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盤點春秋時期的5個小國,分別是哪幾個?

盤點春秋時期的5個小國,分別是哪幾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陽市,爲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爲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對於南陽市來說,歷史悠久,約在五六千年前,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製陶等手工業。而在本文所要說的春秋時期,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更是出現了多個諸侯國,這促使該地區人口較多,工商業發達。那麼,問題來了,春秋的5個小國,均位於今南陽市一帶,你都知道嗎?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申國

在周朝時期,存在多個申國。其中,就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的申國,通常被稱之爲申伯國。西周末期,申伯是周宣王的母舅,也是西周的卿士,文武兼備,在輔佐周宣王“中興”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宣王又增封申伯。當時周宣王爲了防禦南邊的楚國,所以將申伯冊封到了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以此建立申國。

周平王東遷以後,申國是東周王室的南大門,爲了防備楚國的襲擾,周王室甚至在該地區駐紮了大軍。申國也加強了與中原內地諸侯的聯繫,曾將申女嫁於鄭武公。春秋早期,楚國北上,地處要衝的申國成了攻擊目標之一。

盤點春秋時期的5個小國,分別是哪幾個?

根據《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周莊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楚國於春秋初期開始擴張,楚文王討伐申國,楚國和申國之間有鄧國(南陽鄧州市),楚國進攻申國,必須要經過鄧國。然而鄧國爲姻親,即當時的鄧君祁侯爲楚文王的舅舅。對此,鄧國上下都反對借道給楚國,不過,鄧君祁侯卻對楚國沒有設防。

在此背景下,申國被楚文王親率大軍消滅以後,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而就鄧國來說,也在申國滅亡之後被楚國順手吞併了。

二、鄧國

鄧國(前1264年—前678年):商王武丁時,大封諸侯,丁已年,在殷商時期,商朝君主武丁封他的叔父爲鄧侯,建立鄧國。周朝時期,鄧國是周王朝南方較爲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歷經西周、春秋,一直延續了六百多年。對於鄧國來說,原本冊封的疆域,在今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一帶。但是,到了春秋時期,鄧國的疆域已經遷移到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一帶。

《春秋》記載,魯桓公七年,鄧侯吾離千里迢迢到魯國訪問。魯桓公九年,鄧國與楚、巴二國發生糾紛,引發楚國和巴國聯軍進攻鄧國,結果鄧國吃到了敗仗。魯莊公六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經過鄧國,受到了鄧君祈侯的招待,鄧國大夫提出藉機殺掉雄心勃勃的楚文王,鄧侯不聽。第二年,楚文王進攻鄧國。魯莊公十六年(前678年),楚國再次進攻鄧國,將其滅亡。

三、蓼國

蓼(liǎo)國是夏朝遠支宗室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以南40裏的湖陽鎮,東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開鑿的人工河蓼陽河、蓼陰河,是世界廖氏發祥地。對於蓼國來說,廖叔安爲西蓼國開國君主,其後人以國號爲姓,稱廖氏。廖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之一,中國姓氏宋朝(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姓氏。廖姓人口多,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四川、重慶、廣西、廣東、浙江、貴州、安徽、雲南、海南、甘肅等省份居多。

公元前639年,強大的楚國消滅了蓼國。蓼國滅亡後,其宗室舉族外遷,在安豐、固始等地建立多個蓼國,史稱東蓼。漢朝時期在該地區設立湖陽縣,屬南陽郡。

四、鄀國

對於鄀國來說,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起初,鄀國的都城位於商密,商密又被稱爲下鄀,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一帶。魯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秦國和晉國聯合討伐鄀國。對此,楚國自然是不甘示弱,派兵支援了鄀國。因爲商密人向秦師投降,楚師將領被秦師俘虜,於是秦師回國,楚人追趕不及。

在被秦國消滅之後,鄀國人離開了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就此遷徙至今湖北省宜城市,被稱爲上鄀。遷徙之後,鄀國成爲楚國的附庸國,並最終被楚國吞併。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吳國攻入楚國都城郢,楚國幾乎滅亡。

楚昭王十一年,吳師撤退,楚昭王回到郢。楚昭王十二年,吳國擊敗楚國舟師,楚人又有亡國之憂,於是楚國將都城從郢遷移至鄀,也就是前述的湖北省宜城市一帶,以躲避吳國的鋒芒。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楚國人習慣稱呼都城爲郢,於是成爲楚國都城的鄀,又被稱爲北郢(根據《路史·國名紀》)。不知何年楚國都城又遷回郢,一說爲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爲楚國都城約六十餘年。

五、呂國

呂國(虞夏時期—公元前688年)是虞夏時期至春秋時期的侯國,由呂氏部落所建立,定都於山西省呂梁市一帶。周宣王時期,呂國南遷至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呂氏部落是四嶽部落之後,是羌的一支,也是姜姓的分支。在新石器時代的末期,呂部族由羌人分出,與親族申部族由甘肅東部東遷到山西中部的汾水中游,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呂,即今山西省呂梁市一帶。《史記·齊太公世家》所說 “其先祖嘗爲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路史· 後紀四》說“共工之子噎鳴,又叫伯夷,爲寞心呂,且功於水,封呂”。

盤點春秋時期的5個小國,分別是哪幾個? 第2張

從這一角度來看,姜子牙因爲名爲呂尚,所以也是呂國的後人。至於戰國末期的呂不韋,則是姜子牙的後人。商朝末年,呂氏諸侯助周滅商,周武王仍封呂國爲侯國,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8-公元前783),爲了防範楚國,呂國與申國南遷於南陽一帶。但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呂國和申國因爲自身實力的弱小,加上週平王東遷洛邑後,周王室的衰落,這導致呂國和申國都被楚國吞併了。在攻佔呂國之後,楚國自然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中原腹地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