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赤壁之戰中,貢獻最多的是吳國還是蜀國呢?

赤壁之戰中,貢獻最多的是吳國還是蜀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曆史上有很多大型戰役,但能深刻影響歷史走向的,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統一中原後,旌麾南指,席捲荊州,長江以北幾乎已經盡入囊中。劉備和孫權這兩大武力集團,成爲曹操的新目標。如果曹操能順利打贏這一仗,擊滅劉備、孫權,則漢末亂世將會提前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不會形成。

赤壁之戰中,貢獻最多的是吳國還是蜀國呢?

危急時刻,劉備和孫權爲情勢所迫,終於攜起手來結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孫劉聯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一場大戰之後,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創造戰場奇蹟,擊敗了強大的曹操。此戰成爲三國曆史發展的轉折點,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奠定。

此次赤壁破曹,周瑜爲首的吳國軍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從戰前決策,到具體戰役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處處浸透了周瑜的心血。早在曹軍大兵壓境時,孫權也曾感到實力相差懸殊,是該決死一戰拼一個魚死網破,還是該早早投降以免玉石俱焚,孫權也拿不定主意。他手下的文武臣僚,也都被曹軍的實力震懾,大部分人都主張屈膝降曹,以免以卵擊石。

周瑜此時卻力排衆議,慷慨陳詞,力主與曹軍決一死戰。他並非僅憑着一時血氣之勇,而是在充分研判雙方實力對比的基礎上,才做出的這個決定。周瑜精準判斷出,曹軍雖然號稱80萬,其實連20萬都很勉強。

而且曹軍中新降附的青州兵與荊州兵,“心尚狐疑”,不會盡全力爲曹操賣命,況且曹軍絕大部分都是北方人,長於陸戰交鋒,對水戰並不在行。因此曹軍人數雖衆,總體戰鬥力並不強,實屬一羣烏合之衆。而吳軍依託長江天險和水師精銳,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勝算極大。

赤壁之戰中,貢獻最多的是吳國還是蜀國呢? 第2張

戰役開始後,周瑜指揮若定,先後採用詐降計、火攻計,巧妙利用天時地利,最終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不可一世的曹操,遭遇到自起兵以來罕見的大敗。曹操統一中原的勢頭至此被徹底遏制,從此對江東心有餘悸,終其一生未再敢進行渡江作戰。

周瑜在此戰中大智大勇的表現,爲他贏得了千古盛名。古人詩詞中提到赤壁之戰,都會把周瑜視爲當之無愧的主角,對他進行熱情洋溢的謳歌讚美。

李白詩中寫道:“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杜牧詩中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蘇軾在詞中寫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些寫赤壁之戰的詩詞,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遺餘力大誇周瑜,卻對孫劉聯軍主力之一的劉備隻字不提。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答案與劉備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密切相關。

縱觀整個赤壁之戰過程,劉備扮演了配角的角色,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存在感並不強,幾個關鍵環節,都未見劉備一方有何出彩表現。不僅如此,劉備一度還對周瑜的決心和能力產生懷疑,當週瑜一方爲了擊敗曹操竭盡全力時,劉備的表現卻自私自利太令人失望。

《江表傳》記載,劉備與周瑜商討破曹大計,聽說東吳方面只能派出3萬機動兵力時,劉備擔心兵力太少。周瑜信心百倍地說:“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

劉備嘴裏虛與委蛇,內心深處卻對周瑜和東吳的實力滿腹狐疑,“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擔心東吳此次很可能打不過曹操,要栽大跟頭,於是暗中開始留後路:“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爲進退之計也”,私下偷偷保留2000人的部隊讓關羽張飛掌握,不肯全部交給周瑜,爲自己留後路,萬一戰敗他好帶着這2000人開溜。

劉備這麼幹,委實不太地道。當時劉備實力非常弱小,又剛剛經歷當陽之敗,孫劉聯軍實際上以孫權的部隊爲主力,孫權承擔的風險要比劉備大得多。大敵當前,劉備理當傾其所有,毫無保留拼死一搏,與東吳戮力同心,但他卻打起了小算盤,提前留後路,簡直其心可誅。

劉備的這種表現,與他一貫標榜的仁義形象大相徑庭,故而古人在提到赤壁之戰時,褒揚周瑜而不提劉備,也就毫不奇怪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