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長期抵抗後金的明朝將領:趙率教最後什麼結局?

長期抵抗後金的明朝將領:趙率教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率教(1569年-1629年),字希龍,號明善,陝西人,生於靖虜衛,明朝末年的將領。對於趙率教來說,歷任總兵、左都督、平遼將軍等官職。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趙率教成爲武進士,任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都司,爲袁崇煥愛將。寧遠之戰後,趙率教赴錦州經營關寧錦防線北段,並在寧錦之戰中堅守錦州,擊退後金的進攻。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屬河北)與後金貝勒阿濟格的大軍激戰,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圍,趙率教中流矢墜馬,力戰殉國。趙率教陣亡之後,明思宗朱由檢追贈他爲太子太師。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趙率教這位長期抵抗後金的明朝將領。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趙率教祖籍河北薊陽,高祖父趙升遷居靖虜衛,任指揮僉事。明朝萬曆十九年(1591年),趙率教成爲武進士。武進士,是中國古代在文科舉之外另外一種選拔武官的考試製度,是明清時武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在此基礎上,趙率教被朝廷任命爲甘州都司,後因功多有委用,歷任碾伯營遊擊、靖虜衛參將、延綏參將。後來因被人彈劾而被罷官。在努爾哈赤起兵攻打明朝遼東地區後,明朝發佈詔書讓被罷官而養有家丁的將領帶兵到前線立功,因此趙率教率衆隨叔祖趙夢麟出征,得到遼東經略袁應泰的賞識,被提拔爲副總兵,以此協助袁應泰鎮守遼東,抵擋努爾哈赤的攻勢。

明天啓元年(後金天命大年,1621)三月,後金軍既克瀋陽,遂乘勝長驅,謀攻遼東重鎮遼陽。明遼東經略袁應泰爲應付這一嚴峻局勢,選擇收縮兵力,開河築壕,沿河列火器,誓保遼陽不失。三月十九日,後金軍兵臨城下。不過,在這場戰役中,袁應泰因爲戰事不利,所以佩劍自縊身亡。至於袁應泰的部下趙率教,僥倖免於死罪。

天啓二年(1622年),後金大軍攻打廣寧,同時佔據關外四十餘城。巡撫王化貞放棄廣寧,把關外的城鎮都撤退乾淨了。爲了能夠戴罪立功,趙率教表示他願意去收復前屯衛城,就帶領三十八個家丁去了。對於趙率教來說,解救了數千百姓,並把蒙古人全部驅逐到郊外。孫承宗出關到此視察時非常高興,把自己所乘坐的車馬贈給趙率教了。

長期抵抗後金的明朝將領:趙率教最後什麼結局?

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爲薊遼督師,修築關寧錦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百姓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勳卓著。而就趙率教這位將領,自然也獲得了孫承宗的賞識和重用。

當時孫承宗把關內外劃分爲五個部分,讓馬世龍、王世欽、尤世祿守衛中、左、右部,讓趙率教與副將孫諫守衛前、後部,每部兵力各一萬五千人。趙率教仍駐在前屯。

天啓四年(1624年)九月,孫承宗向朝廷宣揚了趙率教的功績,朝廷就提拔趙率教當了都督僉事,加銜總兵。都督僉事,官名。元末朱元璋於大都督府置,一人,又稱僉都督,從三品。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孫承宗的提拔之下,趙率教的官職得到了晉升。不過,到了天啓五年(1625年)冬季,孫承宗調離,高第來接任,對各部將領有很多調換。趙率教賠着小心侍候高第,高第也很信任他。對此,在筆者看來,明朝末年,朝廷在遼東一帶頻頻換將,自然會產生弊大於利的影響,這也是後金(清朝)能夠屢屢取勝的原因之一。

天啓六年(1626年)二月,蒙古因爲寧遠被後金軍包圍,乘機進攻明朝的平川、三山堡。得知這一消息後,趙率教帶兵抗擊,斬一百多首級,奪取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趕到高臺堡纔回來。捷報送上後,天啓皇帝朱由校非常高興,立即提拔他爲都督同知。據《明史·職官五》記載,明初於都城設大都督府,在大都督和左、右都督之下設同知都督,位從二品。

不久評定功績,天啓皇帝又升趙率教爲右都督,世蔭本衛副千戶。當時滿桂駐守寧遠,名聲也很大,跟趙率教很要好。但是,寧遠之圍解除後,趙率教想分享戰功,滿桂不答應,並且責怪他不親自來助戰,兩個人從此產生了矛盾。朝廷得知這一消息後,曾下詔警告了他們。而滿桂後來又跟袁崇煥不和,朝廷於是把滿桂召回,讓趙率教統領關內外的全部兵力,移駐寧遠。在明朝末年,袁崇煥、滿桂、趙率教都是抵擋後金的良將。不過,對於這幾位將領來說,不僅關係難以十分和睦,最終的結果也令人唏噓不已,比如袁崇煥是被崇禎皇帝下令斬殺,而滿桂則和趙率教一樣,都因爲勤王而戰死沙場。

天啓七年(1627年)三月,袁崇煥打算修建錦州、大淩河、中左所三城,試圖逐漸收復失地。趙率教奉令移駐錦州,保衛防禦工事的建設,又升官做了左都督。同年五月,後金包圍了錦州,,面對後金大軍,趙率教與宦官紀用,副將左輔、朱梅等環城固守,發射大炮,死傷了不少後金兵。雙方相持了二十四天,後金的包圍才解除。當時滿桂也在寧遠立了大功,因此當時稱爲“寧錦大捷”。寧錦之戰後,趙率教也加官爲太子少傅,蔭封子孫爲錦衣千戶,世襲。由此,對於此時的趙率教,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最後,崇禎元年(1628年)八月,趙率教移駐永平,兼轄薊鎮八路。過了一個月,趙率教掛平遼將軍的大印,又移駐到山海關大門口來。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大軍在一時間無法突破山海關的背景下,選擇由大安口南下,以此直接威脅明朝都城。得知這一消息,趙率教策馬西行,三晝夜就進抵三屯營。不過,總兵官朱國彥不肯放他進來,趙率教只好策馬而西。

同年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和皇太極率領的後金大軍交戰時,趙率教被飛來的箭射中身亡,全軍覆沒。趙率教這位將領陣亡之後,失去救兵的遵化城陷落,士兵投降,巡撫也死於亂軍之中。崇禎皇帝朱由檢聽說趙率教戰死沙場的消息後,極爲傷心,給趙率教進行了喪葬儀式,並建立祠堂來進行祭祀。此外,趙率教文武雙全,忠心耿耿,在戎馬倥傯之際,亦著書立言,有《復遼私議》、《平遼奏稿》、《揮塵兵法》、《投戈隨筆》等著作留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