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秦昭襄王爲何老是偏心范雎?

揭祕:秦昭襄王爲何老是偏心范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爲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岳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秦帝國崛起的過程中,秦昭襄王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時代名臣名將輩出,爲秦最終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衆所周知,昭襄王贏稷的帝位是哥哥給他的,經過了一番血雨腥風的宮廷鬥爭才登上王位,當時贏稷年幼,由母親宣太后垂簾聽政,舅舅魏冉主持朝政。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秦昭襄王是個有遠大理想的國君,面對強勢的母親和手握大權的舅舅,內心的不滿可想而知。這樣就造就了秦昭襄王性格的雙重性,表面張揚而內心無比孤獨、渴望知己,在秦國兩大棟樑白起和范雎的內鬥之中可見一斑。

揭祕:秦昭襄王爲何老是偏心范雎?

白起受命於秦昭襄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爲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被封爲武安君。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滅趙時,昭襄王一紙詔書召回了他,讓軍隊休整。

揭祕:秦昭襄王爲何老是偏心范雎? 第2張

兵家有句名言叫“趁勝追擊",長平之戰使趙國損失了40萬大軍,滅國指日可待,昭襄王爲何讓白起罷兵呢?史書記載:應侯(范雎)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可見罷兵並非昭襄王本意,乃是范雎的建議

范雎和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可謂配合默契。史書記載:昭王用應侯謀,縱反間賣趙,趙以其故,令馬服子代廉頗將。秦大破趙於長平。作爲秦國宰相的范雎爲何在此時向昭襄王提出這樣的建議呢?一方面是秦國確實損失嚴重,但更重要的是范雎的私心,擔心白起滅趙後位列三公,位置在自己之上。

范雎的這種做法和他做人的風格倒是一致,昭襄王其實也知道範雎的用意,但他最終採納了范雎罷兵的建議,可見昭襄王對范雎非常信任,同時這個做法也符合自己的利益。但這件事對白起非常不公平,於是他對范雎和昭襄王都表達了不滿,史書記載,退兵後,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此後秦國連續吃了幾次敗仗,昭襄王命范雎去請白起帶兵,白起沒有答應,史書記載: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

公元前258年,楚國和魏國聯合攻打秦國,秦國損失非常慘重。武安君白起終於出了一口氣,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意思是你當初不聽我的話 ,現在遭報應了吧!這件事讓昭襄王非常生氣,命令他再次上任,白起稱有病再次拒絕上任。此後秦國敗仗連連,憤怒的昭襄王命令白起離開咸陽,白起走到杜郵時,昭襄王說白起離開咸陽時不服氣,有怨言,就命人賜劍,白起最終自殺。

白起和范雎雖是秦國的棟樑,在利益面前難免會有私心。昭襄王並非不知道他們心裏的想法,范雎在謀取自己利益時仍然考慮到了秦昭襄王的利益,避免白起功高震主。正是如此,昭襄王一直將范雎看作知己,他替范雎殺魏齊、范雎推薦的人犯錯也沒有進行追究。而白起在自己利益損害後選擇消極抵抗,數次對抗王命,面對秦國巨大的損失不但沒有感到不安,反而出言不遜,最終只能抱憾自殺而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