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齊國爲什麼無法大一統呢?

揭祕:齊國爲什麼無法大一統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我們研究歐洲的國際格局,往往喜歡拿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對比,確實很有道理,德國就如同戰國初年的魏國,四戰之地國力強大,俄羅斯就如同當年的楚國,地廣人稀卻能問鼎中原,俄羅斯的東正教文化和西歐的天主教文化都是基督教的分支,楚國的荊楚文化也不同於中原文化。

唯一不同的是,歐洲缺少一個秦國。那戰國七雄中誰又是英國呢,答案是齊國。日不落帝國曾塑造了世界,而齊國卻不可能承擔起統一華夏的使命。

齊國有五敗,俱可致國亡。

人敗:兵民官,皆病矣

齊國是戰國時代的大國強國,如果秦國代表的是樸實無華的農業文明,那麼齊國代表的就是自由浪漫的商業文明,漁鹽之利富甲天下,齊國首都臨淄更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我們所熟悉的成語摩肩接踵和揮汗成雨,說的就是這個臨淄城。

這麼先進的商業文明,怎麼就會輸給了,全國那麼落後的農業文明呢?這就是齊國的第一敗,民敗。

富庶之民偏安而厭戰,自由之民散漫而據法。莊稼是長在土地上的榮譽登記造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農民也是靠土地生存的,只要土地還在,人就跑不了。所以全國能夠調集到足夠多的人當兵,調集到足夠多的稅賦充當軍糧。商人,自由散漫,居無定所,漂泊無家,今天趙國明天齊國,只有利益沒有國家,何必爲你拼命呢?

揭祕:齊國爲什麼無法大一統呢?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齊國的第二敗,政敗。

老田家的齊國來歷不正,當年是靠大斗出小鬥進,損害國家利益,樹立個人私恩,對原來的齊國實行和平演變,既然是和平演變,那麼原來齊國的那些舊貴族階層自然也要留下來,原來釋放掉的國家利益自然也就收不回來,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各國興起變法活動,絕對核心的目標就是要打擊貴族階層,實現對民衆對社會底層的直接管理,以便於高效率調動國家資源。

可是老田家不正,田家人爲了鞏固自己對齊國的控制力度,拼了老命生孩子,自己生不夠就讓朋友們幫忙生,只要這孩子姓田就行。一大堆田家子弟被分封到齊國72個城市。貴族階級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此爲政敗。

揭祕:齊國爲什麼無法大一統呢? 第2張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齊國第三敗,兵敗。

戰國時期,列國兼併的程度已經不是激烈,而是慘烈。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成爲保家衛國的第一要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趙國改革家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改革,還有魏國名將吳起,打造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特種兵魏武卒。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也打造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叫做秦銳士,秦國的軍隊如果砍下敵人的人頭,那就能夠得到土地,爵位,房子,奴僕。魏國的武卒則是特種兵,普通士兵一旦當選爲魏武卒,國家就要給他提供最精良的裝備,最好的伙食,他的家人還可以終身免除一切稅務徭役。

齊國的軍隊呢,叫齊技擊,都是一些三教九流,市井遊俠,武林高手組成,單挑很厲害,這羣人不但不能夠形成有效的配合,而且紀律還非常敗壞,當年就是因爲在燕國不斷的燒殺搶掠激起民怨,導致齊國吞燕功敗垂成。荀子稱呼他們爲亡國之兵。

地敗:無險可守

齊國的第四個劣勢就是地緣劣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農業區大多數都是集中在平原地區,那是農業社會的生產中心,但是平原地區四通八達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作爲防守依託,很容易就會遭受到敵人的打擊,所以一般四周高中間低,有山脈圍繞的平原纔是國家發展理想的基地。

可是齊國的地緣卻非常坑爹,四周低中間高。敵人很容易就能夠長驅直入,對國家造成重大傷害。所以齊國爲了保護自己的核心區,就在邊境周圍修建了長城。可是這個長城真的不如山脈保險,山脈這個東西由於崇山峻嶺,爬上去走下來,爬上去再走下來,這樣一座一座的區分,等到達目的地早就累得半死了,只能走幾條有限的峽谷通道,比如函谷關,那麼國家就可以集中全國兵力這一個點上。

可是齊國長城不同啊,它是一個均勻的東西,想從哪裏破就從哪裏破,你得到處分散兵力,而且翻過去之後就是花花世界了,跟崇山峻嶺沒辦法比。此爲勢敗。

謀敗:見利忘命

基於以上的地緣劣勢,所以齊國應該採取的外交謀略,就是跟英國一模一樣,離岸平衡。因爲這個國家的地緣實在是太惡劣了,承受不了一次羣毆。

所以齊國不應該主動地去侵略別的國家,他最應該做的就是維持天下軍事,不讓一個國家一家獨大,當年英國人總是因爲吸取了英法百年戰爭的教訓,不能夠主動去侵略大陸國家,即便你一時得勢 ,也不可能長久,英國人被法國趕回來英倫三島之後痛定思痛,才制定的那個執行數百年的離岸制衡策略。

我不主動謀求在歐洲大陸上的領土,這樣我就可以減少與其他國家的利益衝突,任何國家跟我的矛盾都比他跟其他國家的矛盾少,那麼他隨時都是我的潛在盟友。

一開始的時候齊國也是這麼做的,齊威王在桂林之戰馬陵之戰,打殘霸主魏國。不讓周邊有一家獨大的強國出現。打殘魏國後,齊國沒有向中原擴張。魏國被打敗之後,吳起變法以後休養生息了五十年的楚國開始問鼎中原,齊國又開始聯合秦國,一東一西夾擊楚國,在垂沙之戰聯合韓魏把楚國打廢。

爲什麼韓國和魏國會幫他,因爲這場戰爭之後所得到的土地,孟嘗君全都分給了這兩個國家,因爲問鼎中原,問的就是韓國和魏國。韓魏兩國和楚國的矛盾遠遠大於它們跟齊國的矛盾。同樣的道理,秦國東出,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和魏國,孟嘗君繼續聯絡他們,三國合力攻破函谷,這可是唯一一次。

到此爲止,齊國的謀略還是對的,可是他最後還是受不了土地的誘惑,趁着大家都在函谷關前抗秦。他居然吞併了同樣地處中原的宋國,而且還是獨吞,這可犯了衆怒。韓魏趙秦燕五個國家一起圍毆他,楚國趁機落井下石。齊國經受這次沉痛的教訓之後非但沒有像英國那樣反省自身,反而搞起了閉關鎖國。此爲謀敗。

有此五敗,雖富必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