持對中途島的後勤補給(這對日本來說,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還是派出艦隊在中途島周圍反覆和美軍角逐,都非常困難。而日本的軍力國力,又是根本無法進攻美國本土,甚至連進攻夏威夷都難以承擔(光夏威夷裝備的岸防火炮,日本出動所有BB和CA都打不過;而且日本海軍很難維持10多萬軍隊進攻夏威夷需要的兵員運輸和後勤補給)。故而美國完全可以等日本艦隊撤退後再來收復,或者以夏威夷的陸基空軍反覆轟炸,癱瘓中途島的作用。

如果要繼續打下去,其實日本軍令部傾向於進攻西南太平洋的決定更合理,沿西南太平洋諸島進攻攻略,可以有效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聯繫,而且可以得到附近日本陸基機場的支援。即使美國從中太平洋進攻,也很方便北上支援。而且,能更方便地獲得燃油支援。反之,如果美國來進攻,則其遠離母港,且無法得到夏威夷陸基機場的支援。與中途島相比,攻守之勢頓時逆轉。歷史上,以聖克魯斯海戰的戰況論,日美的軍事實力在此時其實相差不大,如果日本多4艘航空母艦,瓜島一戰美國就難以獲勝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日本海軍還是堅持錯誤的戰略方針,寄希望於一、兩次決戰來消滅美國海軍,迫使對方求和,每次都是和美國硬拼飛機、艦艇的話,戰敗的結局還是難以避免。畢竟雖然在前期作戰中日本在戰術上都能小佔便宜,但由於美國的軍力恢復能力遠非日本可比,所以日本的精銳艦隊和兵員越來越少,而美國雖然在戰鬥中損失可能比日本多,但軍力卻越來越強。長此以往,哪怕日本每戰必勝,美國靠熬時間也能戰勝日本。

從這個角度看,哪怕中途島是美軍慘敗,日本毫無損失而美國3艘航空母艦全沒,美國也能靠熬時間下餃子戰勝日本,所以真正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不在中途島,而在珍珠港。

  2、戰前和戰時分兵進行其他作戰時重大錯誤

按照山本五十六的思路,既然認爲中途島海戰是重中之重,必須一戰定乾坤,迫使美國求和,就不應該在戰前和戰時分兵進行其他作戰。

比如在戰前,分出五航戰到珊瑚海海戰,就是重大錯誤。如果五航戰在珊瑚海海戰出現了重大戰損,必不可免對中途島海戰的順利進行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沒有遭到重大損失,也會耽誤軍艦的正常保養、備戰和作戰人員的休息調整,實屬重大失策。最終果然是遇到最嚴重的後果——五航戰全體無法參加中途島海戰,南雲的臨戰用兵立即捉襟見肘。試想,如果五航戰參戰,進攻中途島的第一波將多50%力量,可能就不需要第二波補充攻擊,南雲的第二波就無須反覆換彈,能立即出動;另外,南雲艦隊的戰鬥機掩護力量也將多50%,美國的攻擊將無法取得歷史上的效果;哪怕是美國艦隊仍舊第一波擊中日本3艘航空母艦,面對日本3艘航空母艦而非1艘的反擊,美國艦隊很難像歷史上一樣只付出1艘航空母艦的損失就全身而退。

又比如在戰時,爲了滿足軍令部的要求,又將2艘航空母艦和相當兵力調去攻擊阿留申,再次造成不必要的兵力分散(在此說明一個長期以來的謬誤:攻擊阿留申並非爲了將美國艦隊調動到阿留申,待佔領中途島後再殲滅從阿留申趕來救場的美國航空母艦艦隊,而僅僅是日本海軍軍令部批准中途島作戰的附加條件。從日本作戰計劃中就可以明顯看出:進攻阿留申和進攻中途島的時間差距不大,根本不可能起到調動美國航空母艦艦隊到錯誤位置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即如果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爲了支援阿留申而駛出母港,得到中途島被炸消息後又趕赴中途島,將使美國艦隊達到中途島的時間大大提前,反而不利於日本進攻中途島和消滅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作戰進行)。


  3、實際作戰計劃嚴重失誤導致南雲以寡敵衆

人們一直認爲美軍在中途島是“以少勝多”,而事實恰恰相反,實際上是南雲在以寡敵衆。

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計劃導致兵力極度分散,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親自指揮的主力艦隊(1艘航空母艦、2艘水上飛機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1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位於中途島西北600海里,近藤信竹指揮的中途島攻略艦隊(1艘航空母艦、2艘水上飛機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8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1艘驅逐艦)在中途島以西250海里,南雲的艦隊(4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在山本東面300海里,高須四郎指揮的後援艦隊(4艘戰列艦、2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在山本以北600海里,細萱戊子郎指揮的阿留申攻略艦隊(2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在高須艦隊東面300海里。如此分散,給予美國艦隊一個絕好的各個擊破的機會。結果導致南雲手中的飛機僅238架,比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231架相差無幾,加上中途島的120多架岸基飛機,南雲手中的飛機比美國足足少100多架。更嚴重的是,珊瑚海海戰後數日內瑞鶴修復並能使用的5航戰飛機爲戰鬥機25、99艦爆17、97艦攻14;五航戰飛行員生存數爲戰鬥機35人、艦爆25組、艦攻19組。兩鶴相加,即使不補充任何飛行員和飛機也足以滿足一艘翔鶴級出戰的需要。如此情況下,居然瑞鶴號不出動,又是一記嚴重失着。

即使在珊瑚海海戰受挫後,如果能及時調整計劃,集中使用兵力,讓北方艦隊能參與中途島作戰,局面完全不一樣。隼鷹號25節,可以和鳳翔號一起,和山本、高須的戰列艦艦隊一起活動,增加戰列艦艦隊的防空力量。這樣一旦南雲的航空母艦艦隊出現狀況,山本手中的2艘航空母艦也就提供就近支援,作戰冗餘度大大增加。北方艦隊的另一艘航空母艦龍驤噸位小,設計噸位才8000噸,要裝48架飛機,造成幹舷低,無法應對高海況,後來雖然多次改進,但還是有很大問題。尤其是龍驤號的設計最高速度雖爲29節,但巡航速度並不高。日本機動艦隊已經多次嫌棄加賀號的28節拖累航空母艦艦隊的行動,故龍驤很難和艦隊航空母艦一起作戰,但近藤的重巡洋艦艦隊也需要一艘起碼速度不能太慢的航空母艦護航。故龍驤號可以保衛重巡洋艦,騰出瑞鳳號就能來加入南雲艦隊。再加上兩鶴的飛行員和飛機如果都能集中到瑞鶴號上,這2艘航空母艦都能以28節以上的速度航行,可以和南雲艦隊裏面的4艘航空母艦一起行動。這樣南雲就有6艘航空母艦,實力就大大增加了,作戰冗餘度就有相當幅度地增加,對南雲艦隊處境大大有利了。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第2張

綜上,在中途島海戰開戰前,日本的戰略戰術就有此三失,無論日本航空母艦艦隊指揮官臨陣如何應變,都無法挽回日本必遭嚴重損失的結局。

 二、美國航空母艦艦隊被發現前,南雲的作戰指揮並無失誤

  1、日本航空母艦艦隊的偵察計劃雖不能說是完美,但並無重大錯誤

以前,許多海戰愛好者包括本人,都認爲南雲在中途島海戰中一個重大錯誤是作戰前不做好偵察準備。應該說,日本航空母艦艦隊的偵察計劃遠說不上完美,但平心而論,也沒有重大錯誤。

實事求是地說,日本海軍不重視偵察由來已久,南雲也不能免俗。對比中途島日美兩軍,美國派出了參戰的三分之一的飛機參與偵察,在美國在5:20就發現了南雲艦隊,中途島的岸基飛機和美國三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都因此及時進行出發準備和起飛攻擊,取得了先機。而南雲只派赤城、加賀2艘航空母艦上的各一架偵察機、築摩、利根2艘重巡洋艦各2架水上飛機、1架金剛級戰列艦上的水上飛機共7架飛機進行偵察,偵察力較美國大大削弱,結果在7:40南雲才接到發現美國艦隊的報告,足足比美軍晚了2個多小時,勝負得失就此也難避免了。而且,南雲不重視偵察由來已久,就是在珍珠港作戰時,他在派出襲擊飛機後,也只派出4架水上飛機搜索周圍是否有美國航空母艦,如果當時美國艦隊在他周圍,他必然也要遭到很大損失;在印度洋襲擊科倫坡和亭可馬裏的時候,南雲兩次偵察也不成功,結果都是在第一波飛機已經飛出轟炸敵方航空陣地後,又發現了敵人水面艦隊,造成很大被動,幸好敵人實力不強,否則必遭大難。

儘管如此,這份偵察計劃也不能算是失誤,畢竟日本7架偵察機基本覆蓋了美國艦隊可能出現了所有區域,而且歷史上築摩號5號機也飛過了美國艦隊上空。如果築摩號5號機沒有違反規定在雲上飛行而是接近海面飛行,他就能及時發現美國艦隊,日本也不會因此造成嚴重被動。事實上,是日本偵察機的失誤而非偵察計劃的失誤才導致了日本作戰的被動。

不少人曾指責南雲不採取雙相搜索而採取單相搜索是重大失誤,這就犯了顛倒時空的錯誤,好比指責愛迪生之前的人爲何不用電燈照明一樣。雙相搜索是日本海軍吸取中途島海戰教訓後得出的新偵察方法,而在中途島海戰時,根本沒有雙相搜索這回事。偵察計劃是南雲艦隊的參謀延續了傳統的偵察戰術制定的,不是南雲能一拍腦瓜去改變的。在軍隊中,不按照軍事準則行事,即使在美國海軍也是不受歡迎的,更何況日本海軍。


  2、利根號4號機延遲起飛不是中途島海戰勝負的原因

許多人認爲,利根號4號機延遲起飛半小時是中途島海戰勝負的原因。受“命運五分鐘”謠言的影響,許多人“順理成章”地推理:日本就缺5分鐘,如果利根號4號機按時起飛或者立即派出頂替飛機,那麼就能提前半小時發現美軍,日本飛機就能在美國飛機來前25分鐘起飛完畢;甚至還有人進一步想到,如果能提前半小時發現美軍,南雲就能在下令換彈前獲悉美國艦隊在周圍,就不會下令換彈而會下令立即起飛,這樣中途島海戰結局就將是美軍慘敗而日本大勝。

首先,南雲獲悉利根號4號機出發將推遲後,他是無力立即派出頂替飛機的。金剛級戰列艦的水上飛機是老式水上飛機,無力承擔利根號4號機要偵察的廣大海區的偵察任務。而利根號和築摩號已經安排派出2架水上飛機去偵察。要抽調頂替飛機,只能從4艘航空母艦上抽調。而無論是讓戰列艦或者巡洋艦再派一架水上飛機,或者由日本航空母艦出動艦載機來偵察,需要的時間和利根號排除故障的時間都差不多,根本不存在能立即派出頂替飛機的可能。

臨時決定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參與偵察,也必須給相應準備時間,並非是能立即起飛的。由於下令航空母艦出一架飛機去偵察,其準備時間將和利根號維修彈射器的時間差不多,與其派頂替飛機,還不如讓利根號維修好彈射器後再起飛4號機。

其次,軍令部的戰情通報讓南雲嚴重吃藥。軍令部在中途島海戰開打前10天左右向山本和南雲通報說美國航空母艦艦隊被發現位於南太平洋地區,不可能參加中途島作戰。這份情報,一方面讓山本極爲失望其攻擊中途島引出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計劃落空,另一方面也讓南雲放心,認爲自己進攻中途島的時候美國航空母艦艦隊不可能出現在自己周圍,因此偵察飛行只不過是例行公事,沒有必要急如星火。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第3張

最後,利根號4號機推遲起飛不是日本的背運,反而是日本的大幸。若不是利根號4號機晚出發半小時並迷航,利根號4號機根本不會飛過美國艦隊上空。如果利根號4號機如計劃起飛,那必然是直到日本航空母艦被炸,山本、南雲和其他日本海軍指揮官都不知道美國航空母艦艦隊已經到達戰場,其後的反擊必然是七零八落,美國的損失也將小於歷史上的實戰。

  3、南雲無法預料美軍知悉其進攻計劃

有觀點指出:南雲在7:10就遭到美國中途島岸基飛機進攻,其當時就應該預料到美國已經知悉其進攻計劃,所以攻擊很快。但其實南雲受到美軍飛機進攻時沒有揣測美軍在事先就獲悉進攻中途島的計劃是很正常的,他不可能預料到美國航空母艦會伏擊他。

南雲在戰前,並非對中途島的情況毫無所知,他也收到了日本本土發給山本通報軍情的大部分電報。根據南雲艦隊參謀長草鹿的回憶,南雲是知悉此前一天田中的登陸艦隊已經被美國偵察機發現的消息,所以推斷中途島的飛機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是可以隨時進攻日本艦隊的,而且中途島的偵察機也必然加強了搜索。在美國飛機進攻南雲艦隊前約2小時,即日本人在遭到中途島飛機進攻前(5:20),已經截收到自己周圍一架PBY發給中途島的長篇電報,已經知道自己被美軍發現了,就此已經預料到會遭到美國飛機的進攻。在7:10,中途島第一波飛機攻擊南雲,南雲推測是中途島飛機發現了自己後才發動攻擊的,非常合理。所以他遭到中途島飛機進攻的時候,是無法預測到自己的計劃早已事先暴露了。

  4、採用2艘航空母艦攻擊中途島,2艘航空母艦預備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戰法不可行

有不少評論者指出:南雲應該採取2艘航空母艦攻擊中途島,2艘航空母艦預備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戰法,這樣在8:30第一波返回時,可以讓2艘航空母艦接受第一波飛機降落,2艘航空母艦起飛第二波攻擊飛機,不必因爲接受第一波降落而導致第二波無法起飛。這種戰法雖有一定道理,卻根本不可行。

航空母艦起飛飛機需要一定時間。即使彈藥裝備完畢,從提升到起飛,也需要相當時間。根據美國的記載,中途島海戰當天6:03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下達起飛命令,7:00纔開始起飛飛機,8:06全部飛機起飛完畢(企業號57架,大黃蜂號60架,共20架戰鬥機,68架俯衝轟炸機,29架魚雷轟炸機),從下達命令到起飛完畢,需要2個小時。日本飛機從機庫中提升到起飛,需要多少時間,歷來爭議很大。《斷劍》一書和《教條的問題——日本人在中途島爲什麼會戰敗》一文中提到:就算不換彈藥,也必須需要:將飛機提升到飛行甲板,一分鐘一架;定位飛機、打開機翼、用楔子墊上機輪,需要五分鐘;發動機暖機,整個部隊需要不少於十五分鐘;俯衝轟炸機在發動機暖機的時候掛彈(俯衝轟炸機必須在發動機暖機的時候才能掛彈),需要額外五到十分鐘;給飛行員發任務簡報,整個部隊需要最少五分鐘;機組登機,最後的起飛檢查,需要五分鐘;起飛,需要十五到三十秒一架。根據作戰記錄,日本人起飛一個21架飛機的攻擊機羣,需要40分鐘做準備,起飛需要5到10分鐘,如果是俯衝轟炸機,還需要額外5到10分鐘掛彈時間。按照日本防衛研修所《戰史叢書》289頁中也提到:就算兵裝完成,南雲艦隊準備起飛也需要40分鐘時間,攻擊隊從起飛到發進這個集結時間要15分鐘。而在實戰中,日本航空母艦有更快的記錄(按照日本攻擊達爾文港的記錄,發出一個18架俯衝轟炸機的攻擊波,從開始提升到第一架飛機起飛,所用時間爲27分鐘)。

從以上記錄可以明顯看出,日本由於是從每艘航空母艦上派出一半飛機參與作戰,所需起飛準備加升空時間在40到45分鐘左右,遠比美國派出所有飛機需要的2個小時時間要短。這對日本的作戰有很大優勢。不僅是準備時間短,航空母艦的飛機起飛後,還要在天上排好隊形,然後一起出發進攻,如果是派出一半飛機,就可以短時間內全部起飛完畢後排好隊形出發進攻。如果是派出全部飛機,在起飛部分飛機後還要再次提升剩餘飛機,就需要大量時間。如此,要麼是先起飛的飛機在天上等餘下的飛機起飛再排好隊形出發,無疑是白白浪費燃油和飛行員的體力;要麼是像中途島海戰中美國的做法一樣,先起飛的飛機先出發進攻,後起飛的飛機再獨立作爲一隊進攻,從而無法集中力量有效協調各個機種的攻擊。從這個角度看,日本採取的所有航空母艦各起飛一半飛機進攻的戰法,比起飛一半航空母艦的全部飛機戰法要有優勢得多。


  三、南雲在7:40接到利根號第一次報告後,沒有立即命令飛機起飛是合理的選擇

以往海戰愛好者和研究者指責南雲在中途島臨陣指揮失誤,其重要一點就是接到利根號第一次報告後,沒有立即命令飛機起飛。他們認爲,一旦發現美國艦隊,哪怕沒有明確說明發現了航空母艦,哪怕第二波飛機裝的是對地彈藥,也應該立即起飛攻擊美國艦隊,即使這波進攻隊美國艦隊毫無損失,也比在航空母艦上挨炸強。但這些指責完全無法成立,有的也就是以結果論英雄、作弊打開戰場迷霧後自以爲是的事後諸葛亮判斷。

  1、根據利根號第一次報告可以判定美國艦隊沒有攻擊南雲的意圖

利根號4號機第一次報告說:“美國艦隊方位10度,距離中途島240海里。航向150度,速度20節以上”。當時南雲艦隊在中途島的西北,航向135。根據利根號4號機的誤報,兩者距離210海里(實際150海里),在美國艦載機175海里作戰半徑之外。而且根據利根號4號機的誤報,雖然兩者每小時距離能縮短10海里,但美國艦隊航向東南而非西南或正西,沒有顯示出急於進入175海里作戰半徑以進行攻擊的意圖。所以南雲艦隊的軍官理所當然判斷該艦隊不想攻擊南雲艦隊。因此當利根號再次彙報該艦隊爲“五艘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後,南雲艦隊的情報參謀小野纔會洋洋得意地說:“跟我想的一樣,沒有航空母艦。”南雲艦隊的參謀長草鹿纔會認爲南雲部隊可以放心稍後去收拾它們,當前應該對付中途島的飛機。(有朋友提出美國艦隊可能是採用不等航程的作戰模式,也就是發送飛機後撤離,這樣飛機在攻擊前是短航程,攻擊後是長航程,但是目標的報復力量就有可能出現來回都是長航程的問題。或者美國艦載機攻擊完目標後降落到中途島而非回到母艦,補充中途島的空中力量。但我認爲這種觀點不正確。因爲美國人的轟炸機作戰半徑只有175海里,往返不過350海里。根據這一數據推算:根據美國艦載機的速度,飛到210海里外日本艦隊也需要大概1到2個小時,而就算美國航空母艦起飛飛機後立即脫離,也不過跑了1個小時——因爲至今美國艦載機還未來進攻,表示還沒有飛到——航空母艦一個小時頂多行駛30海里,美國艦隊被發現時,根據利根號4號機的彙報,離開日本航空母艦210海里,所以最近也是在180海里附近起飛的飛機。350海里扣除180海里,餘下170海里,美國飛機是無論飛到中途島還是飛到美國航空母艦,都是不夠的——現實中,美國大黃蜂號的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隊到達日本航空母艦艦隊附近未發現日本艦隊,遂不回航空母艦改飛中途島,其戰鬥機全部油盡墜海,俯衝轟炸機部分回到大黃蜂號上,部分不得不降落在中途島,而且在降落的時候還有數架墜毀。很明顯除非美國飛機自願全部墜海。否則美國航空母艦是不可能發送飛機後全速撤離的。)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第4張

  2、此等規模的美國艦隊不必然有航空母艦

草鹿事後曾在回憶中寫到此等規模的美國艦隊必然有航空母艦存在(雖然他在當時沒有明確提出這一看法),但這一推斷並不必然正確。就在中途島海戰同時,美國海軍少將西奧博爾德率領5艘巡洋艦和10幾艘驅逐艦組成的北太平洋艦隊負責防禦阿拉斯加。6月2日下午,西奧博爾得到了偵察報告,稱在基斯卡島以南400英里處發現了兩艘日軍航空母艦。3日到4日,西奧博爾德將他主力艦隊控制在阿留申羣島東南350英里處左右,決定在這個位置迎擊可能到來的日本登陸艦隊,防止日本艦隊登陸阿拉斯加。由此戰例可見,即使美國明知日本有航空母艦來進攻,也不必然派航空母艦去迎戰。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是南雲發現了美國航空母艦艦隊,而是北方艦隊的角田覺治發現了美國北太平洋艦隊,他如果認爲“美國艦隊有5艘巡洋艦和10幾艘驅逐艦,其中必然有航空母艦”,就放棄了對美國機場的攻擊,改打美國艦隊。其結果必然是既無法找到美國航空母艦並進行攻擊(因爲根本不存在),也不能完成預定對美國目標的轟炸任務。如果在角田出動飛機進攻不存在的所謂美國航空母艦的話,估計大家是絕對不會誇獎角田未雨綢繆,而會批評他愚蠢武斷,因爲攻擊不存在的美國航空母艦而導致未完成既定作戰任務。

  3、南雲沒有立即命令飛機起飛而是命令偵察機報告艦種是正確的指揮

南雲得到情報發現美國艦隊後,立即下令偵察機報明艦種,是完全正確的命令,這樣可以判斷該艦隊對南雲艦隊的威脅。當得到回報該艦隊由5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組成後,南雲判斷該艦隊距離自己還遠,一時不會發生炮戰,即使發生炮戰,自己艦隊的護航艦炮力遠超過美國,所以不急於對付;但中途島的飛機能有效攻擊自己的航空母艦,所以要先對付中途島。這一判斷根據他當時獲得的情報來看,是完全正確的。要怪就怪利根號的水上飛機偵察人員,彙報的位置是錯誤的(原因在於他自己迷航了,所以自己的位置弄錯了,報的位置也錯了),才造成軍官判斷失誤。這是偵察人員的錯誤,而非軍官判斷的錯誤。如果南雲憑臆斷否定偵察人員的報告,反而判斷該艦隊中必然有航空母艦,要先進行攻擊,反而是異常的怪事或者武斷了。


  4、利根號發現美國艦隊後,南雲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無法挽回日本艦隊被美國艦載機攻擊並遭到嚴重損失的後果

在利根號4號機發現美國艦隊後,人們以前普遍認爲南雲要麼按兵不動,要麼派出36架俯衝轟炸機去攻擊美國航空母艦,要麼乾脆就是99依舊俯衝轟炸而97用陸用炸彈水平轟炸美國艦隊。但有個細節以前經常被人忽略,赤城和加賀的97只有三分之一已經換上了炸彈,而另三分之二還是裝魚雷的,如果立即下令起飛,第二波飛機只不過少了15架97,仍舊有36架99和30架97(裝魚雷)可以對美國飛機進行攻擊,另有47架零戰在4艘航空母艦或在空中直衛,可以抽調部分用於護衛第二波。

“理論上”,按照日本航空母艦的作業流程和時間,如果南雲當機立斷,是有可能在第一波返回日本艦隊前,將第二波起飛。即7:45不下令停止換彈而下令立即提升飛機,在8:30接受第一波返回前將第二波全部起飛。而且如此,第二波的實力也未有很大削弱,只不過少了15架97,但仍有30架97和36架96,是可以給美國航空母艦艦隊以重創的。不過即使如此,如果南雲收到利根號飛機報告當機立斷下令起飛第二波,也頂多在8:30將第二波飛機全部升空。根據日本艦載機的速度,需要1個半小時才能飛到美國艦隊上空,也就是說,10:00日本第二波才能可以進攻美軍艦隊,而此時,美國三艘航空母艦艦隊的飛機已經全部起飛,南雲艦隊無法避免自己被美國飛機攻擊並遭到重創(由於相當部分零戰加入第二波進攻美國艦隊,南雲的直衛機將比歷史上少,損失可能更大),而且因爲利根號4號機報的美國艦隊位置是錯誤的,第二波的最大可能下場就是無法發現美國艦隊,油盡墜海,或者即使返回艦隊,也只能有少部分在飛龍號降落,其餘大部分仍然要墜海。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第5張

  5、在中途島,歷史沒有給南雲進攻的機會

以上所說南雲在接到利根號4號機的報告後立即下令起飛,“理論上”是有可能在第二波降落前將第一波全部升空的,但是所謂“理論上”的情況,在實際上並不存在,在8:30之前和9:20之後,南雲艦隊根本沒有發出第二波的窗口期

根據史實,7:10、7:53、8:00,中途島的飛機連續對南雲艦隊發動攻擊,南雲艦隊的軍艦爲了避免中彈都進行了大幅度機動急速轉向規避。在這種情況下,是根本無法進行艦載機提升甲板、定位、暖機和起飛作業的。在敵人進攻途中進行飛機定位是不可能的,隨着艦船高速運動,飛機推動中容易發生失控,艦員容易被飛機撞成重傷甚至碾壓(珊瑚海海戰中曾有此先例)。而且甲板上裝滿油彈的飛機也會被進攻的敵軍飛機機槍掃射命中,進而發生連續殉爆炸燬其他飛機。更關鍵的是,在美國飛機進攻時,日本航空母艦需要緊急起飛他的零戰來協助防空,同時又要接受彈藥打光的零戰,因此不可能在起降零戰的同時定位飛機。

同樣,9:20、9:38、10:10,美國艦隊的魚雷轟炸機連續對南雲艦隊進行進攻。10:20,美國艦隊的俯衝轟炸機也參與進攻,同時命中日本3艘航空母艦。

南雲艦隊唯一發出第二波的窗口期就是8:30中途島的飛機攻擊結束,9:20美國艦載機進攻開始前。如果8:30中途島的飛機攻擊一結束,南雲就下令起飛第二波,勉強可以在9:15,即美國艦載機進攻開始前5分鐘將第二波全部升空,10:45該波飛機將有可能進攻美國航空母艦,但是如上所述,這一波最大的下場也就是按照利根號4號機報的位置進發,然後墜海。

  四、山口8:30建議升空不現實

說完了南雲作戰指揮的得失,我們再來看山口建議是否可行,根據史實的研究和分析,我認爲山口8:30建議升空並不現實。

  1、當時日本航空母艦沒有做好立即起飛飛機並進攻的準備

8:30前,赤城號和加賀號的97還在機庫中,而當時飛龍號和蒼龍號也不具備立即進攻的可能。根據美國B-17轟炸機轟炸日本艦隊時拍攝的照片,美國B-17轟炸機轟炸日本艦隊時(具體時間有7:54-8:20各種說法不等),蒼龍號和飛龍號甲板上是沒有任何一架飛機的。而且根據《飛龍戰鬥詳報第十號摘要》,在8:27,飛龍號剛剛降落了1架戰鬥機(零戰在逆風狀態最短的起飛距離記錄是瑞鶴全速時,單機80米起飛。根據日本標準發着艦程序,通常發艦作業需要留出甲板前端100米作爲助滑區,着艦作業需留出甲板尾端120米作爲滑降區。降落後的航空機被推至隔離網前,隔離網升起爲接下去的降落飛機留出滑降區。8:25飛龍起飛了3架戰鬥機,8:27又降落了1架戰鬥機,故甲板上肯定無排好的俯衝轟炸機),就說明在8:20分偵察機彙報發現敵人航空母艦的時候,飛龍號的甲板上也沒有俯衝轟炸機,飛龍號無法立即發出飛機進行進攻。另外,飛龍號0830開始清理甲板,0835清理完畢,0837回收攻擊波,0918全部降落,改航向030。從這一記錄來看,僅僅5分鐘就清理甲板完畢,可見甲板上也不可能有18架俯衝轟炸機,否則5分鐘根本來不及將他們放入機庫。


  2、南雲堅持俯衝轟炸機不能單獨出動攻擊是正確決定

不少人認爲南雲不讓二航戰的36架99單獨出動攻擊是錯誤的,但恰恰這是南雲做出的正確決定。

按照珊瑚海海戰的先例,沒有戰鬥機掩護的日本俯衝轟炸機、水平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的效果非常差,而且會自損相當大的戰力。從中途島海戰飛龍號兩次出擊的戰例來看,第一次出動6架戰鬥機和18架俯衝轟炸機,遭到美國28架戰鬥機攔截,僅6架轟炸機生還並投彈,命中3枚;第二次出動6架戰鬥機和10架魚雷轟炸機,遭到美國12架戰鬥機攔截,僅4架轟炸機生還並投彈,命中2枚。結果只重創美國航空母艦一艘。以這個戰果,沒有戰鬥機掩護或只有少量戰鬥機掩護,攻擊美國艦隊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果的。而且無論是否派出攻擊波,美軍機羣的攻擊都是不可能停止的,因此攻擊的意義僅僅是讓美國也承受一定的損失。在沒有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進攻美國航空母艦,將使日本飛行員損失慘重,必然嚴重摺損日本的海軍實力,就這一點看,南雲不出動99單獨攻擊是完全合理的。

更重要的是,當時二航戰的99都還在機庫中,二航戰99提升起飛的時間和一航戰未換彈的97提升起飛時間相差無幾,根本就不需要二航戰99單獨進攻。

  3、不顧第一波而執意先起飛第二波是錯誤的

前文論述南雲艦隊唯一發出第二波的窗口期就是8:30中途島的飛機攻擊結束,9:20美國艦載機進攻開始前。許多人據此認爲南雲沒有采納山口8:30提出的立即起飛艦載機進行攻擊的建議是錯誤的。而如果南雲按照山口建議做,則能抓住日本3艘航空母艦被炸前唯一的起飛窗口期起飛第二波。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第6張

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恰恰忘了,在7:40和8:30起飛第二波的代價是不同的。

按照日本航空母艦的作業流程和時間,假設7:40利根號4號機報告發現美國艦隊後,南雲當機立斷,是有可能在第一波返回日本艦隊前,將第二波起飛,並且第二波的實力也未有很大削弱。不過這個假設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在日本艦隊準備艦載機起飛時,不能有美國飛機來搗亂。而恰恰是這個條件,除了8:30-9:20外,南雲艦隊都沒有。

而到了8:30,雖然沒有美國飛機來搗亂了,但7:40起飛的另一個有利條件又沒有了:第一波回來了。

第一波飛機許多在進攻中途島後受損,不少勞累的飛行員急需降落後休息,部分受傷飛行員更是在苦苦支撐,而部分飛機已經接近油料耗盡的邊緣。如果要讓他們繼續在空中等到9:15第二波全部起飛後再降落,將受到極大損失,特別是第一波的戰鬥機(戰鬥機因在搏鬥中需要劇烈機動,油是最先用光的)。如果真的放任第一波在空中待機造成巨大損失,那麼在以後的作戰中,無論是進攻美國艦隊,還是防守艦隊上空,日本戰鬥機的使用都將捉襟見肘。而且在激烈的海戰中,日本飛機本來就少於美軍,爲了先讓第二波起飛,而因此白白損失一部分飛機,這對任何指揮官都難以接受。因此南雲先收回第一波飛機再發出第二波飛機,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因此,南雲先收回第一波飛機,再發出攻擊美國艦隊的飛機是完全合理正確的選擇。之所以現在有那麼多議論,無非是南雲沒有發出攻擊波造成了戰役失敗。但是如果假設一下,如果南雲真的冒險發出了攻擊波,結果沒有給美國造成很大打擊反而自身損失慘重,是否又會有許多人指責他冒進輕動呢?

  4、如果南雲聽從山口多聞的建議將導致更大的完敗

當時日本利根號4號機報告的位置是錯誤的,如果南雲按照山口多聞的建議發出艦載機,那這批飛機按照錯誤地點飛去,肯定找不到美國航空母艦艦隊,一些作戰半徑小的飛機恐怕要入海。能否重創對方的前提是能否找到對方,在中途島海戰中,由於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日本3艘航空母艦後要返回自己的航空母艦,飛龍號艦載機跟蹤返航美航空隊,輕易找到美國艦隊,這才發動攻擊,重創了美國航空母艦。日本的4艘航空母艦都是直通甲板艦,不是斜角甲板艦,在放飛艦載機的同時,不能同時回收艦載機。如果先放飛艦載機,將無法接受攻擊中途島的飛機,那從中途島飛回的戰鬥機就有相當部分油盡落水,本來戰鬥機就嚴重不足,再賠上一批,將來防禦美軍進攻的飛機又將減少。同時,已經起飛的美軍飛機將同樣攻擊日本航空母艦。造成的結果就是——日本的4艘航空母艦照樣被擊沉,而由於白白派出去一批艦載機,中途島飛回的飛機又有一批落水,可能日本人發動報復的飛機都沒有了。日本4艘航空母艦照樣沉沒,而美國毫無損失,約克頓號大搖大擺回珍珠港,這豈非更大的完敗?到那時,恐怕山口的名聲比現在的南雲更臭。

不少人評論歷史上的將領,多喜歡英勇“無畏”蠻幹的,而討厭穩健保守的,因而不少“臨陣一匹夫”式的一根筋不計後果蠻幹型將領反而受歡迎。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斷劍》一書最後對山口多聞的評價:“山口猶如古代日本武士一樣好鬥,不願或不知後退,視個人的名譽比保存國家實力重要得多”。再提一句,山口這種蠻幹一根筋不計後果的荒唐建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珍珠港作戰前,山口曾建議,原定因航程短而不被安排參加珍珠港空襲的蒼龍、飛龍照常參加珍珠港作戰,作戰完成後將這2艘軍艦就丟棄在夏威夷海域。因爲有此“前科”,山口的意見被認爲起碼是不嚴謹,故在中途島作戰中,山口向南雲提出立即起飛所有飛機攻擊美國艦隊後,南雲根本懶得理睬他。


  五、南雲艦隊的厄運,完全在於偵察機人員的低素質

綜上所述,南雲直到被炸還沒有下令升空,並非是決策錯誤。在整個中途島海戰中,南雲的作戰決策無大錯,這點也從中途島戰後的責任追究結果看了出來,南雲仍然是日本海軍最重要的航空母艦艦隊司令,山本承擔了戰敗的結果,南雲沒有受到任何責難,原因就是因爲戰敗的責任完全不在南雲。之後的聖克魯斯海戰結果證明,只要偵察正常,南雲的指揮沒有任何問題,至少也能打個慘勝的結果。造成日本在中途島海戰慘敗的真正原因,完全是偵察機人員的低素質。

首先是築摩號5號機在6:15飛過美國艦隊上空時,違反規定在雲上飛行,而非接近海面飛行,錯過了發現美國艦隊的機會,從而導致錯過了日本艦隊進攻的最佳時機。其次是利根號4號機連續5份錯誤電報導致南雲嚴重誤判:第一份7:28報告“發現10艘敵艦,方位010,距離中途島24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節以上”報錯位置,導致南雲誤判美國艦隊企圖;第二份7:58報告“敵人航向改爲080”再次報錯;第三份報告“8:09 敵艦爲5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再度失誤(17特混艦隊包括1艘約克頓級航空母艦,2艘重巡洋艦,6艘驅逐艦,一共才9艘。可見此時4號機報告發現的是16特混艦隊,其包括2艘約克頓級航空母艦,5艘重巡洋艦,9艘驅逐艦。4號機僅報告了巡洋艦和部分驅逐艦的情況,放過了最重要的2艘航空母艦);第四份8:20報告“發現敵人一艘航空母艦殿後”(殿後的航空母艦,必然是17特混艦隊的約克頓)放過了16特混艦隊最重要的2艘航空母艦,轉而又報17特混艦隊;第五份8:30報告“發現還有2艘巡洋艦,方位008,距離中途島25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節”雖然報出了17特混艦隊唯一2艘重巡洋艦,但位置再度報錯。幸而飛龍號的反擊部隊沒有按照利根號的錯誤位置進攻,否則必然毫無效果。最後還有中途島戰役最後階段,日本偵察機把若干美國重巡洋艦看成航空母艦,報告發現5艘美國航空母艦,導致日軍喪失再戰信心,全軍慌亂撤退。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第7張

在此要特別提出築摩號5號機的失誤,因爲築摩號5號機偵察是否失誤纔是日本勝敗的關鍵因素。設想:如果築摩號5號偵察機在6:15飛過美國艦隊上空發現美國艦隊,南雲立即下令發出第二波,這樣第二波將在7點左右全部升空並出發,8點半可以攻擊美國艦隊,雖然已經無法阻止大黃蜂號和企業號飛機進攻日本艦隊(這些飛機7時開始起飛),但可以阻止約克敦號飛機起飛(8點38分開始起飛)。

對日本艦隊來說,南雲遭到的攻擊將比歷史上減少一半(歷史上,三艘航空母艦的魚雷轟炸機和兩艘航空母艦的俯衝轟炸機攻擊了南雲艦隊,如果約克頓號退出,將僅有兩艘航空母艦的魚雷轟炸機和一艘航空母艦的俯衝轟炸機攻擊南雲艦隊),特別是10:10進攻南雲艦隊的約克頓號魚雷轟炸機吸引了日本大量防空零戰,爲約克頓號俯衝轟炸機隊和企業號俯衝轟炸機隊突防提供了有利條件。而如果沒有約克頓號的魚雷轟炸機吸引日軍零戰,沒有約克頓號俯衝轟炸機隊隨同一起突防,單靠企業號俯衝轟炸機隊單挑,美軍肯定無法獲得歷史上一舉擊中3艘航空母艦的戰果。歷史上,企業號俯衝轟炸機在沒有零戰攔截的情況下擊中了加賀號4枚炸彈,並通過1顆運氣彈擊中了赤城號。據此合理推測,如果企業號俯衝轟炸機單挑日軍艦隊,加賀號被命中還是無法倖免,但赤城號應該可以無恙,而企業號俯衝轟炸機未攻擊的蒼龍號更是毫無損傷(歷史上,約克頓號俯衝轟炸機隊集中攻擊了蒼龍號,而企業號飛機未對蒼龍號進行攻擊)。

而對美國艦隊來說,將遭到100多架日本飛機的打擊,而非歷史上的16-24架(第一次出動6架戰鬥機和18架俯衝轟炸機,命中3枚;第二次出動6架戰鬥機和10架魚雷轟炸機,命中2枚),必然也不可能像歷史上一樣僅1艘航空母艦被重創,被日本一次攻擊擊沉1到2艘可能性非常大。

即使按照最有利於美國的算法,日本艦隊還是照樣被企業號俯衝轟炸機隊一次性滅了2艘,而美國只有1艘航空母艦被擊中(即完全按照史實來),在第二輪艦載機對攻中,日本雖然只有2艘航空母艦蒼龍號和飛龍號作戰,但是他除了本身已經收容的各自第一波飛機,加上來自4艘航空母艦的第二波飛機降落,湊足2艘航空母艦的編制飛機數量問題不大。而在美國這方面,約克頓號的飛機在日本第二波進攻前根本沒有起飛,極有可能被轟在航空母艦上,而大黃蜂號和企業號的魚雷轟炸機在進攻日軍途中基本耗盡,而大黃蜂號的俯衝轟炸機因爲迷航都沒有回到航空母艦上,只靠企業號一艘航空母艦的俯衝轟炸機和日本兩艘齊裝滿員的航空母艦對攻,正好和史實中飛龍靠一半編制飛機對抗美國艦隊顛倒。

綜上所述,築摩號5號偵察機在6:15飛過美國艦隊上空未發現美國艦隊,已經註定日軍失去了在中途島唯一挽回敗局的機會,在此之後,無論南雲如果作爲,都無法挽回敗局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