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傳奇戰役:古代歷史上三千人勝百萬的昆陽之戰

傳奇戰役:古代歷史上三千人勝百萬的昆陽之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1991年前的農曆七月初一(今天農曆七月初一),歷史上最神奇的以少勝多的大戰,在昆明展開。主人公: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昆陽,現河南省葉縣,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一次重大的戰役讓她的名字永載史冊,也成爲了軍事理論的典範,成爲了戰爭中以少勝多的典範,甚至,成爲了一個永遠的奇蹟。她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昆陽之戰中的劉秀:“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昆陽之戰,以少勝多,比例是多少呢?三千破百萬。實際上沒那麼誇張,昆陽當地駐守的義軍加上後來的援軍,差不多有兩萬,而新朝的州郡兵加上當地政府軍實際上只有四十多萬,號稱百萬。當然,這比例也足夠嚇人了,1:20以上了,響噹噹的赤壁之戰,也不到1:5。昆陽之戰的雙方主角分別是新王朝王莽的兄弟將軍大司空王邑侄兒將軍大司徒王尋,綠林起義軍的王鳳王常以及漢軍劉秀劉縯兄弟,從這個組合來說,這場戰役已經註定是一個充滿無數懸念無數奇趣的迷題。

王邑,王莽從弟,以鎮壓瞿義、劉崇等西漢舊勢力的反叛軍功而成名,恃才傲物,驕狂專橫。王尋,王莽侄子,王莽文人出身,又以外戚奪位,疑心頗重,當他殺了自己幾個兒子之後,回過頭看看,他王家子孫,能夠繼承他大業的,已然沒幾個了,這次,就是專門讓他的侄子王尋跟着歷練歷練。王鳳王常自不必說,赤腳的,戰前南陽勢力的鼓動,讓他們相信,此戰之後就可以成功穿上名牌鞋,當然,他們後來確實也做到了(“今若破敵,珍珤萬倍,大功可成;如爲所敗,首領無餘,何財物之有!”衆乃從。——《後漢書》)。

傳奇戰役:古代歷史上三千人勝百萬的昆陽之戰

劉縯,南陽豪傑心中的伯升,苦戰宛城,最後,也成爲此戰重要的心理砝碼,同時,他的戰局,完全影響和牽制着王邑的戰略部署。劉秀,此戰真正的主角,最起碼史書上是這樣說的,三千破百萬,說的就是他(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爲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度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算,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後漢書》)。但是,劉秀,是怎麼做到的呢?就算是兩萬砍四十萬,人家站着不動讓你砍,也得把你砍到手軟。

戰前,王莽爲了編成對漢軍作戰的強大部隊,徵調當時所謂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人,充當軍中的類似參謀的官吏,並任用長人巨毋霸爲壘尉,專門負責構築營壘,將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圈至軍內飼養,以便在作戰時放出來,震撼敵人。各州郡均自選精兵,由郡和牧守親自率領,限期到洛陽附近集中,各地到洛陽的兵力達四十多萬人,號稱百萬大軍(四月,世祖與王常等別攻潁州,下昆陽、郾、定陵。莽聞之愈恐。遣大司空王邑馳偉至雒陽,與司徒王尋發衆郡兵百萬,號曰“虎牙五威兵”,平定山東。得顓封爵,政決於邑,除用徵諸明兵法六十三家術者,各持圖書,受器械,備軍吏。傾府庫以遣邑,多齎珍寶、猛獸,欲視饒富,用怖山東。邑至雒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二萬人,餘在道不絕,車甲士馬之盛,自古出師未嘗有也。——《漢書》)。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劉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尋統帥的大軍與嚴尤、陳茂會合後,即由潁川向昆陽前進,兩、三天即有十餘萬軍隊到達昆陽。統帥王邑立即下令圍攻昆陽。當時,大多數政府軍的統領都不建議強攻昆陽,她太小了,小到不足以影響義軍的部署,攻擊劉縯,替宛城解困纔是正道。王邑豪稱,“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邪”( 嚴尤曰:“稱尊號者在宛下,宜亟進。彼破,諸城自定矣。”邑曰:“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屬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邪!”遂圍城數十重。城中請降,不許。——《漢書》)。我估計當時王邑有圍點打援的想法,但後來感覺不是,他對於戰局的盲點太多了,或者說有太多致命的威脅他沒有注意到,這是情勢使然,也是他的性格使然。注意我摘錄的最後一句,城中請降,不許。王邑已經狂傲到非戰不可的地步了……

看到這裏,我覺得王邑一定是個只讀兵書不看哲學的傢伙,要知道,在當時,人們的心理暗示是相當嚴重的,一句“劉秀當爲天子”的讖語,就足以掀起滔天巨浪,一句“刑楚當興,李氏爲輔”的讖語,就拜侍中掌牧大夫李棽爲大將軍、揚州牧,賜名聖,使將兵奮擊王況……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才。此五者,知勝之道也。——《孫子兵法》

至於後來,基本上就是順理成章了。我想該把種種因素列舉出來,再簡單地進行一點自己不成熟的評論,希望可以從史書裏找尋一點奇蹟誕生的蛛絲馬跡。

傳奇戰役:古代歷史上三千人勝百萬的昆陽之戰 第2張

一、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後漢書》。這段兒,《後漢書》有,《漢書》沒有,《後漢書》是在光武帝紀裏面,前後內容跟《漢書》王莽傳基本一致,就這段兒不同,爲什麼這樣,相信我不說,大家都明白。占卦曰:“雲如壞山,其下覆軍殺將,血流千里。”不過,據《後漢書》記載,這是發生在王邑圍城開始的時候,一開始,吏士就皆厭伏,王大司空,您的工作難度,真不小啊。

二、六月己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餘,前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光武復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後漢書》。直到這兒,我都認爲王邑是圍點打援,誘敵深入,但是很奇怪,劉秀不是白癡,他應該明白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道理。連勝,需得有連勝的道理,千餘步騎幾次對戰數千,每次都贏,每次都能斬首數十以上,在這樣的連勝下,劉秀還敢於遂前,爲什麼?於是我查閱了下相關資料,主要針對他的諸部,更始朝偏將軍劉秀的諸部,鄧晨、鄧奉、任光、臧宮、劉隆、王霸、傅俊、馬武……其中,任光、臧宮、劉隆、王霸、傅俊、馬武六位,後來位列雲臺二十八將,這可都是星宿下凡的大將軍。鄧晨,劉秀的姐夫,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不多,但從他對劉秀的評價來說,相信他有着非同一般的眼光。鄧奉,少時文武出衆,與鄧禹並稱鄧氏雙壁。每次看到他的名字,我都想起奉先,鄧奉的英武,應該不輸呂布,鄧奉後來叛亂時,徵南大將軍岑彭率領朱祐、賈復、耿弇等幾個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的大將軍帶領數路大軍共擊鄧奉,被他一頓胖揍,最後劉秀親征,才收拾了鄧奉,也正是因爲如此,鄧奉在《漢書》《後漢書》中沒有自己的位置。扯遠了,在當時,他們就是劉秀的部將。銀河戰艦,這套陣容絕對可以看做銀河戰艦,劉秀擁有了幾乎無堅不摧的銀河戰艦。而那個“幾乎”,就是時勢,後面,就是劉秀的造勢。

三、時,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僞使持書報城中,雲“宛下兵到”,而陽墯其書。尋、邑得之,不憙(通喜)。——《後漢書》。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兵法》,兩兵相交,攻心爲上。鄧奉槍挑長人巨毋霸,也正是爲震懾王邑大軍,王邑不知道劉縯哪裏來的自信,不顧劉秀,全力進攻宛城,而且攻而破之,現在抽身回援,已經騰挪散開,通常電影裏面他需要長嘆三聲,嘔血一地,然後鬚髮皆白,痛定思痛,最後……這不是電影。

四、會世祖悉發郾、定陵兵數千人來救昆陽,尋、邑易之,自將萬餘人行陳,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漢兵戰,不利。大軍不敢擅相救,漢兵乘勝殺尋。——《漢書》;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後漢書》。分界點在這裏,到底劉秀是三千還是一萬?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這裏有三個最爲重要的訊息透露出來,可以說,基本決定了昆陽大戰的結局。

其一,“自將萬餘人行陳,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漢兵戰,不利。大軍不敢擅相救,”由於州郡兵組織相對倉促,而且各州各郡對於中央陽奉陰違也屬正常,加上王邑也許還有其他部署,跟劉秀正面作戰的實際上只有萬餘人,其他大軍反而因爲軍令,不敢擅救,而劉秀無論按自部千餘援兵數千的說法,還是隻有三千城中鼓譟而出以中外合勢的說法,都遠遠不止三千人,估計比一萬,也就少不了多少了。

其二,“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陳(通陣)亂,乘銳崩之,”劉秀衝擊的是指揮部,而且成功破陣,大家都知道,指揮中樞,無論在具體行動還是在象徵意義來講,有着至高無上的作用,特別在當時那種訊息並不發達的時代,這在幾千年來的戰例中已經被證明,只能這樣說,劉秀,完成了一個偉大且艱鉅的斬首行動。

傳奇戰役:古代歷史上三千人勝百萬的昆陽之戰 第3張

其三,“漢兵乘勝殺尋。”王尋死了。王莽和王邑共同的侄兒,新朝大司徒王尋,王莽政權未來的接班人或者實權派,本次剿匪行動的實施者和官方觀察員,王尋同志。死了。其實他死不死,跟王邑跟劉秀甚至跟王莽都沒太大關係,但是,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樣一個大人物在早上的戰鬥中死亡,中午是沒人吃得下飯的,誰知道下一個是誰?加上劉秀一定會安排很多具有八卦精神的間諜混進政府軍,最後這個小小的火花,只會造成一個結果……等等,這就足以讓劉秀擊潰擁有無數帝國精英的四十萬大軍?就算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各州各郡那些好容易混到位置的官員們都是吃素的?是的,他們,好容易才混到那個位置……

五、其實史書還給出另外一個擊潰王邑大軍的說法,這個說法其實我也認同,但是我沒那麼誇張。“昆陽中兵出並戰,邑走,軍亂。大風飛瓦,雨如注水,大衆崩壞號呼,虎豹股慄,士卒奔走,各還歸其郡。邑獨與所將長安勇敢數千人還雒陽。”——《漢書》;“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爲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度水逃去。”——《後漢書》。天氣因素會導致滍水水位暴漲,會導致道路泥濘不堪,會導致逃兵心神不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