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彩陶文化一度盛行,爲什麼後來會突然消失呢?

彩陶文化一度盛行,爲什麼後來會突然消失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河北古夷人與中原古苗人的彩陶文化,一直延續到5000年前,更準確的說,是4920年前左右(以西元2000年爲基準前推,同後文)。在那之後,彩陶技術似乎突然失傳,各大族羣的陶器,一律變成了素紋陶器,幾乎再難見到彩陶的蹤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爲什麼彩陶文化會突然消失呢?原因還得從氣候說起。

彩陶文化一度盛行,爲什麼後來會突然消失呢?

末次冰期自1.2萬年前結束,此後,氣候逐漸變暖,與如今的氣候類似。9000年前,全球均溫開始超過現在,並在8500年前進入到一個溫暖期,「仰韶溫暖期」。

在仰韶溫暖期內,全球均溫比現在高2℃左右,當時的東亞比現在更加溫暖溼潤。正是這樣的氣候,促使人口增加,間接導致原始農業的產生和興盛。

溫暖期內良好的氣候和充足的資源,讓東亞各個族羣,無論是農耕族羣還是漁獵族羣,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不必爲生存發愁。漁獵部落人口增加後,可以轉變爲農耕生活,農耕部落人口增加後,東亞各地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可以開發,消化增加的人口。

因此,仰韶溫暖期內,各部落相互之間基本處在比較和平的狀態。「倉廩實而知禮節」,人們有足夠的精力去追求宗教和藝術。宗教信仰由於精神內容居多,遺留下來的痕跡很少,藝術卻可以通過載體傳承下來。

於是我們通過陶器,瞭解到六七千年前的北方先民,把精力傾注在陶器紛繁複雜的紋飾上。

彩陶文化一度盛行,爲什麼後來會突然消失呢? 第2張

除此以外,他們還使用陶器記錄當時的生活,比如陶器上的豬形紋、魚紋,人偶形的陶器、各種動物造型的陶器,甚至還有各自雕琢的玉器。

但時間進入5000年前左右,仰韶溫暖期結束,氣候開始轉冷,全球均溫逐漸下降2-3℃,比如今的全球均溫低1-2℃。這種乾冷的氣候將延續1000多年,到4000年前左右才結束。由於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就位於這個寒冷期內,所以這個寒冷期,可以稱作「堯舜寒冷期」或者「堯舜小冰期」。

均溫降幅看似不大,影響卻是巨大的,溫帶季風氣候區的東亞受影響更爲明顯。等溫線和降水線向南移動幾百公里,原本適宜農業的陰山南側、遼上地區,變得更加寒冷、無霜期縮短,不再適合農業,森林也退化成了草原。

原本是亞熱帶氣候的關中、中原,突然變得乾冷,演化爲溫帶氣候。無霜期縮短,降水量減少,農作物常常遭遇寒潮或者旱災而減產,甚至絕收。除了農業以外,漁獵部落也受到影響。動植物資源減少,導致採集和漁獵的收穫都減少很多。北方的古人遭遇到嚴重的生存危機。

這使得無論是黃土高原的古羌人中原的古苗人,還是河北的古夷人,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追求藝術了。他們的陶器紋飾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態,繩文、籃紋,甚至沒有紋飾。

生存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陶器藝術的倒退,還有頻繁的部落戰爭。

當和平消失、戰爭來臨,部落男子往往全民皆兵,原先掌握彩陶技術的製陶工匠,也會在長達數百年的部落爭鬥中不斷犧牲,珍貴的彩陶技術,自然也就慢慢失傳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