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時期的公主爲什麼多數都選擇入道 她們是看破紅塵了嗎

唐朝時期的公主爲什麼多數都選擇入道 她們是看破紅塵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代公主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唐代時期的公主都破紅塵了嗎?她們爲什麼那麼多都選擇了出家爲道?

“女冠夜覓香來處,惟見階前碎玉明。”女冠亦稱女黃冠,又稱女冠子,即女道土。唐代女冠分爲修真女冠及宮觀女冠兩類,後者即專指公主女冠。自高超至眉宗,唐代公主總計二百一十位,其中入道者有十二位。

宮觀女冠的出現及其發展情況,大體與唐代皇室對道教的態度相一致,李唐皇室對道教的崇奉是影響公主入道的關鍵。一般而言,道教在唐代是始終爲皇室所尊奉的。李唐皇室之所以支持道教,一來因爲道教主老子姓李,李唐室遂加以攀附,自謂老子後裔。二來因道土能制丹藥,可以滿足一般人祈求長生的心理。唐代皇帝喜食丹藥者不乏其人。此外,道家超逸不拘之習亦頗合深受胡化的唐皇室的喜好。

唐代公主的入道,正標誌着唐代諸帝的崇道與道教內部逐漸形成的制度相互呼應。高祖、太宗兩朝,還不見有公主入道的記載,至高宗,公主人道始興,它成爲公主舍離俗世、遁入另一方世界的途徑。公主貴爲天子之女,身份尊崇,公主選擇入道,在民間掀起入道風氣,而公主養尊處優的閒適入道生活,也不同於民間道土的苦修清冷,它使女冠生活成爲唐代的一種時髦。

唐朝時期的公主爲什麼多數都選擇入道 她們是看破紅塵了嗎

太平公主一度入道,這是已知最早的公主入道之例。而睿宗第九、十女出家,號金仙、玉真,則是公主入道的最正式記錄。而後風氣一開,公主曾爲女冠者有十六位:萬安公主,天寶時入道;楚國公主,興元元年(784)請爲道士,賜名上善;華陽公主,大曆七年(772)以病丐爲道士,號瓊華真人;文安公主,丐爲道士;潯陽公主,大和十二年(829)與平恩、邵陽公主併爲道土;永嘉公主,爲道士;永安公主,大和中丐爲道士;義昌公主,爲乾符四年(877)詔還南內;安康公主,與義昌公主同爲道士。此外新昌公主因附馬蕭街去世,奏清度爲女冠;天寶七載,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觀。

唐代公主的入道動機,簡而言之,可歸納爲慕道、追福、延命以及夫死舍家與避世藉口等。這些都與宗教意識的皈依強度有關。慕道是較積極的向道動機,追福則具有還願、祈福的現實利益,至於因病延生或夫死出家,則是視道教爲祈求、逃避的目的地,略顯消極。

唐朝時期的公主爲什麼多數都選擇入道 她們是看破紅塵了嗎 第2張

公主出家的因緣,基本上與修真女冠的動機相同,只是由於公主異於常人的身份,才使其入道別有意趣。道教的本質,基本上以神仙不死爲核心,它具有關懷他界,卻又不完全舍離現世的特質。而公主既不能完全捨棄貴主出身及特權,又不願真實地度過其修真生涯,與其他宗教相比,道教最符合公主,而以公主爲主體的宮觀女冠就成爲特殊的女冠形象,他們有別於修真女冠,也異於魚玄機等風流女冠。

在道教制度史上,唐代是其建立規模的階段。這一時期綜合了六朝的官觀建設,並將其組織化,納入國家的管理體系中。開元時,天下宮觀凡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其中道士所住一千一百三十七所,女觀所住五百五十所。這顯示開元時,女冠制度已頗具規模。

唐朝時期的公主爲什麼多數都選擇入道 她們是看破紅塵了嗎 第3張

諸公主既是舍家入道,就需要在帝苑之外,另外營建宮觀,宮觀建設因而成爲道教史上的大事。道教宮觀在唐以前只有初步發展,大規模的修道置觀至中唐始興。兩京中宮觀約有五十五所,其中長安約四十三所,其餘在洛陽。長安者名的女冠觀凡有太平觀(在大業坊)、咸宜觀(在親仁坊)、金仙觀(在輔興坊)、玉真觀(在輔興坊)、三洞觀、萬安觀、宗親觀、新昌觀、開元觀、昭成觀、九華觀、元真觀、玉芸觀。可見,僅長安城中,與公主有關的官觀就有十餘所,自能容納相當數目的女冠。長安,洛陽兩京爲貴主的主要活動區域,因此入道所立宮觀也集中於此,這是宮觀女冠觀的一大特色。公主立觀在當時是一創舉,立觀工程浩大,頗引時人非議。

公主入道以後的宮觀生活,涉及道觀的經濟來源問題。玉真公主舍家意願極爲堅決,稱不願叨主第,食租賦,且願去公主號,罷邑司。但出家公主勢必面臨實際生活的問題。尤其宮觀女冠裝飾考究。此外,公主其他的日常所需,尤其舉行齋戒,龐大的排場需要豪華的道場,盛壯的女樂,凡此均需固定的經費以支付。以延命爲目的的宮觀女冠,其實需諸多條件配合,才能實現養生成仙的理想。宮觀的營造、設備、日常所需,對於不事生產的公主而言,必要朝廷按期封賞,方能維持宮觀運轉。

唐代公主的舍家入道,不僅開前朝風尚,就是以後歷朝,鮮此風氣,唐代宮觀女冠是道教制度史上的特例。因此而衍生的宮觀文化對唐代文化具有特別的意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