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人褲子有沒有褲襠?爲何注重跪坐之禮

古人褲子有沒有褲襠?爲何注重跪坐之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褲子有沒有褲襠?爲何注重跪坐之禮?

春秋戰國奉行周禮,時人對禮節十分考究。

在周禮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一套以跪坐之禮爲基礎的禮儀制度。現代人喜歡坐在凳子上,將雙腿隨意垂在地上,這種姿勢被古人稱爲“箕踞”,是一種相當不禮貌的動作。據說,鍾會在召見嵇康時,嵇康便隨意地“箕踞而坐”,此舉被鍾會視作失禮,嵇康也因此遭到報復枉送性命。

古人褲子有沒有褲襠?爲何注重跪坐之禮

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傳統的禮儀中,怎麼坐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跪坐是漢族古時的居坐的一種方式,即:正坐,也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也就是現在日本人的坐姿。這種坐姿初學之時不宜久坐,纔不致坐傷筋骨。而至祭祀宴請時,正坐姿勢稍有變化,即臀部離開腳踝,上身挺直,以示莊重。

也因此,直到凳子出現前,中國人實行的都是分餐制。聚餐時,人們分別就坐於各自案几的後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飯菜,席地而坐,俎案而食。鴻門宴中,項羽、項伯東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個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現,奠定了圍坐吃飯的物質基礎,人們逐漸開始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吃飯,分餐制也順應的改變爲合餐制。

那麼,古人爲什麼會採用“跪坐”這種坐姿呢?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服裝習慣。

古人的褲子大多沒有褲襠,袍服中大多是“真空”的,所以“箕踞而坐”往往會露出器官,極其不雅。

說起來或許有些匪夷所思,但這是有據可考的。

2017年八月,我國考古人員在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發掘了兩條褲子。這兩條褲子可謂大有來頭,其歷史起碼有三千三百年。不過,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人穿褲子的歷史比較早。三千三百年前的新疆居住着遊牧民族,遊牧的本質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居無定所,人們帶着牛羊騾馬逐水草而居。

在當時的中原地區,人們大多穿着長袍。然而,對於遊牧民來說,長袍卻是極爲不便的。若在騎馬時穿着長袍,大腿內側的肌肉會頻繁地與裸露在外的大腿肌肉摩擦,用不了多久便會鮮血淋漓。因此,遊牧民族發明了褲子,也就是後來的“胡服”。

古人褲子有沒有褲襠?爲何注重跪坐之禮 第2張

在“胡服騎射”過後,漢人也開始穿褲子。不過,穿褲子的僅限士兵,不騎馬的普通百姓仍習慣於穿長袍、穿裙子。很多人受影視劇的影響,認爲秦漢時期的人有褲子可穿,實則不然。當時的褲子與現在的褲子大爲迥異,名爲“脛衣”,比小孩穿的開襠褲還要簡單。這種脛衣沒有褲腰,就只有兩根褲管,套在小腿上,再用繩子捆紮起來。

既然是開襠,自然無法保護要害。其實,不只是“關鍵部位”,脛衣連大腿都遮不住。之所以人們會穿這種脛衣而不是死襠褲,是因爲在便溺時解開長袍再解褲子過於麻煩,爲了方便穿着脛衣後,只需撩起長袍即可方便。就像前文所說的那樣,雖然,古人長袍中穿着開襠褲,但只要他們保持正確的坐姿,是不會有暴露的風險的。

在《拾遺記》中收錄了這樣一則故事:

東周時期的蘇秦、張儀是勤學之人,平時出門在外若遇見了什麼值得一記的典故,便撩開袍服將其記錄在大腿上。顯然,如果蘇秦張儀穿的是褲子而不是脛衣,那麼,他們就無法在大腿上記錄信息。在沒有紙張的年代,竹簡亦非隨處可見的文具,所以此二人只能用這種方式隨時隨地的抄寫文字。

《禮記》有云:“勞毋袒,暑毋褰裳。”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從事勞動時千萬要注意着裝,不能暴露下體。就算是炎熱的夏季,也不能隨手撩開下裳,否則,難免會“走光”。由此可見,古人極少在大庭廣衆的情況下跳街舞,在宴席中更要保持端正的坐姿。難怪那些在正式場合動作幅度較大的人都會被視作失禮,因動作過大使真空的袍服中某些身體器官被暴露出來,這種行爲着實有些粗俗。

《韓非子》中亦有一則詼諧的故事:

話說在東周時期,齊國有個偷雞摸狗的盜賊,他每天都會披着狗皮,裝成大狗四處行竊。盜賊的兒子年齡尚幼,不知父親的行爲不檢點,還向其他小朋友吹噓:“你們瞧,我的父親長着尾巴!”有個小夥伴的父親因獲罪被斬去小腿,這個小朋友不以爲然地說道:“有尾巴算什麼?我爸爸在冬天都不需要穿絝。”絝,就是脛衣。古人習慣穿袍服,冷風難免從裳的下面鑽進來。

所以,人們發明了脛衣,用來避寒。

在當時,絲絹是一種稀罕玩意,普通老百姓自然買不起這種衣料。所以,能穿得起絲絹製成的脛衣的人,都是家境殷實的富人。絲絹脛衣,是爲“紈絝”。在現代漢語中,常常會將那些不務正業的富二代稱作“紈絝子弟”,這個詞的起源便在此。

其實,現代人總會有這樣的錯覺:四川人自古以來便開始吃辣椒,男人素來穿褲子。實際上,在悠久的中華歷史中,中國人吃辣椒和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