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歐洲作戰時穿的盔甲有哪些特點呢?

古代歐洲作戰時穿的盔甲有哪些特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腳部和腿部護具的歷史相當之古老。 雖然腳不是致命的部分,但是一旦腳部受傷,戰士就會失去機動的能力,無論是步行還是操縱坐騎,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公元前8世紀的古希臘時期,已經出現了被稱爲保護腳部的裝甲部件。

可惜的是,和當時的青銅鎧甲所有的部件一樣,這些防護部分全部是依靠青銅本身的彈性來‘箍’在使用者的肢體上。在那個鉸鏈還沒有實用化的情況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但是無可避免的,這樣的穿着方式必然會壓迫到血管和肌肉,導致無法長期地穿着,並且影響到機動性和作戰的持久能力。尤其是腳部的裝甲更是有如字面意義地穿着小鞋。甚至不止是腳掌,光是脛甲和大腿甲就足以讓人感到下肢不快,大大地降低行走和奔跑的能力。也正是因爲如此,希波戰爭時,斯巴達的真爺們們爲了能縮短弓箭殺傷距離衝鋒的時間,採取所謂奔跑戰術……壯漢們排隊狂奔,然後一頭撞進波斯人的步兵隊列,用五十排縱深的方陣橫掃一切線型隊列牛鬼蛇神。爲了達成這樣的戰術,他們乾脆豪邁地連脛甲都一股腦兒地放棄了。

古代歐洲作戰時穿的盔甲有哪些特點呢?

不過這不代表腳部的防護就從此一蹶不振了。尤其當騎兵開始大量運用於戰場之後,小腿和腳更是成了步兵針對騎兵重點攻擊的危險區域。公元前4世紀的波斯阿薩巴里(Asabari)重騎兵穿有覆蓋着整條腿的扎甲套褲子,而斯基泰騎兵也穿有厚實的脛甲。甚至可以說,除了致命傷之外,腿腳對戰士來說甚至重要超過雙手。歷史上並不缺少失去一手依然可以拼殺的猛人,但是古今中外一切武藝,根子幾乎都在雙腳。

若是腿腳受了難以恢復的重傷,無論是古代的勇士還是現代的體育健將,基本都只能自己的戰鬥或是運動生涯揮淚告別。 所以,在流行的電子遊戲中,那些無法出外冒險,只能站站崗的衛兵,用“我曾經和你一樣是個冒險者,直到我的膝蓋捱了一箭”來形容自己,無論是事實還是委婉的說法,都是個非常合理的理由。

古代歐洲作戰時穿的盔甲有哪些特點呢? 第2張

不過,有趣的是一旦防禦力和機動性發生矛盾,最先被捨棄的,也是腿部裝甲。公元前4世紀初頭,雅典的重裝步兵就在僱傭兵隊長伊非克拉特斯(前415-前353)的提議下,將重裝步兵徹底輕量化,而放棄了脛甲。雖然同一時期馬其頓的方陣步兵依然保留了脛甲,但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方陣步兵由於過度的重裝化而進一步失去了機動力,導致了最終敗於更加輕便,更加合理的羅馬軍團手中。

羅馬軍團也是從共和時期的希臘式裝備,逐步減輕四肢防禦而將防禦重量集中在軀幹部分,而以盾牌防護四肢。結果他們在吃了達西亞(Dacia)人裝備的,足以劈開塔盾,從盾的邊緣鉤割四肢的鐮劍(FALX)的苦頭後,重拾已經淪爲角鬥士裝備的臂甲和脛甲,才挽回了局勢。相比於軀幹致命部分的保護,四肢的防護總是跟隨着需要而被取捨着,這也成爲了整個鎧甲發展歷史上非常有趣的,無數次重複的循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